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晚期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1-05-11 06:29梁玉美黎诗娜李兆杭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胎龄脑损伤头颅

梁玉美 黎诗娜 李兆杭

1.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广西百色 533000;2.广东省东莞市儿童医院儿科,广东东莞 523325;3.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

早产儿脑损伤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和)出生后的各种病理因素导致早产儿不同程度的脑缺血或(和)出血性损害或感染、炎症反应损伤,继而导致脑发育异常并出现脑损伤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导致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1]。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显著增加,若不及时诊断并救治,则认知与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明显增加[2]。如何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早产儿脑损伤,降低其神经系统不良预后,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晚期早产儿是胎龄34 ~36+6周的早产儿,可占早产儿总人数的84%[3],其脑损伤不容忽视。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具有简便、可床旁监测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应用于脑损伤的早期诊断中,但其在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应用目前极少报道。本研究对住院的晚期早产儿72 h 内aEEG 特征表现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晚期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8 年8 月 至2019 年8 月 在 右 江 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①胎龄34 ~36+6周;②在我院产科出生,院外出生者于24 h内转入,住院时间>7 d;③同意进行aEEG、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④出院后按要求进行门诊随访,至少纠正胎龄6 个月。排除标准:①胎龄<34 周或≥37 周;②存在先天畸形、染色体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③病例资料不完整;④低血糖脑损伤、胆红素脑损伤及颅内感染性疾病。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符合纳入标准病例共80 例,根据头颅MRI 及临床表现,分为脑损伤组及非脑损伤组,参照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标准[4]。脑损伤组35 例,其中男20 例,女15 例,胎龄34 ~34+6周10 例,35 ~35+6周14 例,36 ~36+6周11 例;非脑损伤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胎龄34~34+6周13 例,35 ~35+6周20 例,36 ~36+6周12 例。两组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及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检查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早产儿均在生后72 h 内,采用美国Nicolet One TM 型脑电图监护仪完成aEEG 监测,每次连续监测≥4 h。生后2 周内用德国西门子Symphony 1.5T 超导MR 成像系统颅脑多序列进行头颅MRI 检查,结果由两位有10 年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后报告。纠正胎龄40 周时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法(neonatal behavi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满分40 分,≤37 分异常;纠正胎龄6 个月时用Gesell 发育测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检测,根据结果分别计算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交能力5 个能区发育商和总发育商(DQ),评估其神经心理发育情况,DQ ≥86 分为正常,76 ~85 分为边缘状态,≤75 分为异常,检测均由有资质的同一医师完成。

1.3 aEEG观察指标及评估标准

由同一具有aEEG 读图资质的医生,采用Burdjalov 早产儿aEEG 评分系统[5]分别从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带宽等方面进行判读,具体标准参照专家共识[6]。为了更准确判断脑功能状态,避免不同胎龄早产儿造成的误差,先将各参数原始分相加得总分,再用相应胎龄早产儿的总分平均值(即平均分)减去原始分的总分得校正后总分。校正后总分分值越大,提示aEEG 异常程度越明显,见表2。

表1 两组晚期早产儿一般情况比较

表2 Burdjalov的早产儿aEEG评分表

表3 两组aEEG 各参数评分及总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aEEG 各参数评分及总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连续性 睡眠-觉醒周期 下边界振幅 波谱带宽度与下边界振幅变化 原始总分 校正后总分脑损伤组 35 1.26±0.51 2.71±0.57 1.23±0.54 2.50±0.61 8.74±0.89 2.83±0.77非脑损伤组 45 1.50±0.51 3.07±0.61 1.51±0.50 2.82±0.49 10.02±0.78 2.38±0.54 t 值 -2.142 -2.630 -2.478 -2.575 -6.844 3.125 P 值 0.035 0.010 0.015 0.012 0.000 0.020

不同胎龄早产儿的aEEG 平均分分别为31 ~33 周10 分,34 ~35 周11 分,36 周13 分。将纳入标准早产儿生后72 h 内aEEG 校正后总分低于同胎龄正常早产儿2 分或以上,伴或不伴连续性低电压、癫痫样波形、爆发抑制等病理波形定义为aEEG 异常[7]。分值≤3 分为轻度异常,>3 分或(及)伴有病理波形为重度异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EEG各参数分值及总分比较

