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马工程”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1-05-17 08:40刘跃宁
长春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刘跃宁

(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1 高校“青马工程”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1.1 自身特征

(1)“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分工观念使得男性的事业心要高于女性,男性在分工中承担相对较多的社会责任,男性青年更希望参与“青马工程”获得理论知识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可见,性别会对“青马工程”的参与意愿产生影响;(2)高校学生骨干学历越高,接受新知识的意愿越强烈,知识储备越是丰富,则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渴望度越高,学历层次会对“青马工程”的参与意愿产生影响;(3)“青马工程”的理论学习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理论学习的内容与人文社科类专业契合度更高,学科专业也会对学生“青马工程”的参与意愿产生影响。

1.2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高校学生骨干参与意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学校对“青马工程”的重视程度。高等院校作为实施“青马工程”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会形成一定的校园“软”环境,学校重视程度越高,青年培训工作就会总体向上向好,师生思想正面积极,校园氛围和谐有序。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引导和熏陶高校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其逐步形成较为稳的定思想品德和理想信念,学生则会对“青马工程”的认识和理解准确到位,提升参与意愿[1]。

1.3 培养认知

(1)高校学生骨干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的频率高,则说明其在理论学习中获取了新的收益资源,形成正向激励,学习的正向效果收益刺激高校学生骨干再次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频率越高参与意愿可能会越强;(2)高校学生骨干对于“青马工程”内涵的了解程度越深,对“青马工程”实施的时代背景、培训内容、意义等方面的理解越深,在意识里越能形成对“青马工程”的正确认识,越期望通过参与“青马工程”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意愿越强;(3)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一项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工程,高校学生骨干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认同度关乎其对主流意识的认同,进而影响“青马工程”的参与意愿。

1.4 培养建设

(1)“青马工程”培训的内容、形式如果能够满足高校学生骨干的成长成才需求,则会有更多的高校学生骨干愿意参与培训,如果之前参加的培训效果不好,高校学生骨干参与培训后无法得到实际收益,则会认为之前的培训不尽如人意,高校学生骨干再次参与“青马工程”的意愿则会大大降低;(2)培训中学员若能从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获得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对理论课程的认可度就会越高,越能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影响“青马工程”的参与意愿;(3)培训中师资配备完善度越高,教育资源就越优质,学员对培训师资的满意度就越高,学员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系统化学习与培训,进而影响“青马工程”的参与意愿。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与模型选择

因变量Y为高校学生骨干是否愿意参与“青马工程”,一是愿意参与“青马工程”(Y=1),二是不愿意参与“青马工程”(Y=0),为 0-1 型因变量,因此选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对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i表示高校学生骨干愿意参与“青马工程”的概率;x1、x2、…、xi表示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意愿的影响因素,β0表示常数系数,βi表示自变量回归系数,该模型形式如下:

变量选择及处理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变量定义、预期作用方向说明

2.2 数据来源

研究选取山东省、吉林省10所高校的学生骨干展开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各级学生组织骨干、学生社团骨干、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在学术、科研、科技创新、艺术、体育等方面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每所高校发放50份问卷,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489份,其中有效问卷468份,样本有效率为93.6%。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2.3 数据分析

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468个样本数据进行logistics回归处理,采用-2Loglikelihood、 Cox&SnellR2和NagelkerkeR2三个参数进行模型的整体检验。从模型的整体检验效果看,模型拟合度(-2Loglikelihood)值57.951,Cox&SnellR2值为0.362,NagelkerkeR2值为0.830,说明模型拟合度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2]。回归时,采用Enter(强制进入)法将变量引入回归方程,结果如表3所示,高校学生骨干的学历、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的频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认同度、“青马工程”理论课程的评价、“青马工程”师资配备完善度、所在学校对“青马工程”的重视度、“青马工程”培训是否满足需求,这7个方面对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意愿有显著影响。

表3 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意愿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表

续 表

2.3.1 自身特征对高校“青马工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变量“性别”的回归系数为-0.574,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性别因素已经不再显著地影响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的意愿,主要由于社会的革新改变了对女性的传统认识,女性奋斗意识增强,发展前景明朗广阔,激发了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的积极性。变量“学历”的增长对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的意愿存在正向影响,回归系数值为3.498,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学历每增加一个单位,参与意愿就会提升33.043倍,说明学历高的学员与学历低的学员相比,更期望参与“青马工程”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变量“专业”的回归系数为负值,且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原因主要是理工类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等文科方面的知识短板,希望通过“青马工程”的培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水平,补齐知识架构缺陷,专业对于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的意愿影响并不显著。

2.3.2 学校教育对高校“青马工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学校对“青马工程”的重视程度”回归系数值为1.762,为正值,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所在高校对“青马工程”越重视,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的意愿就会更强。高校作为实施“青马工程”的坚强阵地和主要场所,学校的重视程度越高,工作机制就越完善,培养内容、培训形式、师资配比等方面的资源投入加大,经费、培训场地、师资等方面会得到保障,从而自上而下地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高校学生骨干培养”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高校学生骨干的自我认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参与“青马工程”的意愿也会加强。

