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健康管理师在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

2021-05-19 06:35杜翠萍蒋永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9期
关键词:脑心医嘱缺血性

杜翠萍,蒋永丽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 404000)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进展,其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易导致其血管内皮受损,使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情况,进而可导致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1-2]。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护的过程中,叮嘱其避免出现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可降低其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改善其生存质量。脑心健康管理师可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3]。在本研究中,笔者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接受诊治的8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心健康管理师在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接受诊治的8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被确诊为糖尿病,对其进行颈动脉B 超检查的结果显示,其脑部的血管狭窄或存在斑块。2)患者未接受过手术治疗。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2)无法正常沟通的患者。3)对本研究的依从性较低的患者。4)已经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将这8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5 例,女15 例;其平均年龄为(58.4±3.9)岁;其平均病程为(6.5±1.1)年。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6 例,女14 例;其平均年龄为(58.7±3.8)岁;其平均病程为(6.3±1.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降糖治疗及常规护理。对其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2)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3)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4)对患者进行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在此基础上,由脑心健康管理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方法是:1)脑心健康管理师在收集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后,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2)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详细向患者讲解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因素及早期症状等知识。重点为患者讲解糖尿病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原因,以提高其对所患疾病的重视程度。3)对患者进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健康需求、医疗条件及经济条件等因素,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方案。⑴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管理。让患者戒烟、戒酒。让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叮嘱其静坐的时间不可超过90 min。让患者坚持进行健康的体重管理,让其将身体质量指数(BMI)控制在18.5 ~23 kg/m2。对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叮嘱其每日钠盐的摄入量不可超过6 g,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不可超过300 mg。让患者保持少食多餐的用餐原则,让其多食用蔬菜,严格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纠正患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⑵对患者进行预防高血压管理。叮嘱患者按时测量血压,并让其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方式控制血压的水平。让患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 以下,将舒张压控制在90 mmHg 以下。遵医嘱对收缩压>140 mmHg 或舒张压>90 mmHg 的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降压药进行治疗。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管理。处于非妊娠期的成年人需将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控制在7%以下。脑心健康管理师需监督患者按时检测血糖的水平。对存在血糖异常的患者,可遵医嘱采用二甲双胍对其进行治疗。当患者血清HbA1C 的水平为9%~12%时,可遵医嘱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其他降糖药对其进行治疗。当患者血清HbA1C的水平>12%时,可遵医嘱采用胰岛素对其进行治疗。⑷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年龄>50 岁的男性、年龄>60岁的女性、合并有高血压、有缺血性脑卒中家族史、吸烟、存在血脂异常的患者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医嘱采用阿司匹林等药对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治疗。尽量不采用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低危人群进行治疗,以防其发生出血。⑸对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管理。睡眠呼吸障碍与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存在一定的联系。监测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情况,对较为肥胖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遵医嘱对重度睡眠呼吸障碍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以降低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4)对患者进行疾病预警管理。向患者强调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时间窗的重要性,叮嘱其若出现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时需立即入院就医。

1.3 观察指标

接受治护后,比较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掌握度量表的评分、血清HbA1C 及空腹血糖(FBG) 的水平、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采用本院自拟的量表评价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知识的掌握情况,该量表包括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预防知识、早期症状及突发处理四个评价维度。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掌握度量表的评分越高,表示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知识的掌握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接受治护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掌握度量表评分的比较

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掌握度量表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治护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掌握度量表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接受治护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知识掌握度量表评分的比较(分,± s)

早期症状的平均评分组别例数 危险因素的平均评分预防知识的平均评分突发处理的平均评分对照组 4018.3±2.119.4±2.519.5±2.017.2±2.2观察组 4022.6±2.323.7±2.422.9±2.221.8±2.0 t 值8.7327.8477.2329.785 P 值0.0010.0010.0010.001

2.2 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血清HbA1C 及FBG 水平的比较

接受治护前,两组患者血清HbA1C 及FBG 的水平相比,P >0.05。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bA1C 及FBG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2.3 接受治护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比较

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²=4.199,P=0.040。详见表4。

表3 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血清HbA1C 及FBG 水平的比较(± s)

表3 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血清HbA1C 及FBG 水平的比较(± s)

组别例数血清HbA1C 的平均水平(%) 血清FBG的平均水平(mmol/L)治护前治护后治护前治护后对照组 408.7±2.17.1±1.88.3±2.36.6±1.7观察组 408.5±2.05.8±1.68.1±2.25.4±1.5 t 值0.4363.4140.3973.348 P 值0.6640.0010.6920.001

表4 接受治护后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的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致死率高等特点[4]。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罹患糖尿病是导致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缺血性脑卒中是糖尿病晚期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二者存在密切的联系[5]。糖尿病患者常处于代谢紊乱的状态。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可导致其血管内皮受损,使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脑动脉血管中的硬化斑块脱落后可形成血栓,进而可导致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6-7]。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水平是预防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措施[8]。在本研究中,脑心健康管理师在收集糖尿病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后,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管理,让其戒烟、戒酒、进行适量的运动、减少静坐的时间、进行体重管理及饮食管理等,可控制其血糖的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预防高血压管理,叮嘱其按时测量血压,让其将收缩压控制在140 mmHg 以下,将舒张压控制在90 mmHg以下,可降低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9]。脑心健康管理师需监督患者按时检测血糖的水平。对存在血糖异常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降糖药对其进行治疗。遵医嘱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遵医嘱对存在重度睡眠呼吸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降低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由脑心健康管理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改善其血糖的水平,提高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知识的掌握度,降低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脑心医嘱缺血性
脑心健康管理师对脑卒中病人实施全程管理的效果观察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搭建平台实施好中医药现代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脑心清片中6种黄酮
遵循医嘱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