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营销作业现场安全能力提升

2021-05-19 05:48王洪元滕鸿昌李甲芳赵婉凝
电力安全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班组作业人员

王洪元,滕鸿昌,李甲芳,赵婉凝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昌乐县供电公司,山东 昌乐 262400)

0 引言

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作为民生大事,纳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中,严守安全底线、生命安全至上已成为全社会共识。国家能源局提出了“安全是技术、安全是管理、安全是文化、安全是责任”的理念,国家电网公司和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也高度重视,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月”等一系列活动,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压实安全责任,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公司本质安全水平。

在整个电网体系中,电力营销作业现场的复杂性、随机性、多变性是最强的,其安全尤为重要。在分析作业现场安全管控相关情况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了电力营销作业现场的安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电力营销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现状

(1) 电力营销设备多、人员少、现场分散、不确定性大。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与广大客户对供电服务需求的提升,电力营销设备越来越多,营销现场作业业务量越来越多,需要的作业人员越来越多,节假日、夜间及特殊天气等特殊时段和非计划性营销作业现场也越来越多。电力营销现场服务工作存在小型、临时、分散、短时和点多面广等特点,导致现场作业标准不规范、难统一,且作业人员相对不足、电力营销班组(供电所)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主动安全意识严重不足,被动应付安全措施及要求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近年来更是连续发生了多起更换居民电能表等电力营销现场作业的安全事故,直接暴露出电力营销服务一线班组(供电所)人员在现场作业中存在较多的安全漏洞。

(2) 电力营销服务人员整体能力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随着“三型两网”的推进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推进全能型供电所、营配末端业务融合和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建设,业务重组、人员优化、流程再造、职责和服务界面不断拓宽延伸,导致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作业安全风险点,而现场作业人员相对不足且长期大量依赖于高年龄、低学历、低技能农电服务人员(如某公司农电光明服务员工平均年龄46.5 岁,学历普遍为初中),人员主动学习意愿、学习能力不足,能力素质特别是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长期得不到提升,部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思想上存在麻痹侥幸心理,行动上凭经验习惯作业,安全管理特别是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手段,安全风险管控压力巨大。

2 电力营销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改进

2.1 构建标准化作业责任流程体系

2.1.1 建立协同匹配的安全责任体系

结合“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规程)、考核”四位一体协同机制,构建以职责角色定位、流程分段优化、制度(标准、规程)解析匹配、量化评价考核为核心,高效、刚性、协同、有序的现场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见表1)。

表1 四位一体与现场安全管理匹配对照

(1) 职责管理。将部门和员工的岗位职责梳理细化,建立营销现场作业任务及安全岗位体系,建立“对本岗位负责、为上岗位把关、为下岗位服务”的责任体系,实现每个营销现场作业人员的参与者清晰自己该干什么,与自己衔接者是谁并且应该干什么。

(2) 流程管理。梳理营销现场作业业务类型,建立从业扩、计量、用电检查、分布式电源等大类直至涵盖具体业务的流程示意图,明确员工在流程中相应的环节、时间点和位置上“应该干什么”。

(3) 制度(标准、规程)管理。将营销相关制度(标准、规程)体系等进行分解、归纳,形成营销现场作业对应的条款组合,规范现场作业的程序和内容,使各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明确“应该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4) 考核管理。各级管理人员、班组长等对照现场作业流程三个阶段的条款组合和内容、考核标准,进行现场定性评价和定量的考核打分,形成评价考核信息,评估现场作业人员“干的怎么样”;并对存在的问题,对照职责、流程、制度、标准,提出整改建议,引导作业人员“今后怎么干”。

2.1.2 打造安全赋能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体系

公司成立营销现场作业标准化流程编制小组,组织相关专业、班组的技术人员结合营销作业现场实际,深入分析电力营销现场作业项目存在的问题,制定了营销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图(见图1)。

图1 以“单卡票图案”为核心的营销现场标准化作业流程

工作人员对每一个时间节点的分工和任务有明确的认识,并按照规范在工作前编制“一单、三卡、一票、一图、一案”,即工作派工单、工作流程控制卡、现场作业安全控制卡(业扩、计量、用电检查、分布式电源、充电设备检修)、工序质量控制卡、工作票(配电第一种工作票、第二种工作票、低压工作票)、现场安全措施布置图、送电方案,确保所有流程有迹可循,有依可查。