2.3.3 培养认知对高校“青马工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变量“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的频率”回归系数为1.613,高校学生骨干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的频率与其参与“青马工程”意愿呈现正相关,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能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一方面说明自身存在对理论知识的主观认同与兴趣,另一方面也说明已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引导其参与“青马工程”来扩宽知识的获取方式,因而参与意愿更强。高校学生骨干对”青马工程”内涵的了解程度对其参与意愿的影响为正,回归系数为0.250,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由于“青马工程”的内涵较为宏观,与青年群体的思维认知存在一定差距,或者是高校学生骨干对于“青马工程”的内涵知之甚少,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是根据自身成长成才需要,并没有过多考虑其内涵如何。变量“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认同度”的回归系数是3.002,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且高校学生骨干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认同度每增加一个单位,愿意参与“青马工程”的发生比就会增加20.130倍,即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认同度越高,参与“青马工程”的意愿就越强。“青马工程”全称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旨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随着高校学生骨干对其认同度的逐渐提高,越来越体会到“青马工程”实施的意义,参与“青马工程”的意愿也会随之增强[3]。

2.3.4 培养建设对高校“青马工程”参与意愿的影响

2007年团中央提出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后,国内高校先后启动“青马工程”,每年定期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变量“‘青马工程’培训是否满足需求”的回归系数为2.696,通过了 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即“青马工程”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越满足高校学生骨干需求,高校学生骨干的参与意愿就越强[4]。“青马工程”设置理论学习来提高高校学生骨干的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加高校学生骨干对风土人情和社会现状的了解,提高其适应与应变能力;组织高校学生骨干参与志愿服务和对外交流活动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要求高校学生骨干结合专业和兴趣撰写研究报告,提高文字协作和研究分析能力,高校学生骨干基于理性选择,“青马工程”越能满足自身成长需求,高校学生骨干参与的意愿就会越强。其中“‘青马工程’理论课程的评价”的回归系数为2.186,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青马工程”的理论学习是基础,理论学习的普遍形式是思想政治课、讲座及主题团日活动等,从思政课和讲座中获取的具象的理论知识相对于抽象的技能更为直观,一堂理论课受益的多少以学员获取的具象知识来衡量,变量“‘青马工程’理论课程的评价”显著地影响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的意愿。变量“‘青马工程’实践活动的评价”的回归系数为0.419,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对高校学生骨干参与“青马工程”的意愿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高校“青马工程”设置实践活动时基本上采取“志愿服务+寒暑假社会实践+交流培训”的模式,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较少,没有形成突出的影响力,并且实践活动中高校学生骨干获取的劳动技能与社会知识较为抽象,难以形成明晰的评价标准,导致此变量对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变量“‘青马工程’师资配备完备度”回归系数2.194,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培训师资的完备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参与‘青马工程’”的发生比就增加8.973倍,教师在学生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学生骨干对培训师资资源依赖较强,师资配备的完善度越高,资源投入越多,高校学生骨干参与的意愿也就越强。

3 基于高校“青马工程”参与意愿的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3.1 培养对象

充分考虑青年大学生和研究生群体的差异,采取多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对于大学生群体要注重理论学习的广度,达到知识普及效果;对于研究生群体要注重理论学习的深度,提高其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研究思维的提高,做到个性化培养。

3.2 组织机制

学校各部门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主动做好“青马工程”实施工作,加强统筹协调性,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信息互通、互达,做到全校上下一盘棋,形成育人合力,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融入大学教学、科研和管理各个方面。重点强化是指“青马工程”实施中要压紧压实责任制。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以责任制落实为纲领,团委各科室、各学院分团委进一步明确分工,牢记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清醒看到青年培养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与渗透性,不断提升负责人的能力和水平,把责任落实到基层,细化责任落实和风险防控的组织机制。

3.3 培训内容

开展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活动,完善“青马工程”教学实践体系。(1)理论学习方面。根据校园热点话题,邀请知名学者等开公共讲座,提高学员对某一专业领域的认识,提升活动影响力;以座谈会、读书班等形式定期组织学员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研讨等形式的集中理论学习。(2)实践活动方面。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活动、政府机关单位挂职锻炼、企业参观实习、国情省情调研、课题研究等,高校学生骨干通过实践活动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的同时,感受国家社会发展变化和基层风土人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高校学生骨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4 师资配备

高度提升 “青马工程”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对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定期组织外出交流学习,设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提高其教学技巧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由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模范先进人物等组成,通过专兼职“名师”,重点提升“青马工程”培养效果。广度扩张是指要扩大“青马工程”管理服务教师的人员比例,奠定广泛的师资基础。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融入高校“青马工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李大钊及其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
高君宇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马克思主义观解读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