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吴山水画语言审美特性研究

2021-05-14 15:19祝正锋
现代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国画书写绘画

冯建吴在一生的艺术探索与创造中,根植于传统与生活,在此基础上进行熔铸、升华,形成了具有书写性、写生性、时代性的独特艺术语言特征与形态,对西南及巴蜀地域的艺术创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促进,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近现代以来,中国画在艺术形态、语言风格、时代审美等各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转换,时代的进步推动着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诞生出了诸多成就卓著的艺术大师。作为20世纪西南及巴蜀地域著名的中国画大家,冯建吴在诗词、书画、篆刻、艺术教育等领域成就斐然,影响卓远。其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在绘画风格、形式语言、艺术意境等方面形成了雄浑劲健、焕烂大气、凝重朴拙的独特面貌和体系。他在艺术语言上坚持金石味与书写性的融汇;在艺术风格上强调“诗书画印”的继承与自我创新,在写生过程中强调“能人、能出、能化”的凝练与方式;在艺术观念上推崇石鲁“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的时代内涵与艺术自觉。冯建吴在一生的艺术探索与创造中,根植于传统与生活,在此基础上进行熔铸、升华,形成了具有书写性、写生性、时代性的独特艺术语言特征与形态,对西南及巴蜀地域的艺术创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促进,对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的探索与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现试论之。

一、书写性

中国传统绘画,自宋元以来文人画兴起,就逐渐形成了诗书画印一体与兼融的艺术形式与风格,尤其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画从书出”的审美特质。书法与国画都以线性语言为主,具有共同的造型基础与审美内涵。中国画的形态结构与造型语言,立足于书法用笔,强调丰富多变的笔形与笔性变化,从而使中国画更具有视觉与审美上的深度与厚度。南齐谢赫“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即是从笔性角度阐释了中国画线性造型与书写性的内涵与关联。在漫长的绘画实践与创造过程中,中国画注重运用书法的点线造型原则,对书法用笔的枯湿浓淡、转折、顿挫、藏露、快慢、疾涩等技法进行转化与吸收,在线性造型的基础上融汇与表达出书写性的审美意味。元代赵孟頫 的诗句“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以及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所言:“吾尝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我画树枝,常以小篆之法为之”等都进一步阐明了书画之间的用笔书写性的内在关联与内涵。中国画最终表现的是绘画的意境,书写性则是意境表达最独特的方式与语言。纵观历代大家,无不在探索与表现绘画语言的书写性中各领风骚、各显神通,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内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冯建吴远赴成都、上海学习,遍访名师益友,在传统诗词、书画、篆刻等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功底。在成都美专、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期间,冯建吴受教于王个簃、潘天寿、诸闻韵、任堇叔、冯君木等诸位大家。冯建吴的书法篆刻与绘画,其用笔书写性意味浓厚,这与其早期研习传统金石书法及海派吴昌硕艺术风格紧密相关,“冯建吴后期的书法创作以其朴拙雄浑的金石笔力为世人所称道,这和他早年投师于金石派大师吴昌硕门下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还主要得益于其一生之中对古今各派的广取博收,兼容并蓄与融汇贯通。在几十年研习书法篆刻的过程中,他曾研究过多种流派,掌握了多种书体,既专攻,又博学,一直在不断探索着自我创造的路径。他对真、草、篆、隶各体,都下过扎扎实实的功夫。”在多年的探索與创造中,冯建吴形成了他独特的破体书法,纵横恣肆,劲健雄厚,极富金石厚度与雄强气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其绘画的笔意与内涵。

六十年代期间,冯建吴注重以金石笔意入画,用笔老辣、朴拙,线条勾勒与皴法的金石味更加厚重凝练,使画面呈现出雄健苍劲的书法意趣、浓厚的金石趣味与绘画风格,创造出传统底蕴深厚而又不失时代精神的艺术风韵。当代著名画家唐永明谈到,冯建吴强调用笔是传统绘画功力的核心元素,“认为文学和书法是中国画最重要的基础,并以此严格要求学生。”他的“画面笔墨十分讲究,用笔以书写性,以笔墨的表现性为主干”。其作品中笔墨语言与造型转折顿挫有力,方硬奇崛,无论勾勒皴擦点染,均以沉雄厚劲的笔法出之,特别是其后期作品诸如《天堑变通途》《绿水青山代代春》《一代青松》《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涌大江流》《巫峡清秋》等诸多力作均以瘦硬老辣,雄浑劲健的金石笔法营造出了绘画作品的宏大气象与艺术意境,表现出了刚强、磅礴的绘画艺术风格。通过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融汇,冯建吴把中国画强调书画一体及其书写性的特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创造出了新的时代的艺术风格和风气。

二、写生性

唐·张躁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生活与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语言生成与探索的母体。历代艺术创作者诸如荆浩、范宽、黄公望、王履、石涛等无不遵循古训,以自然为师,并躬身实践,“搜尽奇峰打草稿”。与古人一样,“冯建吴毕生重视深入自然和写生。早在三十年代,他和段虚谷创办东方美专时即请黄宾虹入川执教,并与黄宾虹在青城等地游览,写生。”新中国成立后50至60年代初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大环境下,用艺术反映现实、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成为艺术家们的责任与时代要求,艺术家们深入生活、表现生活,通过写生展现这个时代新的面貌。众多山水画家例如李可染、陆俨少、傅抱石、钱松岩、关山月、石鲁等人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生活与自然当中,用他们的笔墨语言对火热的现实生活进行了深入的表现和创作。如1954年李可染与张仃、罗铭历时三个月进行写生活动;1955年至1956年,赵望云、石鲁出访印度的写生活动;1960年秋,傅抱石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长途旅行写生活动“江苏国画工作团”等对当时的中国画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热潮的促动下,冯建吴逐渐从传统的审美与意趣中脱离出来,在困厄的生活环境中积极投入生活,以写生表现生活,逐渐探索出了新的写生艺术语言风格与形式。在此期间冯建吴经历了重要的写生过程,如1959年,同石鲁以及方济众,何海霞等人于延安杨家岭等地进行写生;1962年,历川、鄂、桂、滇、黔等省,展开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长途写生,创作出了《南通煤矿一角》《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欸乃一声山水绿》《峡江夕照图》等三百多幅写生稿;1972年,响应号召赴襄渝铁路工地体验生活,创作《四海为家》《天堑变通途》《一代青松》等画作;1976年至1977年,带领学生去奉节、乐山、峨眉等地写生等。

