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肥增效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1-05-17 05:52付迎军
广东蚕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使用量氮肥养分

付迎军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小孤山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四平 130715)

玉米栽培过程中,科学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和提升玉米品质的关键。但现阶段,在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氮肥使用过量或者适用不合理的问题,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养分资源浪费,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风险,不利于提升玉米的种植效益。为了进一步降低氮肥的使用量,避免过量追施氮肥,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2019—2020年在吉林省伊通县玉米生产基地开展节肥增效技术试验,共设置了6 个对照组,分别命名为常规施肥组、减氮12%施肥组、减氮24%施肥组、减氮36%施肥组、减氮48%施肥组和减氮100%施肥组。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12%和24%不会对玉米的产量和生长发育构成较大影响,对玉米产量也不会造成显著威胁,当减氮36%和48%之后会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一定影响。综合多方面栽培因素,应该在现有施肥基础上减少氮肥12%~24%,这样能够确保玉米在不减产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肥料利用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地存放

本次试验主要在吉林省伊通县某镇的玉米种植示范基地开展,供试土壤为黑钙土,土壤钾肥供给充足,氮磷元素中等水平。土壤当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pH 分别为11.68 g/kg、0.67 g/kg、0.23 g/kg、17.5g/kg、23.55 g/kg、280.0 3mg/kg、8.91。

1.2 实验方法

本次设计共设置6 个处理组别,分别为常规施肥组(最为对照组)、减氮12%施肥组、减氮24%施肥组、减氮36%施肥组、减氮48%施肥组和不施肥组。具体的氮肥使用量结合当地的测土配方施肥结果进行估算。常规施肥模式之下,每亩所使用的氮磷钾分别为纯氮20 kg、五氧化二磷9 kg、氧化钾5 kg。其他几个组别在原有氮肥摄入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2%、24%、36%、48%和100%,追施磷肥钾肥。试验过程中氮肥主要为含量为46%的尿素,磷肥为含量12%的过磷酸钙,钾肥为60%的氯化钾,磷肥和钾肥一次性施入田间,氮肥30%作为基肥,其余的30%、20%和20%在玉米地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追施,每个处理组别的面积为5 m×8 m,每个小区重复3 次,按照随机原则进行排列。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采用宽窄行栽培模式,小行距最控制40 cm,大行行距控制80 cm,株距控制20 cm[1]。5月中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玉米收获,在生长发育阶段灌溉5~6次。各个处理小区除了施肥量不同之外,其他栽培管理条件保持一致。

1.3 指标测定

玉米收货之前,每个小区随机采集3 个植株分别测量株高、茎粗和穗位,并在玉米收获之后对各个区域进行测产考种,计算亩产量。

2 结果

2.1 节肥增效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结合表1 数据能够看出,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随着氮肥使用量的下降,玉米产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氮肥下降量减少到36%后,玉米产量呈现负增长,随后随着施肥量的下降,玉米产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其中2019年玉米氮肥使用量下降12%~24%,相较于传统施肥模式增产了3.59%、2.51%,下降到36%之后,玉米产量下降率分别为-8.17%、-18.21%、-48.54%。2020年与2019年的趋势大致相同。氮肥的使用量下降12%~24%,不会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影响,反而呈现增加玉米产量的态势,当下降到36%之后,玉米的产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不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2]。由此可以看出,在节肥增效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以安全控制氮肥的使用量,不能为了提高氮肥的利用率而盲目地降低施肥量,一般控制在12%~24%。详细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减肥增效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续表1 减肥增效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2 节肥增效对玉米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

根据表2 数据能够看出,通过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对玉米各个生长发育性状产生的影响不大。但达到一定的减少程度之后,玉米的生长范围将会面临较大的影响,其中不摄入氮肥会显著降低玉米的进展速度,不利于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长,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将会造成不良影响。详细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节肥增效对玉米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

2.3 节肥增效技术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造成的影响

玉米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的因素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较包括秃尖率、穗行数、千粒重、穗长和穗粗。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氮肥的使用量下降12%~24%,不会对上述几种性状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氮肥使用量的下降,玉米地秃尖和千粒重都呈现严重下降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氮肥使用量下降12%~24%,不会对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能够维持良好的生产特性。而下降到36%之后会造成玉米面临较大的减产,这主要是因为玉米的突间呈现增高趋势,行粒数和千粒重最初呈现显著下降,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不良影响。详细情况如表3 所示。

表3 节肥增效技术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造成的影响

3 讨论

目前吉林省玉米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氮肥施入过量的现象,造成了肥料大量浪费,土壤养分不均衡,土壤生产能力呈现严重退化的现象。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很多研究人员提出了节肥增效技术,如在施肥过程中添加保水剂,添加肥料增效剂,使用生物炭黄腐殖甲酸,以及制定严格的轮作制度,培养有机质,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减少氮肥15%~30%对玉米产量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3],能够显著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氮、磷径流损失量。通过秸秆还田或者绿肥翻耕之后,化肥减少量控制15%,甚至可以增加玉米籽粒的产量和化肥的利用效率。另外在追施腐殖酸的基础上,减少氮肥15%的比例,比常规施肥模式能够获得更高的产值和经济收益。另外在传统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之下,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对前后两年小麦的产量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栽培管理条件不变的基础上,现行施肥习惯的模式下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对玉米的产量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一般氮肥的下降量控制在12%~24%。栽培期间如果氮肥的减少量下降到36%~48%,会进一步增加玉米的秃尖率,降低玉米地行粒数和千粒重,对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会造成不量的影响。通过减少氮肥使用量12%~24%,可以提高肥料当中养分的利用效率,但应该充分认识到,随着氮肥的下降量逐渐增加,玉米减产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不利于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4 结束语

综合多方面的生产因素,在今后玉米生产过程中原有栽培管理条件不变的基础上减少氮肥使用量12%~24%,这样可以在不减少产量的前提下,确保养分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更好地实现节肥增效,减少不科学施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猜你喜欢
使用量氮肥养分
氮肥市场月度分析
预计今年氮肥消费或将增加
中国农业科学院微信版“养分专家”上线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全力做好夏季氮肥生产供应工作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养分
2020年 宽带订户月使用量将创新高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