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退后” 教育“向前”

2021-05-10 02:53曾维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例句式个性化

曾维义

“乡土情”和“可视化”是本期“技术赋能课堂”专栏两个课例比较突出的特点。重庆地名(“××坪”)特点的挖掘和龙泉驿乡土案例的渗透体现了浓郁的家国情怀;诗歌画面的“触摸”和合作游戏的“拖拽”让缥缈的梦境和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视。

两个课例用到的平板教学和智能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教师适应变化的教学环境,面向不同性格特点和需求的學生,处理多样化的教育教学问题,开展个性化教学。学习的定制化和个性化要从学生日常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开始。目前,自带设备(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产出,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用自己的设备来解决问题,可以避免频繁地教学生使用陌生的软件,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学上,更加关注学习任务,而不是学习工具。

吴静老师应用个性化教与学系统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概念与表象之间的关联,形成“感官协同效应”,使枯燥的地理问题生活化、趣味化,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关键能力。

①按认知逻辑递进链条培养能力。按照认知逻辑,将龙泉汽车产业形成条件(优势、劣势)、产生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分析构成问题链,并且使用学习工具逐一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②以地理事物演化主线解决问题。将具有因果联系、递进发展关系的地理过程渗入地理问题中。通过角色扮演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正确的工业布局实际蕴含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根据试题的情境材料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对地理现象与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与观点。学习系统的赋能,让这种情境更加真实,学生反馈更加及时有效。

王韵秋老师在保持诗歌童真、童趣的前提下,应用个性化教与学系统帮助学生构建诗歌意境的画面感,做到“身临其境”,在整体、细节的交互中完成学习。

①意境体验,在细节中感悟整体。课例从字、词的学习开始,并且以此为切口对诗歌整体进行把握。例如,学习“坪”字时,学生在学习工具的帮助下对文字的组成进行分析,通过对“‘坪表示大而平的土地”的理解感悟诗歌意境。在分析第二、三小节中带破折号和感叹号的句子时,教师没有纠结标点符号的具体作用,而是通过学习系统的示范诵读引导学生体验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作者对蓝天、太阳的赞美。

②画面搭建,在整体中把握细节。课例从整首诗歌的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例如,在赏析第二、三、四小节描写画面时,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系统提供的场景、句式进行画面搭建和句式仿写。学生先对自己搭建画面进行宏观观察,接着从细微处入手,将画面中摆放的景物填入仿写句式,从而更加细致、深入地了解诗歌句式的写作特点和方法。

猜你喜欢
课例句式个性化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课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同桌宝贝
特殊句式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