冯建吴的写生作品,通过表现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一改过去传统的语言面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风格,这一时期也成为他艺术道路的转折阶段一一如果说其早期写生之作《蔬菜丰收》《蜀江帆影》《峨眉华严顶》《瓜瓞绵绵》《西瓜地》《宝塔晨晖》《南桐山区》等作品生活味浓厚的话,其后期《天堑变通途》《绿水青山代代春》《蜀江水碧蜀山青》《四海为家》等写生之作则具有了独特的绘画意味和全新的面貌,为其晚期创造出的劲健厚拙,雄强大气的画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代表作品《黄山猴子观海》《青城天下幽》《峨眉云海》《夔门天下险》《月涌大江流》等则是在长期写生,体悟生活与自然基础之上,创作凝练出的具有极强的艺术风格与语言特性的代表作品。

需要指出的是,在坚持写生、表现生活的过程中,石鲁的思想与观念对冯建吴产生了重要影响。冯建吴极力推崇石鲁重视写生以及“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的艺术主张,遵循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原则,在生活与自然中饱游饫看,通过大量的写生,打破樊笼,独辟蹊径,依据对现实与自然的深刻观察和体验,自出新意,创作出了超越常规审美趣味的新形式。

三、时代性

何谓时代性?时代性是指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在某一时代与时期呈现出来的主流思想与价值倾向。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审美,是文艺创作者的创作目标,也是时代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石涛云:笔墨当随时代。作为艺术创作者,在继承与学习传统的基础上,对所处时代进行深入的思考、表现与探索,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作品,是一个艺术创作者的责任也是创作的价值所在。“具有时代精神的作者根据他对社会意识、生活形态的理解,将这些艺术形态进行解读,继而作出相应的艺术处理,再用自己独到的表现形式将其重新描绘、组合,最终创作出来的才是最有时代特征而又有独特审美意味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时代的变更与发展带来了绘画领域全新的视觉表现和审美内涵,中国画无论从艺术形态还是艺术精神的指向上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著名国画家石鲁在这个时期提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的创作主张,其思想对当时的美术界以及冯建吴本身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批艺术创造者都以新的时代笔墨、新的表现内容、新的艺术精神来歌颂和反映新中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成就和发展状况。

与此同时,经历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改造与影响,冯建吴也逐渐从传统的审美趣味中转换与脱离出来,逐渐探索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与艺术思想。“在这个时期,远在上海的业师王个移先生也时时写信来鼓励他突破过去因承前人遗序而略带拘谨的创作风格,探求出自己新的创作面貌,他逐渐开始自觉地进行着艺术创新的探索活动。”与此同时,在50年代中后期与60年代初期,与石鲁及长安画派画家的多次交往与写生,逐渐使冯建吴形成了独立的艺术思想,其画风画意逐渐走向深入与成熟。

在50年代至70年代左右,冯建吴创作了大量表现人民现实生活场景、反映时代新貌的画作。创作出了《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欸乃一声山水绿》《晒鱼网》《桂林桃花江》《峡江夕照图》《天堑变通途》《一代青松》等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冯建吴在写生与创作实践过程中,积极对表现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的笔墨语言进行探索。他在“绘画艺术上的变法创新,一方面得益于当时的时代新潮,另一方面得益于江山之助,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他认为:“艺术要反映生活,就得描写新生活、新景物,以搞具有主题的创作为主,要与时代同步,而不能违背时代。”在自我主张、全面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中,冯建吴努力寻求艺术创新的道路,对绘画反映时代风貌与精神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创造。

文革结束至80年代,是冯建吴创作的黄金时期,经过多年的写生积淀以及对时代审美的感悟与探索,冯建吴形成了鲜明的图式风格与雄健大气、朴厚浓郁的山水画风。其代表作品诸如《黄山仙桃石》《峨岭朝晖》《猴子观海》《横绝峨眉巅》《峨岭云海》《峨岭春云》《高山平湖》等都鲜明地凸显出了笔墨的厚重与书写性、色彩语言的浓烈与图式形态的时代性,绘画语言与风格更加鲜明凝练,具有突出的视觉冲击力和强烈的时代美学特征。在笔与墨的凝重与书写中、在色与墨的对比与辉映中、在形式结构的交错与布局中,其作品意境更显浑厚而大气、朴拙而悠远,营造出了在同时代中强烈而独特的画风与格调。从冯建吴雄浑朴厚,大气劲健的艺术语言中,深刻体现出了他立足传统,“外师造化”“与时俱进”的艺术品格,对传统精髓和时代审美的独特创造和把握,从而最终创造出了他无愧于时代与艺术的绘画价值与典范,对巴蜀画坛的艺术面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祝正锋

ZHU ZHENGFENG

1977年生。四川省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画书写绘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书写春天的“草”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