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防控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分析

2021-05-16 14:49李上振
现代信息科技 2021年22期
关键词:改造信息化

摘  要:2019年年底,新冠病毒被发现,并迅速开始在全球蔓延,全球防控机构都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防控指挥中心作为疫情控制的中心指挥系统,在控制传染源、隔离检测病患以及调控防控物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新冠病毒蔓延的背景下,对于防控指挥中心的信息化系统升级进行研究,报告了当前疫情防控中心的现状,并提出自己的相关观点,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防控中心;信息化;改造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706(2021)22-0017-04

Abstract: At the end of 2019, COVID-19 was discovered and rapidly spreaded around the world. Many problems have emerged in the glob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rganizations. As the central command system of epidemic control,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mmand center plays a vital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infection source, isolating and detecting patients and regulat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ateri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pread of COVID-19,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pgrading of the informatization system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mmand center, repor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viewpoints, hoping to play a certain enlightening role for the relevant staff.

Keywo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informatization; transformation

0  引  言

无论是2003年SARS的暴发,还是2019年以来COVID-19的蔓延,都在考验着防控中心指挥机制的作用。为了减少疫情的影响,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国家应该尽快完善疫情防控指挥机制,建立完善的防控指挥平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进步,做好防控指挥中心的改造工作,就必须将信息化和旧有的系统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体系。

1  防控指挥中心升级改造的必要性

防控指挥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利用新进的科技手段来应对突发事件。分析、协调并根据规划来对下级各部门做出决策,在短时间内對突发事件做出最快的反应,并提供合理的应对方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防控指挥中心的改造和升级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1  应对重大疫情

当下随着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对于动物栖息地的侵占,病毒的出现概率也在不断增大。从H7N9到禽流感,从中东呼吸综合征到非典再到新冠肺炎,全世界卫生组织都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COVID-19的大流行更是暴露了全球卫生体系落后,应急处理能力低下,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随着全球一体化,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能否积极高效的处理应对,这给相关卫生部门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因此全面建设应急系统,优化防控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改造升级的工作,是控制疫情,减少疫情影响的关键。

1.2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水平

目前的乡镇卫生室都存在着床位少,隔离环境差,没有正规的传染病病员专用隔离房间。只能用临时性的帐篷、集装箱改造,无法在关键时候应对重大的安全卫生事件,满足隔离要求。防空指挥中心的改造升级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将每一个卫生院通过网络相连接,将病人的数据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并分析检测,从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1]。即时没有隔离条件,也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反应,将疑似传染源进行转移隔离,从而能够更好地落实分级、分层、分类治疗传染病患者的防控手段。

1.3  促进基层医院可持续发展

随着当前下级医院的诊疗能力不断提升以及国家分级制度的推行,基层医院的门诊率以及住院率不断提高。但与之配套的医疗设备却未能更新升级,尤其是医院病房以及配套用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阻碍了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各基层医院由于使用年限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系统改造升级后,可以将各基层医院的就诊率、住院率以及医院的设备情况进行统计,经过分析后将医疗资源统一调配,从而提高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以及服务能力,不断适应日益增长的居民就诊需求,实现基层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2  当前防控中心系统的问题和不足

2.1  信息互通不足制约了应急决策

防控系统的中心便是信息的采集、传输、以及归纳分析和判断,是一个高效的集成信息系统。当前我国各地防控中心系统之间的信息缺乏共享,信息的利用和收集也不合乎规范。传统的卫生管理部门之间缺少沟通,独立运营,形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孤岛”[2],进而影响防控中心的指挥工作,无法有效协调和整合资源。

目前国内设计公共安全事件的部门众多,往往同一数据会有多个部门共同采集,信息重复且缺乏一致性;卫生机构也存在着分片管理,信息收集不完整,信息覆盖不全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不同部门信息统计重点不一致,导致同一信息侧重点不同,数据无法有效融合,为相关事件的追踪分析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大量的信息没有得到及时的上传及分析利用,不但造成了大量浪费,还有可能错过重要时机。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数据中心常常会有丢失数据的情况发生,且当前由下而上的行政设置,使得数据必须层层传达,直接获取信息手续烦琐复杂,地方在利用信息中受限。除此之外,信息的准确性也阻碍了防控中心信息化的进步。卫生系统与其他部门系统由于分管不同,同样也存在着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在紧急情况下可通过信息通报互通信息,但是日常沟通便存在着信息壁垒,最终影响指挥中心的工作,成为制约指挥中心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系统设备建设不平衡