2.2 进行现场作业安全风险分级预控

2.2.1 对安全承载能力进行数字量化

对各部门、人员承担的现场工作任务、工作量和作业中的安全风险实行预先量化评估,提前制定针对性防范机制规避风险,实现安全管控能力的程序化、标准化。

(1) 量化管理部门安全承载力。综合考虑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到位数量、人员专业能力等因素,开展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承载力量化。

(2) 量化作业班组安全承载力。从技能水平和安全能力两方面对作业人员能力进行量化,综合考虑班组成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自觉遵章意识、安全辨识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定。再依据班组成员情况,开展班组安全承载力量化,通过班组每天可以同时派出的工作小组数量确定该班组的工作安全承载能力。按照月、周、日工作计划,工作日志,班前班后会一条主线,对照作业人员技能水平以及作业项目,将项目分为轻载、适度、重载、满载4 个等级,科学、合理的确定调配工作组的人员组成及数量(见表2)。

表2 班组安全承载力量化标准

(3) 量化作业现场安全承载力。对于业扩、计量、用电检查、分布式电源等各种类型的电力营销现场作业项目,从安全风险、难易水平、工作量大小等进行安全量化分析,并坚持对作业现场实行“三查”(现场作业安全措施、设备隐患、安全防护用品排查),确保作业现场安全性。

2.2.2 实行安全承载力分级评估

综合评估管理部门、作业班组、作业项目的量化结果,绘制安全承载力四色分析图,以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分别对应满载、重载、适度、轻载4 种情况,直观明确地表达出预期作业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危险程度,实现安全风险的事前有效预控。班组长在早例会向班组成员发布作业承载力等级,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橙色预警时,对现场作业危险点进行分析,对危险性较大的进行方案审核,并增派安全员;红色预警时,可在此基础上临时调配其他班组骨干人员,并采取分管领导到位监督,督查队强化现场监督,采用全方位视频监控等措施。

2.3 落实安全检查评价考核机制

2.3.1 建立现场作业安全考评体系

制订营销作业现场安全管控与标准化作业检查评价细则,着重从现场到岗到位管理人员履行职责、定置定位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措施部署、“两票”执行、标准化作业管理、违章情况、劳动保护落实、作业组织安排等10 个主要方面进行项目考评,合理分配各考评项目所占标准分比值,做到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突出现场安全管控职能,杜绝作业现场管理、装置、行为违章,保证现场作业安全开展。

2.3.2 开展现场安全监督考评

根据电力营销现场作业的特点,结合目前安全管理要求,充分考虑电力营销现场作业项目的安全风险点及控制措施、要求,建立了现场安全督查“一看二问三查四核对”四步工作法(见图2),以简单易操作的“明白纸”的形式,对14 大项43 项安全相关内容进行现场督查。现场工作负责人、工作监护人及作业人员也可以逐项对照自查自纠,实现现场作业安全监督的全覆盖。

公司领导、安全督查队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每天随机确定督查的作业现场,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现场督查,突出检查评价工作的突然性、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去考评真实的作业现场,真实反映出作业现场安全管控与标准化作业管理水平,并纳入月度绩效考核。

2.4 开展安全文化根植建设

2.4.1 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明确安全文化“四法”(作业安全保障法、作业关键操作法、作业主动安全保护法、作业周围安全保护法)、“四卡”(现场作业工作任务卡、现场作业风险控制卡、现场作业工序质量控制卡、现场作业应急处置卡)。以“四法四卡”安全文化体系为基础,建立涵盖安全教育培训、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持续改进的PDCA 循环改进机制,从根源上防范安全风险的发生。“四法四卡”安全文化体系融合应用,如图3 所示。

(1) 教育培训。公司以“四法四卡”为重点,采用班组安全活动、集中授课、作业实训等多种形式,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和典型事故案例、违章行为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养成自主辨识和控制风险的良好工作习惯。

