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质配比对毛红椿苗期生长的影响

2021-05-19 03:11李新招
福建林业 2021年2期
关键词:苗高基质生长

李新招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林业局,福建龙岩364100)

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 为楝科香椿属落叶大乔木,其生长迅速,树干通直,材质花纹美丽,素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浙江、江西等地。毛红椿是福建乡土速生珍贵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1-3]。毛红椿资源稀少,在我国发现有分布的地区不多,且较大面积的天然林或人工林极少,多数群居植株少于100 株[4-6]。自1991 年被列为第1 批二级保护濒危树种以来,毛红椿受到越来越多的保护和重视,相关研究集中在毛红椿的种子萌发、扦插繁殖、施肥技术、光合及生理生态和人工林管理等方面[2,6-12]。毛红椿容器壮苗繁育技术则少见报道。育苗基质是培养容器优苗的关键,它既是苗木生长所需养分的来源,也是苗木生长的支架。本研究选择当地基质原料便宜实惠且来源便捷的黄心土、谷壳、树皮等进行配比,开展不同基质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基质对苗木生长影响,筛选最佳育苗基质,为毛红椿的容器优苗繁育提供参考。

1 育苗地概况

育苗试验设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镇洪源苗圃,地理坐标为116°57′43″E、24°55′16″N,海拔305 m。该试验地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极端最低气温-5.1 ℃,极端最高气温39.2 ℃,年均气温20.1℃,年无霜期约305 d,年日照时间约1742.8 h。年均降水量为1606.9 mm。苗圃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便利,宜进行苗木培育。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黄心土、珍珠岩、树皮、谷壳、泥炭土等基质原料及育苗容器袋、毛红椿芽苗。黄心土取自苗圃周边山上,经过晾晒、碾碎、过筛、混匀处理。谷壳购自当地碾米作坊,树皮购自当地木材加工厂,谷壳、树皮均经过堆沤处理。珍珠岩、泥炭土为市售。育苗容器袋为福建省漳平京闽育苗杯塑料制品厂生产的黑色塑料营养袋,规格为D16 cm×H18 cm。

2.2 试验方法

将预处理的基质原料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5 种基质,以当地黄心土作为对照。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 个处理(具体基质配比见表1),每个处理重复3 次。每个处理装填相应基质50 袋,选取催芽苗盘中“两叶一心”的毛红椿芽苗进行移栽,共900 株。2019 年3 月中旬移栽,试验期间采用常规苗圃管理。

表1 毛红椿育苗基质的体积配比

2.3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2019 年12 月下旬,各处理随机抽取30 株苗,以钢卷尺和游标卡尺分别测量苗高、地径。测量数据采用Excel 和DPS7.05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基质配比对苗期生长的影响

不同基质配比的毛红椿苗高、地径及高径比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 可看出,不同基质配比的毛红椿苗高、地径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其高径比差异不显著。对差异极显著的苗高和地径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3) 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拌有泥炭土、珍珠岩、树皮、谷壳等轻基质材料处理的毛红椿苗高、地径生长均有显著的提高。其中,处理Ⅴ(黄心土10%+泥炭土30%+珍珠岩25%+树皮20%+谷壳15%)的苗木生长表现最好,平均苗高达111.35±5.35 cm、平均地径达10.86±0.91 mm;处理Ⅲ(黄心土20%+泥炭土15%+珍珠岩10%+树皮30%+谷壳25%) 的平均苗高也超过了100 cm,平均地径达9.64±0.57 mm;处理Ⅳ(黄心土15%+泥炭土10%+珍珠岩30%+树皮25%+谷壳20%) 的苗高、地径相对于其它几种处理更差,但比对照组分别高出了18.52%和22.52%。各处理组的高径比在102.79 ~111.68 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同基质配比的毛红椿苗高、地径均能表现出良好的均衡性。

3.2 苗期生长与基质原料的相关性

由表3 可知,随着黄心土、泥炭土、珍珠岩、树皮、谷壳等基质原料配比的变化,对毛红椿的苗高、地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各基质原料与毛红椿苗期各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将各基质原料的加载比例与毛红椿苗高、地径和高径比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4)。从表4 可看出,不同黄心土、泥炭土、珍珠岩、树皮、谷壳比例与1 年生毛红椿的生长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均不显著。其中,黄心土比例与毛红椿的平均苗高、地径呈负相关,与高径比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泥炭土比例和谷壳比例分别与毛红椿的苗高、地径生长呈正相关,与高径比呈负相关;珍珠岩与苗高、地径呈负相关,与高径比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只有0.13;树皮比例与毛红椿苗高、地径、高径比呈正相关。此外,苗高、地径、高径比3 个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表2 不同基质配比下毛红椿生长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注:**表示差异极显著。

表3 不同基质配比下毛红椿苗生长性状多重比较

4 小结与讨论

与传统的黄心土基质育苗相比,采用黄心土、珍珠岩、树皮、谷壳、泥炭土5 种基质原料混合配比作为育苗基质,可显著提高毛红椿容器苗的生长。不同基质配比对毛红椿的苗高、地径生长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采用黄心土10% +泥炭土30% +珍珠岩25% +树皮20%+谷壳15%作为育苗基质培育毛红椿苗木的效果最佳,1 年生毛红椿苗高达111.35 cm、地径达10.86 mm,均明显高于研究中其他混合比例的基质。

表4 基质原料比例与毛红椿生长指标的相关性

毛红椿苗高、地径、高径比等指标与基质原料的配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增加泥炭土、谷壳的比例,降低黄心土、珍珠岩的比例可促进毛红椿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并降低高径比。适宜的基质配比,既可促进苗木质量的有效提升,又经济实惠,能降低苗木繁育成本,还具有保水、透气性好、质量轻等优点。因此,在毛红椿育苗中,应根据苗木培育的目标性,选择合适的基质配比,以达到优苗和降低育苗成本的目的。本研究仅涉及不同基质对毛红椿的苗高、地径、径高比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关不同基质配比对芽苗移栽成活率、根系发育状况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苗高基质生长
最优育苗基质配比促番茄幼苗生长
碗莲生长记
蓝莓基质栽培幼苗根系处理不当引发苗木死亡
微生物菌肥对芳樟苗高生长的促生效果分析
烤烟井窖式移栽不同苗高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河南省刺槐优良无性系引种筛选试验
生长
香椿嫁接技术研究
蔬菜育苗基质混配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