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国书法文化的精神感召

2021-05-14 15:17彭贵军
现代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释文书法文化

彭贵军

中国哲学的诸多范畴始终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它所关注的问题多是人作为主体性的道德实践。对于形而上学范畴的伦理化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一切认识的对象都必须具有实践性的道德内容。中国哲学范畴的道德内化过程则是一个逻辑化和历史化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从先秦儒学的创立即已开始,到宋明理学最终完成。尽管各个历史阶段的哲学思想各有偏重,但“内圣外王”和“儒道互补”的实用理性精神始终伴随前后。尤其是宋明理学将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三者合一,从而发展成为一种实践性的道德哲学。这种物我、理心、知行的动态统一过程把人的自我认知过程与客观世界的生成发展过程辩证地统一起来。

书法从哲学本质上讲,既是追求内在超越的,亦是关乎人性的。历史语境中的书法是思想、文献、艺术的统一,它以形而上之思,切入审美之维与历史之维,在时间的绵延中凸显其存在价值。《论语》中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探讨知识、道德、艺术的价值所在,在于探寻宇宙、人生的真相。简而言之,这是一种精神生活,一种人文素养,最终是为了培养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自古以来,书法都是知识阶层自我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其审美能力的重要领域。书法的文化属性,是一种包含着作者抒情、写意、在笔墨形式中融人有个性的审美意念的一种强调主体精神的文化形态,其基点则是审美和哲学。书法的表现形态,是一种包含着情、意、境、趣等丰富内容的高度凝练的抽象形式,而远不止整齐、规矩、均匀等一般实用工具的格局。

书法文化所蕴含的审美判断力和敏锐想象力不仅显现于艺术领域,它在所有创造领域乃至日常生活之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掌握书法的笔法、墨法、结字造型诸种技能之外,更为深刻的收获是认识书法史上优秀书法家的高尚人格和生命精神。通过对每一件书法经典的深入理解,对每一笔画运动的体会与再现,在撇捺之间,提按之际,懂得在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中明察秋毫,懂得生活的意义和日常的价值。从而获得任何领域都应具备的一种人文素质:一种穿透、容纳、消化各类文化现象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也许就是伴随着一管素毫的运动并经由其主观思辨过程中所获得的。

当代书法的创新与发展只能以对传统书法的继承为基础和前提,这在当下已然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共识。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书法教育不仅是作为一种传统的技艺传承,而更应是作为一种正在式微之中的民族文化的拯救。这其中有三点重要的基本品格:为往圣继绝学的危机意识和使命精神;以学养艺、研史通今、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文传统;作为书法创作主体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古人讲“道”与“器”的关系:“道”是境界,“器”是表达境界的手段。这对于高等院校的书法教学当是金科玉律式的一对范畴:技法训练是为了对“器”得心应手的掌握和控制;人文理论则是通过史论和鉴赏来分析总结艺术家是如何用“器”来表达“道”的情感和境界。

宋明理学中的“格物致知”所指涉的“本体”与“工夫”,其认识论、本体论和伦理学的精神内核在今天的高校文化建设中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体”之于当代学子的心性道德与人格锤炼,“工夫”之于高校师生的学问实践与智慧启迪,都可通过“格物穷理”的不断探索和“致良知”的不断内省,从而最终实现“知行合一”的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中国书法这一享有“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美誉的文化形态,在当代的高等教育中更应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与担当。追寻中国书法文化的精神内涵,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将“道”与“器”相协调,努力使书法文化成为塑造当代青年高尚人格和自由意志的有效路径,当是我辈的责任与使命。

格物致知——四川民族学院书法研究所首届学术年展参展作品选刊

田明珍《修身为学联》行书l30cm×34cm×2 2019年

释文:

修身守本份真善,为学自主自然。

戴跃《李白诗一首》草书208cm×4lcm 2020年

释文: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田旭中《张籍成都曲》草书l80cm×27cm 2019年

释文: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冯宝麟《格物致知》篆书137cm×34cm 2019年

释文:

格物致知

李明《四围一城联》行书l37cm×34cm×2 2020年

释文:

四围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顾翔《书田心地联》篆书l38cm×24cm×2 2019年

释文:

书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兰有异香。

舒炯《杜工部诗》草书183cm×45cm 2019年

釋文: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王书峰《茶诗-首》草书183cm×6lcm 2019年

释文:

绿涌千山画,红浮几缕春。吾踪君莫问,已是武夷人。

色胜丹霞声远蜚,武夷一曲最心痴。谁将天上云英草,化作人间金骏眉。

彭双龙《与贤集古联》行草l82cm×32cm×2 2019年

释文:

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

王堂兵《道德经第十六章》行草l80cm×246cm 2018年

释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何开鑫《九天半卷联》行书138cm×23cm×2 2020年

释文:

九天风雨千山雪,半卷诗书一盏茶。

王兴国《有关无益诗》篆书183cmX 27cmX2  2019年

释文: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吕骑铧《五千七十联》楷书232cm×l8cm×2 2019年

释文:

五千年华夏子孙肺腑同心戮力共进河山处处添胜景,七十载天府儿女风雨兼程奋袂齐争巴蜀人人起宏图。

吕铁元《录大学句》隶书l80cm×94cm 2019年

释文:

古之欲明明得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其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倪进祥《德艺诗书联》草书262cm×97cm×2 2019年

释文:

德艺双修字外无功难出彩,诗书并进胸中有胆自成家。

朱勇方《格物致知》楷书l36cmX 34cm 2019年

释文:

格物致知

陈阳静《教学相长》隶书l35cm×34cm 2020年

释文:

教学相长

周继中《丁敬诗》隶书l80cm×80cm 2019年

释文:

高僧禅寂处,安隐北山阿。暇日牵船访,凌风共容过。

粉苞丛稚竹,翠叶冒新荷。鹤渚梅林外,沿绿踏短莎。

猜你喜欢
释文书法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摘《书谱》孙过庭句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谁远谁近?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