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青少年拖延找准原因是关键

2021-05-16 13:15青鱼
青春期健康 2021年7期
关键词:指令事情青少年

文/青鱼

家长困惑

儿子从小到大,做事、学习一直拖拖拉拉,每次都是我再三催促之后,才不情不愿地去学习,早上赖床、吃饭慢、写作业不积极……我在旁边着急上火,他倒好,跟看不见、听不到似的,我行我素。他马上就要读高中了,再这么拖延下去,我担心以后会对他产生不好的影响,孩子为什么会拖延,而我又该做些什么,来改善他的拖延行为呢?

教师困惑

我任教的班级里,有几名学生很是让我头疼。交作业不积极,分配的任务每次都是最后一批完成,提醒了几次,却只对着我嘻嘻哈哈,满不在乎。我作为一名经验不足的班主任,还真有些束手无策。

专家支招

拖延,是人们做事的一种态度,主要表现为拖长时间,不能做到迅速处理某件事情。而拖延一旦成为一种习惯,就容易上升为“拖延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犯有拖延毛病的人普遍存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学习任务加重、社会认知加深,犯有拖延症的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的比率会越来越高,家长不得不担心孩子学习会受到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会受到阻碍。分析青少年拖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习任务重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学习任务较之小学阶段,无疑增加了更多负担。除了需要学习的科目增加之外,家长额外给孩子报名参加的补习班、线上培训课程等,几乎占据了青少年除睡觉外的全部时间,他们每天几乎面对的就是无休无止的学习,这让青少年身心疲惫不堪,并对此产生抗拒心理。

缺少自主选择机会

青少年在学校被老师安排学习,在家里又被家长安排生活,缺少自主选择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老师和家长的意愿,心里的抵抗情绪就会驱使他们采用拖延等消极态度,对待家长、老师安排他们去做的事情。

逃避心理

与睡懒觉、看电视,玩游戏等即刻就可以满足快乐的行为相比,学习等任务带来的好处具有极大的滞后性。因此,对于耗费脑力、精力,去做一件可能无法带来快乐的事情,显然需要更大心理动力,毫无疑问,拖延就是青少年在经历一番权衡、比较后,而采取的一种逃避行为。缺乏足够的动力,自然无法积极行事。

缺乏自我管理

拖延,一般是自我管理的缺乏。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大脑发育尚未成熟,自控能力、执行能力还比较薄弱。青少年由于不擅长管理时间或约束自我行为,所以通常会推迟事情的开始。或者即使开始某项任务,但因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频繁地出现中断正在做的事情,而去进行其他活动的情况,并且不断推迟任务的继续。因此,糟糕的自我管理是影响拖延行为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拖延者身边往往有两种人,一种是“得力助手”,他们会帮助当事人打理好一切事务;另一种就是“决策替代者”,他们总是在当事人发表意见前,就为当事人做了最好的决策。家长、老师有时以好心包办、代替的方式,剥夺了孩子成长中的责任、必要的体验乃至成长的乐趣,最终泛化为孩子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的状态,能拖则拖。此外,爱拖延的孩子在家庭里一般处于消极地位。父母习惯于时时、事事给孩子下指令,强势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进行一切活动,以确保孩子能快速、正确地做好事情。久而久之,孩子选择用拖延来消极抵抗。

改善青少年拖延行为习惯,家长和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释放心理压力,从而改善拖延的情况。

对于家长而言,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给孩子做决定、下指令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如此,他们才不会抗拒一切事情;其次,教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规划表,将时间、地点、任务、要求细化,家长监督,逐渐培养起规律的作息习惯;再次,给孩子娱乐、放松的时间,家长不要安排太多的校外培训和课外学习任务,学习讲效率,而不是拼时间。劳逸结合是学习、生活的较好方式,孩子缓释压力,放松身心,方能张弛有度,一往无前,从而投入到学习中去。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用谈话或者家访、打电话的方式,让家长了解情况,了解学生拖延的原因,然后才可对“症”下药。

猜你喜欢
指令事情青少年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新机研制中总装装配指令策划研究
关于ARM+FPGA组建PLC高速指令控制器的研究
把事情写具体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