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障人群的调料瓶设计研究

2021-05-17 03:50刘悦李晶
设计 2021年7期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

刘悦 李晶

摘要:当今社会视障群体比例日益扩大,视障群体的需求却鲜被关注。旨在研究基于视障人群的调料瓶设计。通过梳理视障群体生活现状及现有调料瓶产品,结合视障人群对调料瓶的使用需求,从视障群体的感知特征出发,进行调料瓶设计创新研究。得出调料瓶多感官交互设计设想。切实解决视障人群的调料瓶使用问题,为视障群体提供人性化帮助。

关键词:调料瓶产品 视障人群 人群特征 无障碍设计 多感官交互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4-0011-03

一、视障人群生活现状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视障群体比例正不断扩大。截至目前,中国视障人数已达1700多万,约占残疾人总数的15%。较之于2006年1200多万的视障人次,涨幅近40%,且人数还在持续增长中。视障群体的扩张已逐渐成为广泛的社会性问题,无论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因素,亦或是年龄增长,都会导致视力受损。视觉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最为重要的手段,在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中,约有87%的信息通过人眼感知获取。视障群体受视觉缺陷影响,无法对周身环境做出准确判断,生活质量和日常行动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然而当前市场上众多产品仅局限于满足普通人的使用需求,缺乏对特殊群体的关怀照顾。视障人士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容易产生躁郁、自卑等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会加剧人群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现状不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及时推进相关改善措施。

二、调料瓶市场背景研究

(一)离不开的厨房日用产品

“民以食为天”,饮食健康是民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调料品作为每餐必不可少的佐食元素,与人们饮食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调料品市场不断发展,年均增幅在30%以上,具有较强的市场潜力。调味品业的繁荣带动了调料瓶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消费意识的改变,他们“健康饮食、绿色生活”的观念日益强烈。调料瓶与人们的饮食健康息息相关,是绿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常使用调料瓶保存调料,隔绝外界杂质。同时,好的调料瓶能够帮助人们控制每餐的调料量,保证调料摄入均衡稳定,契合现代健康饮食理念。

(二)产品类型

市面上调料瓶类型根据调料种类划分,主要分为三大类:粉末类调料瓶、液体类调料瓶和研磨类调料瓶,如图1。

1.粉末类调料瓶用于鹽、糖等粉状调料,分为一体式开孔调料瓶和带勺盒状调料瓶。开孔调料瓶开盖即用,调料通过设定好的调料孔撒入食物,分量均匀可控。盒状调料瓶则需要经过开盖、拿勺、取调料等一系列操作,使用步骤较于开孔调料瓶更为复杂,控量难度依情况而定:有的盒状调料瓶一勺用量直接对应相应的调料克数,人们使用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则没有准确的克数规范,人们使用时只能依赖手感,控量难度更大。

2.液体类调料瓶用于油、醋等液体状调料。多为带壶嘴款式,便于液体倒入。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原理,液体调料回流时会顺着壶嘴滴漏一部分,如果不定期清洁,容易造成壶嘴黏腻,时间一长便会滋生大量细菌,引发卫生问题。对此,市面上推出了另一款调料瓶设计,它是按钮款式,瓶中的液体调料受按钮控制,按则出、不按即止。与传统液体类调料瓶相比,该款调料瓶在控量和卫生方面做得更好。

3.研磨类调料瓶则用于胡椒颗粒等固体块状调料的二次加工,使其磨成粉末,增强其调味效果。研磨类调料瓶瓶身为流畅的曲线设计,握感舒适。它的旋转研磨方式也十分方便,研磨颗粒大小可自由选择,是一类不错的调料加工工具。

市面上调料瓶种类多样,但这些产品仅局限于满足普通人的使用需求。对于无法准确感知外界环境的视障人群,仍存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他们无法通过视觉感知判断调料类型,也无法准确获知调料加入量……调料瓶的不易操作会使得视障人群很难正常摄入调料,这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饮食健康问题。对此,市场需要作出协调改善,推出一类辅助视障群体饮食生活的调料瓶产品。

三、基于视障人群感知特征的调料瓶设计思考

(一)设计目标一无障碍设计

基于视障人群的调料瓶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概念。无障碍设计是联合国于1974年提出的设计新主张,旨在充分考虑生理机能残缺者和活动能力衰退者的使用需求。面向视障人群的无障碍调料瓶设计应注重消除产品与人们操作之间的不安全和障碍因素,从视障人群的感知特征出发,设计出安全便捷、无障碍的调料瓶产品。同时,设计师们也应照顾到视障群体的心理感受,在保证调料瓶功能实用性的前提下,注意不能使产品过于特殊化,给视障人群带来区别对待的心理暗示。为了消除这一消极影响,设计师们应尽可能减少调料瓶的特殊性,扩大产品适用人群覆盖面,使产品不仅可以便利视障人群的饮食生活,也可供普通人正常使用。

