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环形匐行发一例

2021-05-19 07:53邵成明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线状皮下毛发

邵成明,闫 婷

临床资料

患者,男,38 岁。主因发现右侧颈部下侧皮下黑色环形线状物3 个月余,于2019 年12 月29 日来我院就诊。3 个月余前患者偶然发现右侧颈部下侧出现皮下黑色环形线状物,无任何不适症状,患者否认外伤史及其他人为因素。但患者平时喜欢用老式刀片剃须刀剃胡须。否认到任何医院就诊过。患者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无异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颈部下侧见一皮下环形线状物,环直径为3.1 cm×1.8 cm,线宽<l mm。环形线状物下部呈黑色,表面皮肤比较菲薄,可透见皮下黑色线状物似毛发。线状物其他部位呈灰黑色或褐色,表面皮肤略厚。其上端可见多个毛囊开口,并见高出皮面的残留胡须。其下端可见部分线状物交叉分布,线状物周围皮肤未见红斑、丘疹(图1)。皮肤镜检查:皮损局部皮下见环状黑色、灰黑色或褐色条索状结构,环形线状物上端见毛囊开口及黑色毛发结构,其皮下部分皮肤镜影像结构与环形线状物结构一致。环形线状物下部见黑色条索状均匀一致结构,符合毛发影像结构(图2)。临床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专科检查和皮肤镜检查,诊断为颈部环形匐行发。因患者拒绝将线状物向外挑出,故未予治疗,嘱患者定期随访。

图1 右侧颈部匐行发患者临床表现

图2 右侧颈部匐行发患者皮损皮肤镜下所见

讨论

匐行发又称为皮肤毛发移行疹、植入发、隧道发、游走发、皮肤游移发及运动发等。 Yaffee[1]于1957 年首次报道1 例由毛干在人体皮肤浅层移行所致的匐形疹样损害,并命名为植入性毛发。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国外文献近年来共报告了20 余例成人病例[1-7],并有1 例儿童[8]和1 例6 个月婴儿[9]发病的报道。在国外已报道的病例中,亚洲人(尤其是日本人)比较多,占70%以上,可能是与非洲及白种人的毛发相比,亚洲人的毛发横截面更圆更大,强度和韧性较大,更易进入皮肤有关[2,6,7,10]。发病部位包括颊部或颈部、胸部、腹部、踝部、足部,其中以下腹部和足部最为多见。国内到目前为止仅有6 例报告[11-15]。其中4 例为成人患者,另2 例为发生于儿童。成人患者的发病年龄为27 ~38 岁,儿童患儿分别为3 个月和4 岁;发病部位在右侧颈部2 例,右侧面部、右侧头皮、右侧膝关节和左侧下颌下方各1 例。发病原因包括可能与用手拔胡须相关2 例,可能与使用电动剃须刀相关1 例,不明原因的3 例;皮损形状几乎均为线状;而表现为环形匐行性皮损的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告。

匐行发发生的机制,一般认为系外源性毛干由于外力陷入或刺入表皮内,尤其是皮肤较脆弱的部位、皮肤有创面及毛发残端尖锐时;另有研究还发现,退行期后毛发根部的结缔组织干燥脆弱,比剪断的毛干更难插入皮肤内,因而认为是毛发先逆行生长进入皮肤 ,再从毛囊脱落游离后继续匐行所致[16]。

从国内外已报道的病例来看,大部分匐行发是由于外源性的毛发钻进皮肤,外力反复摩擦导致,多发生于腹部、足跖、踝部或颈部。还有部分匐行发是内生毛发,好发于颈部、面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匐行发根据毛发在真皮走行的深浅位置不同.临床表现也稍有差异[11]。由浅入深分别会呈现黑色、灰黑色、褐色或者淡褐色。本例患者平时喜欢用老式刀片剃须刀剃胡须,发生匐行发的原因可能出自上述原因之一,也可能兼而有之。

匐行发一般表现为蜿蜒前进的、略隆起皮面的、线状红斑性损害,部分病例可呈U 形折返或弯曲90 度。在皮损的最前端,可见与线状红斑走向相同并处于红斑轴心的黑线(即毛发),长短不一,有时因毛发位置较深而难以发现,可伴有轻重不一的疼痛,但也可无明显不适。本病的治疗是在皮损的一端切开一小口,切开深度视毛发所在深度而定,用小镊子轻轻拔出毛发即可,数天后皮损可逐渐消失而痊愈[16]。国外文献报道,匐行发的组织病理特点是异物肉芽肿反应[5]。因本例患者拒绝,未能给予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镜检查示皮下见环状黑色、灰黑色或褐色条索状结构,环形线状物上端见毛囊开口及黑色毛发结构,符合毛发影像结构。匐行发在临床上需与藏毛窦(特别是理发师指间藏毛窦)、线状苔藓、幼虫移行症(匍行疹)等疾病相鉴别。藏毛窦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内藏毛发为其特点。藏毛窦主要表现为感染反复发作、破溃、溢脓、内藏毛发及慢性窦道形成[17]。理发师指间藏毛窦为发生于理发师的少见的职业病,好发于指璞部位。指璞间潮湿的皮肤容易产生静电使得断发蓄积,而局部蓄积的异体毛发刺入皮肤内引进排异反应,导致局部感染化脓,并发急慢性炎症,形成囊肿、窦道等[18]。线状苔藓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的以良性、自限性和多为单侧线状分布为特征的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多数带有淡黄色光泽的扁平红斑丘疹样损害,聚集后形成1 ~3 cm 宽的条带状皮损,连续或断续分布于躯干和四肢[19]。幼虫移行症又称匍行疹,指某些线虫、吸虫或绦虫的幼虫在皮肤穿凿移行而引起的扭曲线状皮损。幼虫通常由猫狗等动物粪便或者排泄物排出,人体通过接触被幼虫污染的泥土或者食用被幼虫污染的食物而发病[20]。

猜你喜欢
线状皮下毛发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别乱修剪“那儿”的毛发
疑似野人毛发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线状生命
毛发添加机
肿胀麻醉小切口皮下剥离加搔刮法治疗腋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