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之心

2021-05-13 12:53
中国火炬 2021年5期
关键词:陈磊王老关工委

1367万五老,始终把培养教育下一代的使命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上海市浦东新区老干部宣讲团、帮教团成员张尚琼:生逢其时,更要为下一代多做事情

上海市浦东新区关工委 乔建忠

我1921年出生的,

和我们党同龄。

我这才叫“生逢其时”哩!

作为一名老党员,

要不忘初心,

尽全力为党旗增辉。

老党员张尚琼奶奶生于1921年8月,年龄和我们的党同龄。她的老家在四川广安,家境殷实。18 岁那年,父母不惜出重金送她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读书。1949年初,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金陵女子大学里的不少学生远渡重洋去了美国,有的嫁给国民党军官、社会名流去了台湾。好些同学劝张尚琼说:“尚琼,你条件这么好,赶紧选个好的出路,快走吧!”当时,张尚琼在学校地下党的引导下,早已暗自走上了革命道路,她怎么会放弃光明选择黑暗呢?她不但留了下来,还在1951年3月光荣地入了党。

改革开放后,曾与张尚琼同寝室的同学从美国来看她。见到她住在一间不到50平方米的住房,没有装修,里面堆满了书报杂物。于是惊讶地说:“尚琼,你当年参加共产党,不愿跟我们走,现在共产党给了你这个待遇?!”张尚琼打量着满身珠光宝气的老同学,轻柔但很坚定地回答道:“我喜欢这种生活。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我想要的人生。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事就是跟定了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两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从此再也没有联系。

张奶奶是1983年在高桥中学副校长兼教导处主任岗位离休的,她对浦东新区关工委的工作很支持。区关工委请她担任浦东新区老干部宣讲团、帮教团成员,她都乐意接受。她文化底子厚,又用心,报告讲得好。特别是她对青少年作报告一直坚持“三不”:不收费、不收礼品、不要招待,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一次,她去浦东上南小学作革命传统报告,当时她正患重感冒,发高烧。上南小学让张奶奶改日再去,张奶奶说不行,有1000 多名学生等着呢,不能让他们失望。张奶奶强挺着按时出发,并坚持着作完了报告。校领导为表达感谢之意,给她准备了一条普通围巾,被张奶奶婉言谢绝了。张奶奶说:“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东西不能收,这个惯例不能破。”

张奶奶对孩子充满了大爱。几年来,她先后与云南姚安县的10 多名贫困学生结成对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其中有个名叫张强的学生还考上了清华大学。上海电视台编辑委托北京电视台的记者,特地去清华大学给张强拍视频,编导请张强对着镜头给远在上海的张奶奶说几句话。这位平时滔滔不绝、口才颇好的博士生竟然哽咽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说了一句:“张奶奶,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东明街道有一个姓张的吸毒男青年,是屡教屡犯的“五进宫”,熟悉的人都说他是“瞎子闹眼睛没治了”。张奶奶接过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张奶奶每周都乘公交车从几十里外的高桥镇跨过半个浦东新区赶到他家,送吃的穿的,讲做人的道理,像亲奶奶那样关心他,鼓励他与毒品决裂,回归正常人的生活。有一个冬日,气温降到-4℃,外面下着小雨,他想,今天张奶奶肯定不会来了。没想到,张奶奶步履蹒跚地来到他家,身上都淋湿了。他感动地跪在张奶奶脚下,一字一板发誓:“张奶奶,你以后不用来了。我这辈子要是再吸毒,就不是人了!” 就这样,张奶奶终于帮助小张戒除毒瘾走上了正道。在和张奶奶的接触中,类似的事有好多。最为感动的还有这样一件事。1998年6月中旬,张奶奶的老伴去世了。她老伴也是位老干部,我们老干部局的同志一同去殡仪馆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仪式结束,她郑重地表示:“我去世后,不留骨灰,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志愿将遗体捐赠给祖国的医学事业,为党作最后的贡献。”第二天,她到浦东新区有关部门办理了遗体捐赠手续。

这位已有68年党龄的老党员,多次荣获市、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每当有人问起她多大年纪,她总是轻声细语地回答:“我是1921年出生的,和我们党同龄。”话不多,但充满了自豪,还常常补充一句:“我这才叫‘生逢其时’哩!”她还常和身边人讲,作为一名老党员,要不忘初心,尽全力为下一代再做些事情,为党旗增辉。

安徽省宿州市德育工作宣讲团、萧县关工委德育报告团成员王於昌:只要青少年需要,再累我心里也甜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关工委 李鹏