防控指挥中心需要先进的信息化设备,这就要求无论是设备的选用、安装、使用以及维修等都必须符合要求。然而当前各地的指挥系统都有着程度不一的设备使用问题。设备的使用与实际的需要不符,或是设备运算能力溢出,或是实际信息采集能力达不到要求。设备投入使用后的后续维护也不足,使系统应有的功能无法发挥,降低设备的使用年限。再加上由于突发事件概率低,一些设备或者相关系统功能甚至都已经被闲置。这就在真正发生重大事件时带来了隐患。同时,各地更关注的是在设备和运行环境上的投入,而后续的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系统更新管理却相对滞后。这也阻碍了防控系统信息化的发展。

而在建设方面则是重视硬件,轻视软件,尤其是数据库等应用系统的建设推进不足。各地的防控系统更重视的是指挥中心的基础设施以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比如空调、装修、电视会议、音响等。而与之相关的应用软件和相关制度却有所欠缺,各种数据库的建设更新滞后,管理系统与信息采集系统更是不足,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不达标,GIS、采集、分析、决策、展示等应用功能缺失等。

当前的防控指挥系统最主要的是信息采集处理,而实际运用,尤其是重大卫生事件时的应用次数有限,其辅助功能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部分应急工作人员由于不了解,认为其应急功能作用有限或不实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在真正发生重大事件时,反应能力有限。因此更要推进防控系统信息化的相关技术人员的认知。

3  防控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改造升级的途径

3.1  将GIS系统与防控中心信息化系统相结合

GIS又名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信息科学和地球科学相结合的集信息采集、归纳、分析和整理相关数据的科学,它可以将地图上的视觉信息和数据库相结合,从而实现决策管理的信息化[3]。防控指挥信息化指的是利用传统信息系统、现代通信、计算机和GIS、GPS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多方位的、多功能的防控指挥系统。首先应针对主要的医疗部门,通过下级多个分支结构上传的疫情信息来迅速建立传染病数据中心,快速计算出疫情地理分布范围,采取更好的隔离措施。在此基础上指挥中心依据所得信息展开疫情统计,根据传染病分布规律和机制预测疫情未来扩散范围,从而对重点地区提前采取疫情防控措施。

基于GIS改造升级的防控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能够在重大情况下,发出疾病早期预警。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地理技术、信息技术来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定位,并向公共卫生部门和普通民众发出疾病暴发预先警告。再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来确定是否发出确实警告,从而执行应急预案,提高面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

除此之外,升級后的GIS防控指挥系统能够为突发卫生事件提供决策支持。系统将建立一套包含信息采集、实时预测、动态反馈在内的体系,通过系统对应急药品、医疗设施、医护人员、以及医护车等各种社会资源进行统一调配,发挥最大用处[4]。

3.2  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指挥系统一体化

整合分散资源,建立资源一体化的系统,以确保在重大安全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统一指挥。指挥中心系统的信息化改造升级应该统一规划,按照统一用户认证、统一授权、统一安全管理、统一资源管理等要求进行集成,从而使得下层系统和上层系统无缝接入,信息的分享流通无障碍,信息交互全面贯通。

数据的整合分为以下三方面:第一步是查询数据,即完善查询条件、模糊查询以及落实好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数据的同步查询,同时做好关联查询以及所有人查询。第二步是数据的显示,要根据用户的需要,用直观的图形信息来显示用户需要得到的结果。第三步是做好数据的日常维护,要做好源数据的录入、修改、更新与删除工作。

数据的服务管理分为以下五步:第一步是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即确保原数据的准确,以及数据的上传和存储工作;第二是查询信息,要运用好通讯终端来为用户查询相关数据,满足客户的需求;第三点是做好信息上传工作,当防控系统中心一体化后,下层的数据经过处理可以自动上传至中心服务器;第四是发布重要信息,防控中心将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将有必要发布的信息通过媒体等多种方式来告知大众;第五步是真正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下级和上级之间的信息共享。