(二)视障人群对调料瓶的使用需求分析

在为视障群体设计调料瓶时,设计师们需要具备高度的同理心,去体会视障人士的使用操作与心理感受,真正了解产品痛点。为此,本课题组对视障群体进行用户调研,结果发现这一群体的调料瓶使用需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1.区分需求:调料种类多样,很多外表相似,容易混淆。如糖和盐,它们的视觉表现都为白色晶体,没有明显的区分特征,如果调料瓶不加以标识,使用者在选择调料时会产生困惑,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通过分析调研结果,研究发现视障群体在使用调料瓶时,可能会产生以下几种区分问题:①因视力不佳,无法区分外表相近的调料。②因视力严重受损或失明,无法通过获知调料的视觉信息来区分调料。目前市面上的调料瓶产品大都通过后期标签备注或不同的瓶体造型进行调料区分。然而视障人士由于视觉受限,无法像普通人一样在选择调料时过度依赖外观,因而现有的调料瓶设计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一群体的使用需求。视障人士容易出现误用调料的情况,饮食生活存在诸多不便。为了正常的生活体验,视障群体需要一款不依靠外观、通过其他感官交互来区分调料的调料瓶。

2.控量需求:当今社会提倡健康饮食,调料摄入量要适中,但人们使用调料瓶时很难把控好调料量,常会出现饭菜味道过淡或过重的情况,进而引发出一系列健康问题。相较于一般人群,视障群体无法准确获取视觉层面的信息,对调料加入量更难把控。通过分析调研结果,研究发现视障群体在使用调料瓶时,可能会产生以下几种控量问题:①没有度量工具辅助,依赖手感控量,操作不便,易受影响。②因视觉受限,不清楚调料加入情况,导致调料加入量不合理。③因视觉受限,无法正确使用调料瓶另外配备的调料控量工具,导致调料泼洒。目前市面上带有控量设计的调料瓶大都依靠工具辅助,设定调料量化标准。如上文分析到的盒状调料瓶,它自配控量勺,一勺即一克,使用时可以通过控量勺的使用次数换算出调料加入量。但视障人士的实际操作受视觉障碍影响,在使用分体式调料瓶时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因而,面向视障人群的调料瓶设计不仅需要借鉴“通过控量工具实现控量辅助”这一设计理念,还要简化工具的使用,设计出控量功能与瓶身二合一的调料瓶,以帮助视障群体更好地感知并控制调料加入量,便利他们的饮食生活。

3.收纳需求:调料瓶量多个少,容易碰倒且较占空间,需要另外进行收纳整理。视障人士缺少视觉辅助,比起普通人更需要合适的调料瓶收纳。通过分析调研结果,研究发现视障群体在使用调料瓶时,可能会产生以下几种收纳问题:①没有特定的收纳工具,调料瓶七零八落,造成操作空间狭小、调料瓶搜寻不便等问题。②收纳盒置于灶台,占用了灶台操作空间。③收纳盒置于橱柜中,视障人士受视力影响无法快速准确地拿取调料瓶。④调料瓶在使用过程中被随手放至灶台,在烹饪过程中被碰倒。目前市面上多通过收纳盒进行调料瓶的收纳整理,为了便利日常使用,收纳盒通常摆放于灶台上,但这并不能满足视障人士的收纳需求。对于视障群体来说,他们使用灶台时无法及时辨认周围环境,需要更大的操作空间。因此,针对视障人群设计的调料瓶需要从以下两点进行改进:一是要缩小调料瓶占地面积,在保证调料存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调料瓶对灶台空间的占用;二是需要强化调料瓶的固定功能,降低视障人士在日常烹饪过程中碰倒调料瓶的几率。