脑损伤组各参数分值、原始总分均明显低于非脑损伤组,校正后总分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提示脑损伤组aEEG 明显异常于非脑损伤组

2.2 两组aEEG检测结果分度比较

依据aEEG 校正后总分分值大小统计,aEEG正常、轻度及重度异常分别为30 例、38 例及12 例;脑损伤组aEEG 异常率(轻度及重度异常)高于非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aEEG检测结果分度比较[n(%)]

2.3 aEEG轻、重度异常组头颅MRI检查阳性率、NBNA、Gesell评分比较

aEEG 重度异常组头颅MRI 阳性率明显高于aEEG 轻度异常者组,而aEEG 重度异常组NBNA评分及Gesell 评分低于aEEG 轻度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aEEG轻、重度异常组头颅MRI检查阳性率、NBNA、Gesell评分比较

3 讨论

随着围产医学发展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8],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呈相对升高趋势。早产儿脑损伤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无特异性,目前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头颅MRI,其组织分辨率高,能精确定位病灶部位,还可评价大脑白质和灰质发育程度[9],且无放射性。而脑损伤在发现结构改变之前,往往神经元已经产生电信号变化,如能早期捕捉到电信号变化,可及时发现及早期干预。头颅MRI 对脑损伤诊断相对延迟,且不能床旁检查,需要镇静及不能携氧等不足,限制了对危重患者的检查。近年来aEEG越来越多应用于脑损伤早期诊断中,但其对晚期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据我国2014 年及美国的相关报道,晚期早产儿占早产儿总数的71.6%及72%[10],近来报道则高达84%[3]。与足月儿相比,其患病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10-12],易发生脑损伤[13],若不及时诊断并救治,则认知与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较足月儿高2 ~3 倍[2,14]。晚期早产儿介于小胎龄早产儿及足月儿之间,脑结构及功能仍处于逐步成熟阶段,判断其成熟度,需从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及宽带等不同角度进行评价[15]。有研究结果表明aEEG波形的下边界幅度和距离带宽可作为脑成熟度的定量化指标[16-17]。晚期早产儿比胎龄33 周前的脑成熟度较高,连续性电压增强,但有部分为不连续性,在判读其结果时,增加了“正常”与“异常”的难度进行综合评分。本研究主要参照Burdjalov 等[2-3]的早产儿aEEG 评分系统,从连续性等5 个方面评价,结果显示脑损伤组各参数分值均比非脑损伤组低,而校正后总分比非脑损伤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袁文杰等[18-19]研究结果相符。提示脑损伤组脑成熟度有延迟表现,对有脑损伤高危的晚期早产儿生后72 h 内aEEG 监测,对其脑损伤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从校正后总分评价aEEG 异常程度,本研究显示与aEEG 轻度异常组相比,aEEG 重度异常组头颅MRI 阳性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EEG 监测对晚期早产儿脑损伤可起到较好的早期诊断作用。国内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20-22]。

NBNA 为新生儿20 项行为神经测查方法,适用于足月新生儿,早产儿纠正胎龄40 周检查,能较全面反映新生儿的大脑功能状态,有助于发现轻微的脑损伤。而Gesell 发育量表适用于0 ~6 周岁儿童神经行为测查,五个行为领域的发育水平用发育商表示。本研究对两组晚期早产儿定期随访,对其神经发育评估,结果显示,aEEG 重度异常组NBNA及Gesell 评分分值均比轻度异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aEEG 异常程度越重,NBNA 及Gesell评分越低。aEEG 与晚期早产儿神经系统近期发育情况有很好的相关性[23],因此,早期aEEG 检查可对晚期早产儿近期神经发育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综上所述,aEEG 监测对晚期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远期预后判定,根据aEEG 监测结果,结合头颅MRI、NBNA 及Gesell 测试结果,进行个体化评估,动态观察。对于aEEG 总评分低,尤其是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评分低者,警惕发生不良预后可能,并早期给予抚触、被动操,甚至康复训练[24]。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远期预后。

猜你喜欢
胎龄脑损伤头颅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的对比分析
78例小于胎龄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嵇康·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