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1-05-11 06:29颜廷翠王艺静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皮服药出院

颜廷翠 王艺静

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心内科,江苏徐州 221000

冠心病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使用的是支架植入术,且取得良好效果[1]。但术后常因用药不合理影响预后,故而让患者术后按时按量服药是护理干预的重点作用[2]。延伸护理是一种由院内向院外服务的扩展,继续为患者提供服务,从而提高患者术后出院在家的用药依从性,确保治疗后的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3]。本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徐州市中医院(我院)收治的90 例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延伸护理模式对患者术后用药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 例,男29 例,女16 例,年龄62 ~82 岁,平均(70.42±4.36)岁;病程4 ~7 年,平均(5.42±1.11)年,体重指数(BMI)19 ~30 kg/m2,平均(26.49±1.14) kg/m2。病变动脉支数:单支19 例,双支15 例,三支11 例。观察组45 例,男27 例,女18 例,年龄61 ~81 岁,平均(70.16±4.59)岁;病程3 ~7 年,平均(5.62±1.02)年,BMI 19 ~29 kg/m2,平均(26.36±1.19) kg/m2。病变动脉支数:单支21 例,双支16 例,三支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临床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4],且均符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指征;②均为首次手术治疗;③具备正常交流、沟通能力。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率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或交流沟通障碍者;②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病变或过敏体质者;③近期遭受严重创伤、手术治疗或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术后出院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出院前给予口头宣传教育,出院后定期来院复诊,通过电话问卷了解患者基本情况。

观察组采用延伸护理模式。①建立延伸护理渠道。出院时为患者建立档案,详细记录患者个人资料,确保联系在1 年内不会中断,并告知患者随访时间及复诊时间。②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延伸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护士组成,对患者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并发送短信给予患者用药提醒及复诊提醒,记录患者术后恢复及用药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指导。③日常延伸护理。添加患者或家属微信、QQ,建立患者微信群、QQ 群,定期发送宣传疾病相关知识,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了解患者病情,解答患者疑虑。根据患者血糖、血脂等情况建议患者低油、少盐、低脂肪的健康饮食方式,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等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另外,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如饭后散步、打太极等,避免久卧久坐,指导患者不要空腹运动或过度运动,指导患者及家属遇到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④用药指导。冠心病患者做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需终身服药,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的必要性及意义,让患者主动配合用药。并告知患者服药后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消除患者因不良反应产生的恐慌,使其已正常的心态积极配合服药,且不得擅自换药,服药期间不得饮酒、吸烟。⑤心理疏导。对于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了解其未能遵医嘱服药的原因,进行心理上的疏导。此类人缺多为心理负担较重,且意志力差,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情绪的过度波动又易诱发冠心病的复发,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护理人员电话随访时应着重患者心理干预,可使用心理健康调查表,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予以正确引导,避免患者因心理因素不能遵医嘱用药,影响术后恢复。⑥家庭支持。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家庭的和谐与关爱,可以增强患者对健康追求的欲望,同时家属还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使得患者能够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不同阶段用药依从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再次住院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①生存质量。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1 年的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EREF)进行评估,从4 个领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每个领域分值范围4 ~ 20 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高。②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2 及6 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调查患者一定时间内是否按照医嘱用药方案进行服药,包括用药剂量、用药间隔时间与用药次数。计算方法:用药剂量依从性=(实服药片数/医嘱应服药片数)×100% ;用药间隔时间依从性=(实服药间隔时间/医嘱用药间隔时间)×100% ;用药次数依从性=(实服药次数/医嘱应服药次数)×100%。③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 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心绞痛,冠脉再狭窄)及再次住院发生情况。④比较两组患者用药1 年内不良反应(神经性反应、皮肤过敏、肝肾损害及胃肠道反应等)发生率。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分)

组别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关系领域 环境领域观察组(n=45) 治疗前 6.32±0.38 7.71±0.48 8.21±0.27 7.21±0.51治疗后 13.84±1.38 14.53±2.82 15.24±1.63 14.76±2.41 t 值 35.243 15.993 28.543 20.560 P 值 <0.0001 <0.0001 <0.0001 <0.0001对照组(n=45) 治疗前 6.42±0.34 7.72±0.46 8.22±0.26 7.24±0.52治疗后 10.51±1.37 10.15±2.80 10.29±1.62 10.71±2.40 t 值 19.437 5.745 8.463 9.479 P 值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t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1.136 0.101 0.179 0.276 P治疗前组间比较值 0.096 0.460 0.429 0.392 t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11.488 7.394 14.449 7.988 P治疗后组间比较值 <0.0001 <0.0001 <0.0001 <0.0001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两组入院时生存质量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 年,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2、6 个月的用药剂量、用药间隔时间及用药次数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次住院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随访1 年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心绞痛,冠脉再狭窄)及再次住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s)

注:与 对 照 组 比 较:t =a113.016、a220.175、a326.290、a414.550、a520.068、a622.060、a713.590、a816.962、a926.295,P <0.05

组别 时间 用药剂量 用药间隔时间 用药次数观察组 出院后1 个月89.53±8.34 a1 85.49±8.09 a4 85.54±8.21 a7出院后2 个月 84.69±8.25 a2 84.82±8.23 a5 82.85±8.19 a8出院后6 个月81.45±7.98 a3 81.42±8.14 a6 80.51±7.78 a9 F 值 11.089 3.224 4.386 P 值 <0.0001 0.043 0.014对照组 出院后1 个月 67.36±7.81 61.37±7.63 63.31±7.28出院后2 个月 54.46±5.27 54.28±6.04 56.63±6.36出院后6 个月 45.41±4.57 50.26±4.85 43.41±5.39 F 值 149.813 36.145 113.033 P 值 <0.0001 <0.0001 <0.0001

表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及再次住院发生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用药1 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残率逐年上升势。发病患者群多见于老年人,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5-6]。冠心病的治疗逐渐被医学界所重视,随着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应用,该病在老年患者中的治疗和预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术后患者需长期使用药物,才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以维持良好的治疗效果[7-8]。但是随着患者病情的恢复,机体的好转,患者不愿意继续服药,加上长期的用药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进而影响预后[9-10]。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发现老年患者经常出现忘记服药,对疾病的并发症不了解不重视,长期服药对于老年人来说经济负担较重。针对以上情况,为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提高用药依从性、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十分重要[11-12]。

随着医疗体系的改革,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延伸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的、系统的、科学的、以人为本的护理措施。近年来,延伸护理模式得以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干预后1 年,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延伸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作用。延伸护理是一种人性化的,将护理服务由院内延伸至院外,不仅能够更加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给予正确指导,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13-14]。纠正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的不良生活方式及心理因素,按照正确合理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法进行生活,即利于预后,又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常规护理模式只针对住院患者,而延伸护理不仅患者住院期间受到全面和舒适的护理,患者出院回家后,依然进行相应的护理,通过随访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疑难解答,健康教育,进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使患者康复水平有所提高。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2、6 个月的用药剂量、用药间隔时间及用药次数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延伸护理模式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延伸护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纠正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健康知识的宣导,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用药依从性;除了关注患者病情之外,还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训练指导,家庭支持等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5-17]。本研究中,观察组随访1 年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再次住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1 年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延伸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院后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说明了延伸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疗效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皮服药出院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