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乔木回忆重庆谈判及签订《双十协定》始末

2021-05-12 11:48
党史纵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毛主席蒋介石胜利

首先,讲一讲抗战胜利前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抗战期间1941年、1942年是最困难的时期,以后形势开始好转。1944年和1945年上半年开始收复失地,许多中等城市也在我们的包围之中。

1945年中,彻底打败了希特勒,苏联可以把力量转移到远東战线上来了,但面临一个与英美取得妥协的问题。抗战结束时,苏、美、英尽管都希望中国和平,但各有打算。在朝鲜,美国占了三八线以南,苏联占了北边,这说明苏联与美国的妥协是一种什么状况。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要下山摘桃子,毛主席不让步。但是,美国帮助国民党,蒋介石占了便宜,加上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国民党在苏联那里也有合法政府的地位,这些都是对我们不利的。然而,我们也有有利的方面,即有敌后大片根据地并且连成了片,只是装备、交通还不行。

再讲讲谈判有什么好处。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我们党决定与国民党谈判就代表了人民的意愿。承认和平、民主,就意味着承认解放区和接受民选政府,国民党当然不干。所以,谈判使国民党处在很矛盾的地位。

谈判也是为了巩固抗战的成果。当然,为争取谈判成功也准备做些让步,让出南方的一些小块根据地,军队由原来想占六分之一,后来让到七分之一。但在最根本的问题上,我们决不让步。我们作了让步,国民党还不接受,就必然要打。它先打,我们反击,这就不仅在谈判过程中使我们处于主动地位,而且谈不成功也会使我们处在主动地位。

在飞往重庆的途中,我问毛主席,我们能不能回来。他说,不管它,很可能是不了之局。我理解所谓的“不了之局”,就是国民党想要我们放弃军队和解放区,这是不可能的;国民党想要消灭我们,也是不可能的。蒋介石要谈判,我们来了;他要不要和平,那是他的事。毛主席一开始就下了两个决心:照协议办,就停战,就和平;蒋介石不照协议办,说明国民党不要和平,要打,那我们也只有奉陪到底。

毛主席刚到重庆,魏德迈就提出美国海军陆战队与我某部冲突的问题,要毛主席答复。毛主席对此非常生气:屁股还没有坐下来,就提这样的问题,根本不讲礼貌。这说明魏德迈和赫尔利是一个腔调,他们是代表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的。

谈判有两个主要结果:一个是表明国民党没有准备,没有诚意。他们先邀请毛主席去谈判,可是连个预案都没有。我们一去,国民党就被动了,方案由我们拿,逼得国民党表示接受和平、民主的原则。

同时,我们作了军事上的让步,而国民党对于这种让步既不好表态,更不可能接受,只能讲军令、政令统一等等。另一个结果是《双十纪要》很成功,允许成立党派会议有利于争取中间派。国民党在协议里答应的东西就不好马上撕毁。1946年1月发布停战令,虽然在蒋介石来说是应付性的,但他也不能不这样做。当时,全国人民要和平,英美苏也希望中国和平,签署了《纪要》是很大的成功。

对于谈判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情况也要交代清楚。例如,上党战役就是我们取得的很大的军事胜利和政治胜利。这一仗不仅打退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消灭了阎锡山的主力,而且鼓舞了人民的胜利信心,显示了解放军的实力,对谈判是很大的支持。

最后要讲一讲谈判的意义。首先是保卫了我们抗战取得的成果,并在军事上赢得了时间。解放军没有受到损失,有了一定的准备,后来基本上按照一个月消灭敌人八个师的速度取得胜利。

其次是在政治上确立了和平、民主的原则。我们在政治上的有利地位决定国民党不得不接受这个原则,发布了停战令,召集了政治协商会议。但政协会议闭幕没几天,民主党派就宣布政协成果被国民党挑起的流血事件和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撕毁了。最后,还是打起来了,美国也调停不了,但蒋介石他们输了理。

谈判还为后来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打了八年仗,除皖南事变的军事失利以外,我们同国民党的斗争都是成功的。过去,在反摩擦斗争中,我们与国民党谈判一直没有结果,而现在国民党承认了我们的力量,不得不同我们签署协定,这本身就是胜利。可以说谈判是承前启后的,对未来是有重要意义的。

(摘自2020年10月21日《报刊文摘》)

猜你喜欢
毛主席蒋介石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坚持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胜利的手势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蒋介石要兼职怎么办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