对于工作中数据准确性不足,阻碍防控系统顺利运行的现象,必须制定一定的信息化标准。政府应该标定所需要的核心数据,统一标准,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标准化体系,确保地级市各层级核心信息的一致性,进一步区分不同类型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从而确保防控中心所需数据的标准化和准确度。各地级市部门除了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信息系统建设与标准规范之外,对于不明确,不完善的方面,应当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区域的信息采集制度,避免产生数据的浪费和重复现象,为整合信息资源打好基础。

目前广州市的疾病防控中心已经实现了信息的一体化[5]。通过联通和融合,将不同层级,不同时期的和医疗卫生相关的应用系统进行了信息整合,初步形成了能够联动配合、无缝衔接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架构。新冠疫情暴发的初期阶段,在现有的防控指挥系统设备上,相关技术人员快速开发了包括呼吸道感染检测应用、传染病员管理控制应用和提前预警应用在内的相关模块。快速将全市150多家发热门诊并入指挥中心网络,上传发热病人信息,将疑似、确诊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分流隔离,对相关场所进行消毒,从而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3.3  打造“一网多管”平台,保障网络安全

依托“一网多管”平台整合数据以及相关业务的核心功能,在市级城运中心指挥系统按照同一标准接入多部门数据,打断部门之间的隔阂,实现防控指挥平台统一的监督、协调、指挥和调配。在新冠病毒爆发期间,广州市各级卫生部门联合其他政府机构在海关、边境、机场以及各交通枢纽处,通过社区排查、个人检查的方式,将所有数据通过“一网统管”进行整合,在一个防控信息系统中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外地来广人员的动态追踪和观察,使得管理更加一体化和智能化。

同时,为了应对疫情暴发期间的网络的可用性,应该增加应急网络专线。整合多家网络运营商,设置应急专用网络,保障疫情期间信息的有效传输。打造基于物联网和5G技术的网络互通防控指挥平台。

3.4  建造應急指挥调度系统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在地理信息资源的背景下,将疫情检测、隔离小区、防控人员、分布以及预警等众多信息融合在一起,让疫情期间的各种信息要素相互叠加。界面的主题为地图,在地图中显示防疫站、社区医院、隔离酒店空闲房间、封闭小区、监测站,甚至应急床位、医护人员位置、应急救援物资等信息都可以充分体现。通过应急指挥调度一张图,还能够及时直接的掌握各辖区内的疫情状况。结合感染人数,传播范围以及疫情防控物资,防控人员数来对当前疫情状态进行评估。

同时,应急指挥系统能够统计防控人员调度统计表以及物资供需调度统计表。防控人员调度统计表能够显示当前防控人员数以及分布情况,实现防控人员的信息统计,从而更合理有效的调度防控人员。物资供需统计表指的是合理调配当前的防疫物质,及时掌握供求关系,通过对当前防疫物资的信息维护,来避免防疫物资的浪费。

3.5  及时进行系统数据的维护和管理

防控中心信息系统除了中心系统外,也包括各种前台设备。系统和设备的维护是一个繁杂的工程,第一线信息的输入需要人工输入,相关工作人员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防控中心信息库通过后台及时获取下级信息库各种数据,因此更多地需要设备的维护和应用的更新,要与下级数据库永久保持连线,同时确保数据库的网络安全,防止网络病毒侵蚀公共卫生安全部门,防止数据被破坏或者泄露。

4  结  论

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经过各方努力和推进,国家已经基本建成覆盖国家、省、地市的防控指挥中心信息化系统,并不断维持系统改造和升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正由传统的经验式管理向智能化、规范化、高效化和信息化转变。我国的抗疫成果也充分证明了防控中心信息化改造升级的必要性。但目前部门之间信息分享不畅,设备维护落后仍然制约着防控信息化的发展。因此要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并在使用中不断完善,不断促进防控中心信息化系统改造升级。

参考文献:

[1] 黄焕.危机管理理论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理中的应用 [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2] 干勤.危机管理及其相关概念探析 [J].商业研究,2001(4):138-141.

[3] 陈如桂,杨林生,王五一.GIS在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应用探索——中国鼠疫医学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J].地理科学进展,1999(4):368-372.

[4] 李琦,刘纯波,李斌.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空间数据模型设计——以“合肥地区非典防治决策支持系统”为例 [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1):1-6.

[5] 龙强.浅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构想 [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3):2.

作者简介:李上振(1989.10—),汉族,广东吴川人,电子技术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城市和信息通信。

猜你喜欢
改造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