(2) 风险识别。公司依据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组织开展设备及环境的风险识别、人员素质及管理的风险识别、现场作业的风险识别,为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图2 电力营销现场作业安全督查工作内容

图3 “四法四卡”安全文化体系融合应用

(3) 风险控制。根据电力营销现场作业项目,建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保证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每次作业前开展作业风险分析,参考作业风险辨识范本,通过关联风险数据库、现场勘察等手段,辨识出本次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评判风险程度,对程度较高的风险制订控制措施,在准备阶段和作业阶段落实控制措施并纳入作业指导书具体执行。

(4) 风险评估。对于现场作业,按照作业环境、机具与防护、人员素质、现场作业项目、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以及公司整体、专业等范围确定评估对象,营销部门、作业班组在作业前评估作业风险程度,确定作业班组、人员可接受的风险等级标准。

(5) 持续改进。营销部门、作业班组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建立风险预警监测制度,监测风险预警指标接近预警值时,发出风险告警,进入相应的预警状态。针对不同的预警状态,实施不同的风险干预对策措施。采取专项整改、停工整顿、通报、考核及责任追究等手段进行政策干预,建立风险干预组织体系,分层分级、定人定期限落实整改。

2.4.2 狠抓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组织细胞,是安全及现场作业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要利用好安全日活动,建立安全学习新常态;同时狠抓现场作业班组标准化安全建设,全力打造“654321”(“六化”“五全”“四到位”“三优”“两书” “一目标”)标准化安全班组,强化班组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思想意识。

(1) 争创“六化”班组。“六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流程程序化,岗位职责准确化,工作环境优良化,安全警示标识化,劳动保护规范化。

(2) 明确“五全”内容。“五全”:组织机构齐全,工作职责齐全,安全制度齐全,台账资料齐全,安全措施齐全。

(3) 落实“四到位”要求:隐患排查到位,整改措施到位,责任追究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4) 争创“三优”典型:争创安全优秀班组,争当安全优秀班组长,争当安全优秀作业人员。

(5) 签订责任“两书”。“两书”: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覆盖率达到100 %),落实安全责任承诺书(承诺率达到100 %);

(6) 明确“一个目标”。“一个目标”:现场作业安全零事故。

通过对营销现场作业相关要求的全面梳理和优化整合,把班组安全建设管理落实到制度上,把责任落实到岗位上,把措施落实到现场作业班组的每个工作环节上,把安全投入落实到现场作业项目流程上,为班组安全标准化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3 取得成效

3.1 电力营销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夯实

通过强化以安全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营销作业现场规范化管理,以作业计划为依据,提前开展作业风险辨识和承载力分析,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超前策划安全措施,围绕营销现场作业“三票四卡”规范化制定与执行,严格现场监督检查,加大反违章查处力度。以计划的刚性管理和《安规》的严格执行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实现了风险超前预防,事故防范关口的前移,全过程保障了营销作业现场安全。

3.2 电力营销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通过规范营销现场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行营销作业安全承载能力预先分析,督促落实预防预控措施,扎实推进强化本质安全工作,科学构建并规范执行营销现场安全监督体系,形成了覆盖营销全领域、全方位的安全督查管控高压态势,保持了安全生产长周期稳定局面。

3.3 员工安全履职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各级管理人员更加关注现场安全特别是电力营销作业现场工作,切实做到“知责明责、履责尽责、追责问责”,变被动担责为主动履责,层层压实担子、逐级落实责任,促进了公司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管理人员及现场作业人员的履职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岗位作业技能和安全履职能力得到强化,员工现场作业更加安全规范,更会解决问题,更有安全意识,技能短板得到较大提升。

4 结束语

我国正处在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素质不断提高的上升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各行各业的安全越来越关注。而电力作为一个家家户户都使用的能源,它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通过对电力营销作业现场的分析,形成了一系列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体系,大大提高了电力营销作业现场的安全性。但安全工作是一项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的工作。以后电力工作者应继续努力,“抓常态、抓细致、抓长久”,不断地加大对电力营销作业现场安全的探索,全力保障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

猜你喜欢
班组作业人员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作业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卓越绩效班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