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85 岁的老党员王於昌,一位20世纪60年代曾击落两架美制 U-2 型侦察机,先后受到毛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一等功臣、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中国好人”、安徽省劳动模范,不居功自傲,牢记初心,无私奉献,甘当党史、军魂和爱国主义教育义务宣传员。两年来,作报告50 多场次,使两万多名青少年从真实的经历和历史事件中汲取力量,获得了启示。

“只要青少年需要,再累心也甜。”

2019年7月26日,王於昌出席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代表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载誉归来后,王老先后被聘请为宿州市德育工作宣讲团成员和萧县关工委五老报告团成员。从此,他不忘初心,以传承红基因,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己任,逐梦前行。他经常说:“只要青少年需要,再累我心里也甜。”

老家张庄寨镇想请王老给全镇的党员和青年干部授课,但听说近期上面给他安排的活动和宣讲很多,不好意思张口。王老听说以后,挤出一天时间,乘班车赶了80 多里路,为该镇党员和青年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和党课。他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结合新时代农村基层实际和自己的战斗、工作经历,讲领导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影响,讲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党员干部如何不忘初心、保持本色、为民服务。杭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帅说:“王老讲的亲切、实在,真是别开生面的党课。”

2021年4月14日上午,王於昌老人随萧县关工委党史教育报告团到距县城60 里外的黄口二小作爱国主义教育报告。报告会结束后,许多同学不愿离场,纷纷拿着笔记本要求王老签名留念。校长张杨担心王老吃不消,便劝说同学们回食堂就餐。王老边拿出笔边说着“不要紧”,一口气满足了30多名学生的要求。正准备离开的王老,突然听到一句怯生生的话语。原来是四(1)班的张瑾轩和黄弈燃两位同学挤进人群,一个问王老小学生怎样才能圆自己的梦想,一个说自己胆子很小不太敢发言。王老对这两位同学说:“梦想是给有准备的人去实现。”“你胆子一定也不小,因为你敢于走上前来向我提出问题。”王老很耐心的结合自己学习成长的经历,有理有据,释疑解惑,使两位小学生不停点头,深感受益匪浅。

“就是一个人登门求教,我也要认真宣讲。”

王老成为公众人物后,经常有人到他家里,不是要看他与毛主席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合影,就是想让他介绍个人的成长史和击落美制U-2 侦察机的经过。于是,他和老伴一合计,便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讲堂和报告会设在家里,只要有人到王老家登门求教,夫妻俩都会热情接待。2021年清明节前的一天上午,王老发现一位五六十岁收破烂的人总在自己家门口徘徊转悠,王老便上前问道:“师傅,你有事吗?”“俺叫陈磊,听说毛主席和习主席都接见过您。俺想进去看看照片,又怕您不答应。”王老连忙把陈磊请到客厅,又沏茶又倒水,指着墙上照片和立功奖证一一详细介绍。满足了需求后的陈磊连声说谢谢后就离开了。谁知第二天,陈磊把自己在合肥上大学放假在家的儿子领来了。陈磊对王老说:“您老是大英雄,却没有一点架子,可亲可敬。今天我带儿子来,就是要让他接受一下您老的教育,我想让他长大后也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2021年寒假期间,石家庄铁道学院学生王傲琪和两位萧籍同学利用寒假搞社会调查,他们慕名来到王老家里。王老为他们讲自己从一个农民的儿子,经过顽强拼搏、刻苦钻研技术,先后被派往江西上饶和福建漳州,与战友一起击落两架U-2 型侦察机,荣立一等功和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经历。讲退役后听从党的安排,当好一名营业员的角色转变。王老的讲解,大大激发了三位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动力。他们表示,决心珍惜时光,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勤学奋斗中让青春闪现光华。

“答应过人家的事,不能失信。”

2019年9月初,王老接到驻地在北京怀柔老部队的邀请,为全营指战员作爱国主义教育课,他立即答应下来。当时天气炎热,王老又患眼疾,全家人都反对。王老却说:“答应过人家的事,不能失信。”第二天在侄子的陪伴下,乘车前去宣讲。当到达部队时正值中午,事不凑巧,部队又刚刚接到紧急任务午饭后出发。于是王老便把餐厅作为讲堂,给战士们上了一堂不到20 分钟的演讲,听着王老的宣讲,指战员们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王老在宣讲中的热心、耐心与细心,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他却说:“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无论在哪儿都要把工作做好。”

猜你喜欢
陈磊王老关工委
楚汉之争(七)
楚 汉 之 争(八)
故乡
赤水市召开企业关工委2018年总结表彰会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陈磊作品
八旬“高龄青年”爱玩乐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养生没有“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