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矣晓沅:机器作诗,没有灵魂但意义非凡

2021-05-12 13:19编辑部汇编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5期
关键词:藏头诗计算机系参考书

编辑部汇编

忆荷塘,它说,“荷叶满池塘,月色波光聚。万顷琉璃漾碧漪,秋水澄清露”。咏春日,它说,“三月初春雪未消,东风吹送柳丝飘。绿杨枝上莺声急,红杏梢头蝶梦遥”。它是谁?它是可以出口成诗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这位古诗界的“最强大脑”,诞生于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研发者之一是矣晓沅,清华园里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博士。6岁那年,一次高烧之后,矣晓沅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这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之后,从跑不快、跳不高到走不动、站不起,肿大的关节让他失去越来越多的行动能力,11岁时,他开始与轮椅为伴。

病痛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有一次,他的家人都出去办事了,家里就只有他一个人。他忽然要用到一本参考书,那本参考书在书包里,书包在地上,他够不到。“当时我用尽手边一切能找到的工具,尺子、绳子,想方设法像钓鱼一样,把那本参考书从书包里钓出来,折腾了40分钟,终于拿到了那本参考书。”矣晓沅说,“当那本参考书拿到的时候,我的父母也回来了,当时我就觉得我这40分钟白忙活了。”

面对类似境遇,多的是自暴自弃的人,但是矣晓沅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强。2012年高考那年,他以玉溪市理科榜眼、云南省理科第16名的成绩考入清华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后,保送到计算机系人工智能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轮椅束缚了脚步,却挡不住人生的高度。研究生期间,矣晓沅参与了人工智能系统“九歌”的研发。在他看来,古诗词是了解人类语言、理解人类思维的一个切入口,他希望通过人工智能为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带来新契机。为了不耽误项目的进度,他一边吃止痛药,一边坚持科研。终于,在2017年年底,九歌1.0版正式上线,系统内录入了从唐代到清代数千名诗人的30多万首诗,能自动创作出集句诗、绝句和藏头诗。

“九歌”的诞生,让矣晓沅迎来了更加广阔的舞台。2018年,矣晓沅登上了央视《朗读者》,并用九歌系统现场作了一首藏头诗送给主持人董卿和节目组:“朗诵新诗信步穷,读书源自有真功。‘者般本是平生事,妙里何须造化工。”2019年,九歌2.0版上线,提升了系统作诗的效果,并新增了多个功能。矣晓沅表示,2021年九歌3.0新版本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中,目前系统已录入从魏晋南北朝到近现代所能找到的90万首诗歌,未来,他们还计划让机器人学会看图作诗、观视频作诗。有人问,机器作诗,灵魂何在?晓沅说,“我们欣赏文学,读诗,也读人,机器作诗没有灵魂,并不代表没有意义。它的遣词造句会让人眼前一亮,也能辅助人类进行诗歌创作。”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还能阅读,还能用双手编写程序代码,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身体比我更加不便的人。學习对他们来说,有更多阻碍。我希望将来能继续进行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在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和输入法等领域,创造出能让他们更加方便使用的工具。”

这是他的一个小小的梦想,而这个梦想也将带来广阔的前景:用人工智能改变残疾人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综合自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网等)

【人物速写·人生不设限】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的开发者矣晓沅,因患上“不死的癌症”,从11岁起就不得不与轮椅为伴,但轮椅束缚了脚步,却挡不住人生的高度。他深入对计算机领域的文本生成领域的研究,研发出了能够出口成诗的“九歌”机器人。不仅如此,未来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编写的程序代码,为更多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便利。人生不设限,轮椅上的人生,依旧可以拥有诗和远方。

(特约教师 赵御博)

猜你喜欢
藏头诗计算机系参考书
藏头诗
藏头诗:勤劳的小蜜蜂
如何用好语文课外参考书
计算机系简介
童年趣事之不一起玩的理由
俺咋找不到女朋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