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革命家亦是教育家

2021-05-17 13:18
科教新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彭湃徐特立董必武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许多仁人志士都曾经工作在教育岗位,他们中有伟大领袖毛泽东、革命先驱李大钊、开国元帅徐向前、“延安五老”之一徐特立等。他们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启发,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自己肩膀上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他们的出现,谱写了中国教育史上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毛泽东:模范的政治课教师

毛泽东青年时期就想当一名教师,抱有教育救国的理想。1921年,毛泽东填写《少年中国学会终身志业调查表》时,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栏填写了“教育事业”。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多所学校上过政治课。毛泽东在“抗大”上课时,每次都是半天时间,中间休息20分钟。他往往利用休息时间找学员拉话,了解学员来延安以前在各地区的情况,同时也征求大家对他讲课的意见,因而毛泽东讲课始终联系抗战和学生的实际,具有时效性。例如:针对当时一些老红军老同志对与国民党“二次合作”的不理解,毛泽东在讲课时形象地用陕北老乡赶毛驴上山,采取“一推二拉三打”的方式举例,说明我党从反蒋逼蒋到联蒋的战略策略过程,使学员顿开茅塞。

毛泽东在讲课时不仅深入浅出,而且语言生动活泼。他在讲课时把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比作一头疯牛冲进中国,我们正面和他对抗暂时抗不过,怎么办?靠持久战、游击战和全民族抗战,有扳牛头的、有拽牛尾巴的、有薅牛毛的、有砍牛蹄子的,最后的结果是这头疯牛必死无疑。

毛泽东上政治课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还与他精心备课有关。当毛泽东听学生反映说爱听他讲的哲学课后,幽默地说:“我折本了。我花了四夜三天的时间,才准备好了讲课提纲,讲矛盾统一法则,哪知只半天就讲完了。岂不折本了吗?”为了备好课,毛泽东精心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哲学书籍,写了几万字的批注。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为了当好一名政治教师,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因此才取得良好的效果。

邓颖超:教师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

1920年,16歲的邓颖超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员,在京师国立高等师范附属小学教书。她是这所学校建立以来聘任的第一位女性老师,她给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带着孩子们做早操。

京师国立高等师范附属小学从1912年建校到1919年间,聘请的全部是男教员,教学形式有些古板。为了提高教学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附小主任郑朝熙决定到天津女子师范学校聘请一位女教员。

在天津,女子师范的校长拿出毕业生的成绩单让他挑选,郑朝熙仔细观看以后,指着一个人的名字说:“就请这个去过北京的学生代表吧。”他所说的北京代表,正是1919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到北京请愿的学生代表邓颖超。

邓颖超在女子师范受过严格的训练,她的早操体型规范,口令准确无误,很快就受到了学生们的尊重。她多才多艺,对学生全面施教,音乐、图画、手工、游戏等都十分出色。

从1920年到1925年,邓颖超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小学教育事业,她认为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就是教师。

彭湃:烧田契的“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

最初,彭湃认为改造农民要从教育入手,为此他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社”“劳动者同情会”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1921年,他担任海丰县教育局长,在农村成立学校并创办两所女子学校,通过教育社会主义思潮在农村得到广泛传播,一批知识青年十分活跃,可是这一现状引起了当局者的恐慌,他们撤去彭湃的教育局长职务。

教育改造的失败使彭湃认识到,要想改造农民唤醒农民,得去农村做实际运动。为了和农民打成一片,他穿起朴素的粗布衣裳,戴上竹笠,脚着草鞋,甚至光着脚板,到田里与农民一起劳动,与农民吃一样的饭,用通俗的语言和农民交谈。彭湃彻底把自己当作农民中的一分子。

彭湃的地主阶级家庭也是其进行农民运动的阻力之一。为表明革命的决心,他当众烧掉自家的田契,让农民取信于他。

徐特立:教师不仅是一个光荣的岗位

“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他说:“教师工作不仅是一个光荣的岗位,而且是一种崇高而愉快的事业。它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文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后一代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

青年徐特立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在校时成绩优秀,毕业后留在学校任教。青年时期的他,因为愤恨满清政府对外屈辱妥协,在学校发表了激昂的演讲,讲到愤恨之处他“抽刀断指”用自己的鲜血写下抗议书。

徐特立看书有个特点,他有一句话:“不动笔墨不看书。”凡是徐特立看过的书,书的空白之处,都被他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而他的学生毛泽东与老师徐特立的读书方法如出一辙,眉角、插页被批注填满。徐特立曾经说:“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书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批注,正是徐特立结合自身实际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董必武:数九寒天,典当皮袍办学

武汉中学(原名私立武汉中学)是董必武等人于1920年创办的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为凑足办学经费,数九寒天,董必武典当了身上的皮袍,换来20元钱。私立武汉中学第一期招生两个班,共100多人。

董必武既管校务又教书。他讲授国文,一扫陈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倡导学生使用白话文,使用现代标点符号。他鼓励学生订阅进步刊物《新青年》《觉悟》等,并指导和支持学生办校刊《武汉中学周刊》,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不仅组织学生到附近纱厂创办工人识字班和平民夜校,而且还组织学生到农村搞调查。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工农群众反压迫反剥削的革命斗争。

1935 年,董必武在延安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党校校长和教务处主任等几个人在一个屋子办公。作为校长,是可以有自己的一张桌子,可以自己睡一张床铺的,但董必武坚持和教务处长共用一个桌子、一条长板凳办公,合用一张硬板床睡觉,和学员吃一样的伙食。他处处以身作则,给党校学员树立了好榜样。

李大钊:认识自己担负的责任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历史系教授,深受青年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李大钊的历史课生动详实,紧扣时政主题,他的“新思想”深深地吸引着青年学子们的心,学生们大多是慕名而来。他告诉学生要认清危难中的中华民族,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他曾经对青年学子说:“这关键在于要充分认识自己担负着再造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李大钊多次教导青年学子们,不要总呆在校园课堂,要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要到农村去实践“耕读做人”,要到工人中去开展平民教育,这些先进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青年毛泽东。

徐向前:

让学生担负救国重任

在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徐向前元帅战功赫赫,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一名教师。

他的教学理念与其他老师不同,那就是让学生们从小就能理解,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才能担负起救国救民之重任。他常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这些先进的理念引导学生们认识到当前的社会,明白中华民族的真实处境。他的教学引起了学校领导的不满,终结了他的教学历程。

(本版稿件摘自《人民日报》《党史纵横》《中国教师报》等)

猜你喜欢
彭湃徐特立董必武
董必武与6角钱“较劲”
董必武吃饭的故事
董必武舍车骑马去视察
董必武清廉为政
章亮基南昌起义后三见徐特立
徐特立长征中发明“拉着马尾巴行军”
做最好的自己
纪念彭湃同志诞辰120周年征文启事
烈士的革命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十老将水中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