例谈初中信息技术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制订

2021-05-10 02:53陈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态度动画目标

陈澜

信息技术是一门强调动手操作的课程。在多数情况下,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表述方便,下文统一使用“态度目标”替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隐含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与“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相比,“态度目标”比较务虚,不易被观察和评估,加之在课堂中学生实践操作任务的达成度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评判标准,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制订“态度目标”时常出现生拼硬凑、不得要领、随意制订的现象,“态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或被无意识摒弃。下面,笔者以“态度目标”制订的常见错误为例,讨论其错误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 与创设情境相关,与教学内容不相关

案例一:“Flash补间动画的应用——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片”课堂教学目标制订。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什么是场景,学会添加场景、编辑场景;②理解动画补间和形状补间的适用范围,熟练掌握补间动画的制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分析动画中的场景,认识场景并掌握Flash中场景编辑方法;②通过“制作三问”,掌握正确分析、制作动画的一般方法。

态度目标: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分析案例一中的三维目标可以发现,“态度目标”与另外两个目标彼此独立,原因在于授课教师制订的“态度目标”虽然与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情境相关度高,但与教学内容基本无关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教师未能正确认识教学情境与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简要地说,教学情境是为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开展所营造的一种外在的氛围、场域,是课堂教学内容得以被学生积极建构的辅助条件。在绝大数多情况下,情境本身并不能独立地作为课堂教学“态度目标”,但可以作为“态度目标”的次要组成部分。二是教师对学科的三维目标缺乏清晰、整体、系统的理解,不清楚在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是同一过程的三个方面,是不可割裂的整体。三是教师对本学科课程标准中的“态度目标”没有仔细领会。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目标”除了指向信息社会责任,还指向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体验、感受本学科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与内涵,指向教师培植、调动、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激情与意愿,更指向教师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运用、探究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态度。总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应基于学科本身,“态度目标”也应该如此。建议修改如下:

态度目标:①对Flash补间动画的制作产生兴趣,通过展示自己的动画作品激发、体会成就感;②通过参与“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片”的主题活动,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

● 概念界定不清,与其他维度目标混淆

案例二:“Python程序设计之选择结构”课堂教学目标制订。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程序的选择结构,能够运用流程图对程序进行描述;②知道选择结构的流程图以及语句格式,能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法描述算法,掌握选择结构的使用方法;②通过增加对“科技之星”的评选要求,掌握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

态度目标:①锻炼思维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疑问并能够针对疑问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

本案例“态度目标”中的两条目标都存在问题。第一条目标从内容的描述上看,属于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目标而非某一节课可以达成的目标;从内容的性质上看,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而非“态度目标”。第二条目标表述不够具体、不够明确,未能根据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表述,并且从字面意思上看很难确定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还是“态度目标”。这些问题反映了教师未能厘清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与本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从属关系。同时,关于“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体现,而不是在“态度目标”中描述。情感态度目标是学习者对亲身经历过的事实的体验性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是对互动教学中心理因素的功能性要求,也称体验性目标。所以,“态度目标”应强调学生情感上的体验,以及基于体验的认同、内化、外显。综上所述,建议修改如下:

态度目标:①通过小组协作制订“科技之星”程序的评价标准并编程实现算法,感受合作学习的优势,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②体会并认同编写程序处理生活中问题的高效与便捷,激发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 陈述不清、主体错位,不可观察和评估

案例三:“杂志封面、封底的设计与制作”课堂教学目标制订。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封面、封底在杂志中的作用,能够说出封面及封底的基本要素;②了解背景、内容、装饰设计的基础知识,制作作品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③能够设计并制作出凸显主题且风格一致的杂志封面、封底作品。

過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欣赏优秀的封面、封底设计作品,体会Word技术表现的丰富性;②通过拆分、分析优秀的封面、封底设计作品,了解并掌握作品分析的一般方法,并在此过程中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技术。

态度目标: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②通过对比和讲解,认识“风格统一”的重要性。

案例三“态度目标”的制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两条目标的制订都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产生问题的根源是教师自身教学观念的偏差,未能意识到课堂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第二,两条目标的陈述过于笼统和概括,难以观察和评估。教学目标的重要意义在于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终点,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过于笼统和概括的目标会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法开展行之有效的评价,这也就意味着该部分的目标是空洞的,是“假目标”。从侧面也可以反映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另外两个维度目标的达成,并不关注、重视“态度目标”的达成,忽视了“态度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本案例中的“态度目标”除了行为主体需要进行调整,目标还需要更具体、可观察和评估,建议修改如下:

态度目标:①认可“风格统一”在杂志封面、封底设计与制作活动中的重要性,乐于拆分、分析优秀作品,认真、努力地创作出“风格统一”的作品;②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会创作封面、封底作品的乐趣,享受分享作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 结语

虽然“态度目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其作为上位目标,对应的是学生必备品格的培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厘清课堂教学“态度目标”的制订边界,制订可观察、可操作、可评估的“态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态度目标”,以此确保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态度动画目标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动画迷,变身
态度决定一切
果敢跳tone的张扬态度
提升秘游逼格态度
动画总动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