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摭探

2021-05-10 03:05李小艳
成才之路 2021年3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问题对策

李小艳

摘 要:一些农村留守学生出现道德行为失范、情感冷漠和家庭教育缺失等情况,会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文章分析农村留守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学生道德素质问题的策略: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强化情感教育渗透,唤醒父母责任意识,多组织主题座谈会。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道德素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3-0022-02

当前,一些农村留守学生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其思想和行为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会脱离正常的轨道。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进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农村留守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1.道德行为失范

思想道德行为综合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更是其行动的内在驱动力。事实上,道德素质并非在于个体了解多少道理,而在于其自身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标准。一些农村留守学生情感相对冷漠,认知也较为模糊,再加上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很少监督管理他们,无法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行为,时间长了,他们就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行为失范现象,如打架等不良道德行为。

2.情感相对冷漠

通常,思想道德情感包括自我认知、自我适应、自爱自尊、自信自强、同情关怀、公平公正感、荣誉成就感、爱国使命感在内的多方面内容。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受多方面的影響,很少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心理方面,导致孩子情感相对冷漠。再加上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农村留守学生获得的关心和爱护少,这无疑会加剧他们心中的孤独感和失落感。长此以往,农村留守学生的情感就会越来越冷漠,价值观产生偏离。

3.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培养他们道德素质的重要场所。由于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不在孩子身边,他们会更缺少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更缺少家庭教育。当农村留守学生长期缺少亲情的关怀、抚慰后,就会缺少自尊心与安全感,严重者还会引发悲观消极、焦虑自闭、自暴自弃等情况。

二、解决农村留守学生道德素质问题的策略

1.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

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教育环境也因此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农村留守学生文化知识,还要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学习和生活中始终坚信理想和信念,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可借助网络,将农村留守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设置成教学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接受德育,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上述方式能将社会实践与道德素质培养活动相结合,实现无障碍沟通交流与互动。此外,互联网有着较强的灵活性、自由性且交流顺畅,相对保密,能为农村留守学生构建真实反映思想和心声的环境与空间,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提高教学质量。虽然互联网有着显著的开放性和隐蔽性优势,但也为黑客入侵、网络犯罪以及不良信息传播提供了途径,因而教师要强化农村留守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告诉他们不要听信和传播网络谣言,应合理控制上网时间,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

2.强化情感教育渗透

针对农村留守学生存在的情感缺失情况,教师可结合语文学科对他们进行教育。因为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较强的学科,日常语言沟通交流都会运用到语文知识,甚至可以说语文知识会伴随人的一生。这样,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农村留守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会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以及书写出优美的文字,丰富了自身的情感。

教师还要借助语文教学渗透情感教育,促使农村留守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质,全方位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往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涵盖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农村留守学生通过汲取文学作品中的知识营养,能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站在全新的角度欣赏自己,塑造自己独立且完整的人格。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农村留守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的课文,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的习惯,逐渐形成专属于自身的评价客观事物的规律与方法。毫无疑问,情感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思想层面产生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三观”。从教育实践来看,如果教师想让农村留守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共鸣,就不能缺少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吸引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展开心灵对话的关键,也是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以《我的母亲》一课为例,教师要指导农村留守学生通过梳理全文,了解展现母亲性格特征的事情,促使他们深刻感悟作者对母亲的眷恋、思念与关爱,进而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

3.唤醒父母责任意识

对于农村留守学生而言,即使父母不在身边,父母产生的影响也依旧会如影随形。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父母应尝试转变教育理念,重视自身的责任意识,从多方面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首先,父母要将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当前,大部分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都十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由于一些家庭经济情况差,甚至还处于贫困阶段,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补贴家用。这样,家庭收入就成为父母最关心的事情,他们认为孩子升入初中后已能够独立生活和思考问题,无须对其实施特别的教育。事实上,农村留守学生十分渴望父母精神层面的鼓励。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已成为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习,还要重视孩子的品德培养,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做人和行事。父母的责任意识并非停留在某个层面,而要站在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以道德素质为核心,树立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口头叮嘱,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较在意他人的看法,甚至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都会触及其内心。因此,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了解孩子的困难,在沟通交流时多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外出打工的家长,应定时给孩子打电话了解其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充分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当发现孩子有问题时,应从多角度及时解决。外出打工的家长,也可在假期将孩子接到打工的城市一同生活一段时间,这有利于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深刻感受到:只有知识渊博、有能力且诚实守信的人,才能生活得更好。父母还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的打工境况,体会其中的艰辛,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4.多组织主题座谈会

学校可组织“遵守校规校纪,从我做起”的主题座谈会,邀请家长参加,让家长通过座谈会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期间必须遵守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自身全力配合学校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每一个在社会中生存的人都需要遵规守纪,学校组织的座谈会并非单纯面对学生,对家长也有教育意义。家长通过学习,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并时刻将遵纪守法牢记于心。所以,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让家长借助家校合作平台聆听来自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心声,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结语

总之,农村留守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学校、教师应结合这个特殊群体的学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使他们能够时刻约束规范自身的行为。家长也要重视家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爱护,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茜.城镇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

[2]安静,牟艳娟.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道德问题及解决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01).

[3]吕艳男.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21).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弟子规》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