4.心理需求:调料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却很少有面向视障人士的特殊设计。视障人士因自身视力缺陷,容易产生自卑、敏感等情绪,影响他们的调料瓶使用及饮食生活的正常进行,需要加以关注。通过分析调研结果,研究发现视障群体在使用调料瓶时,可能会产生以下几种心理问题:①怕被嘲笑,不愿意向他人询问调料的使用方法及调料种类;②自卑心理,不愿意在日常生活中暴露自己的特殊视觉,因而不使用外表过度特殊化的视障调料瓶。③渴望正常的饮食生活,向往美好平等的调料瓶产品体验。综上不难得出,面向视障人群体的调料瓶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调料瓶设计时,需要将设计简洁化:一是产品外观简洁化,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避免做出过于夸张的形态,过度渲染视障群体的特殊性;二是产品使用方法简洁化,迎合视障人群的感知特征做设计,使得视障人士不需要说明书就可以直接使用调料瓶。

(三)视障人群的感知特征分析

1.听觉特征:听觉是人们除了视觉之外最重要的感知特征,人们通过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进行信息辨认,通过语音进行日常交流……听觉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信息感知链,对于视障人士而言,听觉更是一类不可或缺的感官体系:听觉具有广泛性,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音域特征,视障人士通过听觉辨认距离,定位自我所处的空间方位;听觉还具有信息傳递的直接性,不同于其他感官系统(嗅觉、触觉、味觉),听觉是最容易获取信息的感官,它将声音传入人耳,视障人士可以直接通过接收声音来获取信息,无需二次解读口]。由于视障人群丧失了视觉功能,为满足认知需求,他们会更加依赖于听觉,在听觉感知方面更具灵敏度。因此,面向视障人群的调料瓶设计可以结合听觉感知特征,将听觉交互应用于调料瓶设计,便利视障人士对调料信息的获取。

2.视觉特征:视觉是人们最重要的感知特征,主要通过人眼对折射光的接收形成视觉图像。人们在视觉活动中获取大量外界信息,并逐渐内化成丰富的感性积累。然而视障人群缺失了这一重要的信息接收渠道,他们较之于正常群体,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感知特征。视障群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盲群体,占视障总人数的17%,其中,约有了%的全盲人士感知不到世界的光与色,另有10%左右的全盲人士可以感知到微弱的光线;另一类是中重度视力受损群体,占视障总人数的83%,他们拥有残余视力,能够感知微弱的光线和鲜艳的色彩。对于全盲群体,必须强化他们其他感官的信息获取;对于中重度视力受损群体,设计师们在调料瓶设计中可以采用强烈的颜色对比搭配,用于强化该类群体对调料瓶的位置感知与种类区分。

3.触觉特征:触觉是人们认知外界事物的重要渠道之一。视障群体的触觉特征,即是通过感受物体不同的肤感变化,经由大脑的加工处理,形成相应的认知观念。虽然通过触摸获取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但这些信息通过实践得来,具有更真实的体验感。然而,触觉感知有利有弊,它既是一种真实的实践体验,但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产品使用时的安全隐患。不是所有物体都可触碰,尤其是尖锐的物品,视障人士通过触摸进行感知时会受到伤害。因此,在面向视障群体的调料瓶设计中,应结合触觉这一特征进行方案思考:可以适当增加调料瓶与视障群体的触觉交互,给予他们更多的真实感;但在另一方面,也需柔化调料瓶的外观线条,避免出现尖锐棱角,减少调料瓶使用的安全隐患。

(四)多感官交互设计

人们通过感官系统感知世界,获取有效信息。感官系统包含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这五大分支相互作用,构建出多维度信息交流体系。这一体系使得不同感官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互补一当某一感官的工作能力受损,其他感官可以进行信息代偿,弥补受损感官的功能缺失。结合感官的代偿功能,在设计面向视障群体的调料瓶时,可以通过强化其他感官的信息获取来降低视觉障碍对产品使用的影响。本文从视障人群的调料瓶使用需求出发,结合视障群体的主要感知特征,做出以下多感官交互设计思考:

1.听觉交互:听觉交互即实现调料瓶与视障人群在听觉感知方面的互动。听觉是视觉代偿的重要方式,诺曼在《情感化设计》中曾提及:声音是人们情感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产品利用听觉来做认知辅助。以手机来电为例,人们可以为不同的联系人设置不同的铃声,继而通过辨认铃声获知来电者的身份。在手机来电的听觉交互中,铃声被定义成信息代码,起到了区分作用。这一交互思路可以被应用于视障人群的调料瓶设计。结合视障群体的使用需求来看,他们在分辨调料方面有困难,需要调料瓶的辅助。在无法准确获知视觉信息的前提下,调料瓶可以考虑听觉互动,通过语音告知视障人群瓶中所装的调料名称,如在调料瓶盖上装配语音压感装置。当视障人群需要使用调料瓶时,他们会打开瓶盖时,手部对瓶盖施加的压力即会刺激瓶盖上的压感装置,进而启动语音系统,自动播报调料名称。如果视障人士误拿了调料,在接收到这一信息后,便会停止加入调料,更换调料瓶。诸如此类,通过实現调料瓶与视障群体听觉感知间的信息交互,能够很好地满足视障群体对调料区分方面的需求。

