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5-11 06:29王伟风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步行动力学腰椎

曹 慧 王伟风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骨三科,安徽合肥 230041

腰椎爆裂骨折为急性暴力损伤[1],可对患者造成极其消极的影响[2],治疗关键在于解除患者脊髓受到的压迫[3],以此降低或避免神经功能损伤,优化患者预后。该类损伤常见于青壮年人群中[4],体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5],患者患处在过去通常遭受过暴力损伤[6]。手术治疗为优选干预方式[7],且干预成效明显[8]。术后恢复通常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极易出现并发症,致使临床推广困难[9]。为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影响,本研究选取79 例2018年1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实施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配合综合护理,随访3 个月,分析此种干预与常规干预在护理成效方面的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79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 例,男36 例,女4 例,年龄18 ~53 岁,平均(33.4±11.8)岁;其中交通事故34 例,高空坠落3 例,重物撞击3 例;致伤时间(15.1±1.8) h。观察组39 例,男34 例,女5 例,年龄18 ~52 岁,平均(33.7±11.6)岁;其中交通事故32 例,高空坠落4 例,重物撞击3 例;致伤时间(15.3±2.1) 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临床观察结合影像学分析,检查结果确认患者为腰椎爆裂性骨折。依据Frankel分级[10],A、B、C 类可入组。

纳入标准:①自主意识良好;②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伤前运动、神经功能障碍;②配合度低;③精神病史;④其他恶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监测病情,采取应对干预措施。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①心理干预。重点关注截瘫患者,加强心理引导,缓解其消极情绪,与家属沟通,争取其配合护理,建立护患信任;②实施健康教育,配合训练引导。强调戒烟戒酒的必要性,引导患者坚持吹气球训练,配合扩胸训练,扩大肺活量,辅助患者适应卧床排便;③术后护理。辅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制动处理患处,使用腰围固定患处,以薄枕适当垫高双下肢,提升患者舒适度,避免发生植骨块、内固定物等发生移动或者脱落。术后严密观察,询问患者肢体知觉情况,判断其运动功能状态。监测引流情况,观察引流量,48 h 内引流量<50 ml,可将引流管拔除。观察糖皮质激素用药反应,避免引发应激性消化系统疾病。加强术后营养控制,预防并发症。消化功能异常的老年患者加强护理观察,防止泌尿感染和静脉血栓。④组建综合小组。基于多学科理论,评价患者情况,予以综合干预,促进身心平衡,实施对症治疗。加强神经保护,强化机体监测。根据病情予以镇痛处理。保证引流管使用安全,避免弯折、堵塞,定期更换部件。促进呼吸道安全和消化道安全,调节水电平衡。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干预后3 个月,使用尿动力学分析仪对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测评,监测最大尿流量(尿流量max)、膀胱顺应性和逼尿肌压力max。各项指标与膀胱功能正相关,指标越高,膀胱功能越强[11-12]。1 年后检测10 m 步行、连续5 次坐立水平。自制表格进行护理评价,100 分制,内含优(90 ~100 分)、良(75 ~89 分)、中(60 ~74 分)、差(0 ~59 分)4 个分项,统计优良率。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1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

干预后3 个月检测尿动力学指标,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s)

膀胱顺应性(cmH2O)组别 n 尿流量max(ml/s)逼尿肌压力max(cmH2O)观察组 39 13.2±1.2 35.6±2.7 19.2±1.9对照组 40 9.3±1.1 26.5±1.6 13.7±1.2 t 值 17.601 16.087 16.689 P 值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10 m步行、连续5次坐立比较

干预后1 年检测10 m 步行和连续5 次坐立水平。两项耗时比较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10 m步行、连续5次坐立比较(±s,s)

表2 两组患者10 m步行、连续5次坐立比较(±s,s)

组别 n 10 m 步行 连续5 次坐立观察组 39 162.9±10.8 95.8±9.3对照组 40 232.9±9.1 132.7±7.8 t 值 36.481 38.762 P 值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护理评价比较

比较护理评价,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较为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评价比较

3 讨论

人体腰椎较为脆弱,当其受到剧烈的外力撞击时,极易造成严重损伤,发生爆裂性骨折,此种骨折可能发生于脊柱的三柱中任何一段[14]。患者遭受此创伤后,腰椎部位常见剧烈疼痛感,腰椎功能受限,进行影像学检查,椎体部位可见明显的形态异常,骨折碎片侵入椎管,导致椎管管腔变得异常狭窄。腰椎发生爆裂性骨折后,可诱发多种并发症,损伤神经功能,致使患者出现部分知觉障碍或运动功能障碍,部分患者排尿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出现神经反射异常等不良症状。腰椎发生爆裂性骨折之后,应及时实施手术治疗,使腰椎椎体恢复原有高度,达到支撑目的。对于椎管狭窄同时出现神经损伤病症,应采取干预手段对采用椎弓根钉固定,椎管减压,避免神经受到压迫。椎体复位后,针对骨缺损部位,应选取患者自体松质骨填充缺损部位[15]。

综合护理较之常规护理,以多学科理论支持为依据,具有循证特点和执行全面性。在其执行中,实施小组护理,组内协同,促进连续护理,护理执行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体现综合成效,应用效果良好。在综合护理中,通过全面干预,在患者治疗期间实现多维度护理,促进良性转归。通过心理干预,可促进心理平衡,缓解心理应激,减弱不良影响。通过健康宣教,促进患者自护,引导患者有效配合。在术后护理中,通过体位调节和必要制动,预防治疗期间的意外损伤,优化治疗体验,促进有效康复。通过合理用药和营养调节,促进机体平衡,预防并发症。综合小组负责对以上干预定向实施,融合循证支持和理论指导,促进优质护理,进而促进综合护理的应用显效。

本研究中,干预后3 个月进行尿动力学指标测评。1 年后检测患者10 m 步行水平和连续5 次坐立水平。经过测评可知,在干预后3 个月尿动力学检测中,观察组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过干预,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情况比较理想,排尿控制比较良好,优于对照组。评价患者连续5 次坐立与10 m 步行情况,可知观察组耗时少于对照组耗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过干预,观察组患者行走功能恢复情况比较理想,步行状态更好,优于对照组。经过综合护理,结合后期随访,促进患者提升自护能力,积极配合治疗,并邀请患者填写本研究自制的护理评价表格。调查数据显示,观察组保证了零差评,优良率为94.8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护理对患者适用性更强,患者较易接受和认可。

在王忠波等[16]研究中,研究结论与本研究具有结论一致性,在其研究中,也测定了尿动力学指标、10 m 动力学以及连续5 次坐立位等,此外,该研究还进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测评,显示患者术后6 个月时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样支持此结论。

综上,采取综合护理手段对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促进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尽快恢复,使患者在术后具有更好排尿表现,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护理成效优于常规护理手段,临床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步行动力学腰椎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魔方小区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步行回家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利用相对运动巧解动力学问题お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