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021-05-12 03:12○李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望明月季羡林童趣

○李 卓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论清明抑或中秋,不论端午抑或除夕,古人会怅然抒怀:“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有人说城市里的月亮“它长得不好看,不及我故乡的一半”。就像季羡林先生心中故乡的月亮,纵使他乡的月亮再明亮,他心中牵挂的仍是故乡那轮小月亮,亲切,熟悉。

课文讲了什么

《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以细腻的笔触把家乡留在脑海中的记忆细心地写了出来,没有迷人的山,没有多情的水,没有流芳百世的古迹,也没有勾人心弦的神话传说,有的只是一个赤子对家乡的爱恋。

文章列举了作者到过的许多地方,那里的月夜始终没有家乡的月夜那般清凉,那般喜人。没有写太多的记忆,记住的只是家乡的明月,门前池塘的月影,以及在月夜下的童趣。作者把家乡农村的那种静谧祥和气氛与城市里的喧嚣作比较,把北大朗润园与鲁西平原的一个小村比较,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诗词中的明月与故乡

展开浩如烟海的诗卷,咏月诗词俯拾皆是,更不乏名篇佳作: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相思和离别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抒发对人生的思考。

从月亮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钩,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时空,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李白《静夜思》中的乡情,就是这样生发出来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诗人“举头望明月”时,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了。这就突破了诗人与读者之间因生活经验不同可能产生的感情上的隔膜,因而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除此之外,还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等,真是数不胜数。

课堂之我见

《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了作者儿时的故乡,写了故乡的水、“我”在古柳下点篝火等几个场景,充满了童真童趣,令人向往。“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这是多么美的一个场景啊,可见家乡的月亮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后半部分写了作者游历过很多地方,“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却始终比不上“我”心中的月亮。作者住在朗润园,那里“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即便是住在这么美的地方,作者还是见月思乡,仍旧想着家乡芦苇坑里的小月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不论是普通人,还是像季羡林老先生这样的名人,对故乡的思念感情是一样的。

——石家庄市广安大街小学 五(1)班 张一涵

教师小结

叶落归根,终有一日你会踏上归途,望着连绵不绝的田野,看到熟悉的小路,此时月亮在你身后升起,你走在小路上,田间野草上的露水会打湿你的裤管,周遭的院子会传来几声犬吠,你望着前方亮着的灯光,欣然发现故乡安然静好,岁月依旧。

猜你喜欢
望明月季羡林童趣
九月·童趣
抬头望明月 腕间致我们
冬眠的树(四)
我的书斋
听雨
童趣
举头望明月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静夜思
咪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