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凝固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2021-05-19 08:17秦宪涛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凝固时间微波复发率

李 刚,秦宪涛

(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山东 泰安 271000)(2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华美院区综合外科 山东 临清 252600)

下肢浅静脉曲张属于临床常见的外科血管疾病,多数患者静脉在出现曲张后无法恢复正常状态,临床表现出下肢疼痛、肿胀、溃疡等,生活质量严重降低。20 世纪40 年代,多位学者结合多年自身经验逐渐提出了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曲张浅静脉结扎、抽剥术、交通静脉结扎术等措施,在随后的临床实践中,以上措施的治疗效果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但患者术后仍然存在切口多、残留物瘢痕、疾病复发等诸多不良现象,下肢美观程度受到明显影响,有少数患者出现了手术创面感染、血肿、隐神经损伤等,预后不佳[1-2]。为取得与传统疗法相同甚至是更好的疗效,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安全性[3]。近几十年来,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治疗正在趋于微创化发展,其中微波凝固治疗法已在治疗肝脏肿瘤中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本文选取2018年4月—2019 年4 月100 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比较微波凝固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效果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我院100 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50 例,男24 例,女26 例,年龄23 ~69 岁,平均(46.03±15.22)岁。观察组50 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4~68岁,平均(45.98±15.3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采用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治疗,在手术正式开始前,对曲张部位进行造影标记,腰麻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在股动脉内,沿腹股沟韧带侧向下作纵向的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将其中筋膜剪开,充分分离大隐静脉,分支、结扎、切断静脉。在与股静脉相距0.5 cm 处,对大隐静脉进行结扎,沿静脉方向向下推静脉剥离器,取一切口在皮肤另一位置,充分显露静脉,对血管实施上下结扎,将静脉在结扎线之间切断,抽出其中静脉,拉出剥离器,抽出的同时注意止血,常规缝合腹股沟切口。对曲张静脉实施分段切除,缝合各个切口。做好包扎固定工作,避免脱落部位出血。

观察组采用微波凝固治疗,具体为:选择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微波治疗仪ECO-100,耗材选用一次性微波消融导管ECO-100F-2522,该导管具备一个LED 指示灯,能够在体外肉眼观测到导管位置。对患者实施连续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选取穿刺部位在腹股沟或患肢踝,切开大隐静脉,向其中放入微波导管,其光源能够指示方向,术中需关闭部分无影灯,方便医师根据辐射器内的光源观察病灶具体位置以及走向。同时医师也需做好防护措施。在微波消融前,沿隐静脉走形注射适量隔离液,并且针对不同患者,可以适当调节微波发射功率、凝固时间等指标。通常情况下其辐射功率60 ~70 W,凝固时间在0 ~8 s 内。当微波凝固时,将几块沾有生理盐水的湿纱布覆盖在微波导管置入口的皮肤表面,避免辐射高温造成其皮肤灼伤。由于微波治疗仪能够自动周期性更新凝固时间,而部分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需延长微波凝固时间,此时则要手动调节。护理人员需做好准备,密切观察微波治疗仪凝固时间。逐段凝固封闭曲张的浅静脉,当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时,则需进行多个穿刺点的微波凝固,根据其走向维持3 ~5 min 的加压按压。当结束治疗后,对穿刺口实施加压包扎,直至术后1 周。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2)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考虑并发症有切口裂开、感染、疼痛等。安排专职人员通过电话、邮件、QQ 等方式与患者取得联系,进行随访,为期12 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观察组 50 27.43±5.12 15.49±3.04 5.48±0.97对照组 50 36.57±6.08 74.55±5.87 11.05±2.40 t 8.131 63.175 15.215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首次下床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0 24.33±4.39 3.97±0.85对照组 50 40.25±4.11 5.77±1.13 t 18.719 9.001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00%、复发率4.0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n(%)]

3.讨论

下肢浅静脉曲张诱病因素复杂,其中长期站立、体力劳动强度过大为最主要因素,机体小腿浅静脉隆起,形成卷曲团状。患者在发病早期会感到无力、小腿酸胀肝,病情发展至晚期时则表现出色素沉着、皮肤溃疡、湿疹等,严重影响日常社交与工作[4]。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较好的治疗药物,多采取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既往传统手术利用大隐静脉高位剥脱结扎术,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该种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多,延缓了术后恢复进程,不仅留下了较大的疤痕,还加大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患者往往对预后表达的满意度不高[5]。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波技术逐渐普及。微波凝固法主要是通过封闭血管、阻止血栓移动来实现治疗目的。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提示采用微波凝固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该结果进行分析:微波凝固治疗的工作原理为利用微波对组织的热凝固效应,于静脉腔血管壁直接作用微波辐射器,使其在几秒钟时间内在小片范围内产生的高温凝固组织,该高温具有一定穿透性;且热效应通过广泛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内膜,诱导静脉内全程形成血栓,加速血管纤维化进程,促使血管闭锁。后经多位学者证实,微波凝固加热具有内源性加热特点,对其热凝固的效应归纳为:(1)热效率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升温,直接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2)组织受热均匀,实现适度的热穿透性;(3)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的炭化;(4)医护人员易调控热凝固范围;(5)当出现热凝固后,不会再轻易形成移动性血栓。本文结果还显示出,观察组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复发率为4.0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16.00%(P <0.05)。提示采用微波凝固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几乎不会再发生凝固血管再通,也不会导致伤口感染,长期疗效较为稳定,患者不必由于疾病复发往返于医院,生理与心理负担减轻。注意采用微波凝固治疗时需注意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仔细检查微波辐射仪等器械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依据患者具体病情设置合适的微波发射功率、凝固时间;术后加压包扎患者穿刺点,松紧度要适宜,避免包扎力度过大,引起下肢血液循环受阻。

综上所述,不同措施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效果不同,微波凝固要远优于传统手术治疗,患者安全性得到保障,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凝固时间微波复发率
微波水云间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MOCO摄影机运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影像时空表现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不同凝固时间对生物活性材料表面粘接力度的影响
探究不同浓度食用盐对石膏模型凝固时间的影响
顶板破碎注浆加固材料的配置及性能测试
为什么
微波冷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