2.视觉交互:视觉交互即实现调料瓶与视障人群在视觉感知方面的互动。当然,这一互动仅对中重度视力受损群体有效,他们对强烈的光与色彩还存有认知感应。对此,设计师们应利用这一感知特征,设计调料瓶的视觉表现,更大程度发挥了产品的实用性能。在产品视觉表现中,色彩可以传递丰富的语义内涵。如红绿灯的三种颜色代表不同的信息提示:红灯表示停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如图2。结合视障群体的使用需求来看,为了更好地满足他们在区分调料上的需求,不同的调料瓶可以运用不同的色相的色彩进行外观设计,既能提升调料瓶的外观创新度,又可以使得每个调料瓶个体区分明显,帮助中重度视障群体进行调料瓶的区分与选择,如图3。同时,色彩对人的情绪起调动作用,如图4所示,不同的颜色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通过合理搭配调料瓶色系有助于唤起视障人群的食欲,也能够愉悦他们的心情,给予他们美好的调料瓶使用感。

基于视障人群的视觉特征,调料瓶设计师们还应考虑视障群体在使用调料瓶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如因视觉受限,经常碰倒调料瓶等。针对这一情况,调料瓶需要减少空间占用面积或强化瓶体底盘稳定系数。提升稳定系数的方法有很多,如增加调料瓶的底盘重力,以稳定重心。但这一形式会导致瓶体过重,降低调料瓶的便捷性能。另一类方法是增加装置来作加固辅助。然而调料瓶是常用的日用品,加固装置必须易于操作。综合考虑,吸盘装置是一个可用的固定辅助,它通常被用于挂钩设计中,轻巧实用。在调料瓶底部增加吸盘装置,使用时轻抠吸盘即可脱离桌面,使用完毕后轻按吸盘即可实现瓶体的吸附固定,极大程度降低了视障人群因看不清而碰倒调料瓶的风险。同时,通过吸盘装置,调料瓶不仅可以吸附于桌面,还可以吸附于墙面等其他空间平面,巧妙减少调料瓶产品对灶台空间的占用,提升视障群体的产品使用自由度。

3.触觉交互:触觉交互即实现调料瓶与视障人群在触觉感知方面的互动。结合视障群体的使用需求来看,控制好调料加入量对他们而言十分不易。结合上文分析的调料瓶类型现状,目前市面上针对调料瓶的控量功能有两类设计:一类是带勺盒状调料瓶等,依靠附带的挖勺工具设定调料量化标准;另一类是液体类调料瓶中的按钮设计,通过按钮控制调料,减少操作失误。然而对于视障群体而言,调料瓶的结构最好倾向于一体式,不要带有其他工具,以减少操作复杂度。因此,在调料瓶控量设计方面,可以采用按钮作量化辅助。控量按钮要兼顾视障人群的特殊触觉,我们可以结合盲文的触摸式交互理念进行设计思考:盲文作为一种触觉凸点文字,一般由六个凸点组成,凸点与凸点间排列组合,构成字符。它们通过凸起的形状强化视障人群的触觉感知,向其传递信息语义。面向视障群体的调料瓶设计可以将盲文应用于控量按钮,视障人士通过触摸感知不同的凸点组合,识别控量按钮对应的控量克数,使得调料瓶控量功能易于操作。另外,在调料瓶触觉交互上,应给予视障群体更多安全保障。调料瓶造型可以借鉴研磨瓶流畅的曲线形体设计,使得调料瓶瓶身握感更加舒适,保证瓶体不会出现尖锐的棱角,提升视障人群使用调料瓶时触觉感知行为的安全性,如图5、6。

小结

视障群体是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有权利享受平等的待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一群体的需求常常被忽视。针对视障人群进行调料瓶的设计研究,不仅有助于辅助他们的饮食生活、为视障人士提供切实的帮助,也顺应了社会文明发展趋势与人性化理念,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无障碍设计
残疾群体住宅设计
基于人文关怀的无障碍居老住宅空间设计
浅谈残疾人居住空间无障碍设计
老年人无障碍专用座椅设计研究
养老型居住区景观无障碍设计研究
中德城市交通无障碍导向设计的比较研究
快速公交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无障碍设计知识体系在建筑学专业课程中的建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