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及满意度观察

2021-05-19 09:43
甘肃科技纵横 2021年4期
关键词:针对性小儿肺炎

李 娜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人民医院,甘肃 酒泉735000)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该疾病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啰音等,严重者呼吸困难,必须给予吸氧支持。相关研究称,小儿肺炎临床治疗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康复速度[3]。本次研究中,选取74例患儿作为对象,分析了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价值,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儿科收治的肺炎患儿中选取74例,起止时间段是2017年3月~2019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有37例,包括男性20例(54%)、女性17例(46%);年龄位于2~11岁,平均(6.5±1.8)岁;病程1~6d,平均(3.4±1.2)d。试验组有37例,包括男性19例(51%)、女性18例(49%);年龄位于2~10岁,平均(6.7±2.2)岁;病程1~5 d,平均(3.1±0.9)d。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以下研究可行,且在伦理学机构获得批准。

1.2 纳排标准

(1)诊断标准:依据《实用儿科学》[4],经胸片、血常规和病原学检查确诊。(2)纳入要求:年龄在12岁以内,符合肺炎诊断标准,临床资料齐全;家长知晓本次研究,签署同意书。(3)排除的患者有:先天性疾病,心肝肾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药物禁忌或过敏等。

1.3 方法

患儿入院后,适当多饮水,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采用降温、祛痰、吸氧支持,确诊病原后对症治疗,例如细菌性肺炎使用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菌素等;病毒性肺炎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利巴韦林等;支原体和衣原体肺炎使用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护理、生活指导等,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试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内容包括。

(1)环境干预。①小儿的器官功能发育不全,尤其是免疫功能较弱,应提供干净整洁的病房,做好消毒卫生工作,为患儿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②每日定时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流通,减少空气中的病菌数量。③根据患儿的性别、年龄、喜好,在病房内张贴图画、放置玩具,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和舒适度,为治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健康教育。考虑到小儿的特殊性,应采用互动式健康教育:①入院后,全面了解患儿及家长的情况,重点是患儿的病史、家长的认知水平,方便制定健康教育方案。②采用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的形式,向患儿家长介绍小儿肺炎的知识,包括病因、危害、如何方法、护理要点等,解答家长的疑问,纠正错误的认识,提高认知水平。③对于躁动不安的患儿,护士可以使用辅助性工具,拉近和患儿之间的距离,纠正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④出院前,再次进行健康教育,重点是居家注意事项。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了解小儿近况,指导日常生活,提醒回院复查时间。

(3)心理护理。小儿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哭闹、恐惧等不配合行为,要求护士进行心理护理。①护士和患儿多交流,充分利用肢体语言,例如表情、动作、眼神等,构建和谐信任的关系。②和家长交谈,了解患儿的性格特征,护理操作时可以利用玩具、动画片分散注意力,提高患儿的依从性。③对于3岁以上的患儿,可以采用深呼吸法、注意力转移法,及时缓解负面心理,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保持积极稳定的心态。

(4)饮食护理。①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补充维生素。②发热时多饮水,进食以流食为主,例如大米粥、小米粥、鸡蛋汤,促进体内毒素排出。③禁食辛辣、冷凉、油腻、刺激性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临床疗效,评价标准[5]:①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肺片复查显示阴影消失;②好转:各项症状明显减轻,血常规指标基本正常,肺部阴影面积减小50%以上;③无效:各项症状依然存在或加重,血常规指标异常,肺部阴影面积减小不足50%。

(2)记录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症状的缓解时间,组间平行比较。

(3)在治疗前、后,测定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

(4)出院前测评护理满意度,从护士仪表、工作态度、护理技能、生活管理等领域设置问题,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级[6]。患儿自己无法完成评价的,由家长代替完成。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中,有效率、满意率是计数类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是计量类资料,用(xˉ±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略高于对照组的89%,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所列。

表1 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n(%)

2.2 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在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症状上,试验组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所列。

表2 各项症状缓解时间比较(d,xˉ±s)

2.3 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患儿的FVC、FEV1指标均明显增高,其中试验组增高幅度更显著(P<0.05),见表3所列。

表3 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L,±s)

表3 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L,±s)

注:和治疗前比较,#P<0.05。

?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4所列。

表4 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 n(%)

3 讨论

小儿肺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7]。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因肺炎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达92万,其中98%发生在发展中国家[8]。小儿患上肺炎,典型症状是发热、咳嗽、喘息,随着病情加重,还会出现拒食、嗜睡、烦躁、呼吸困难等情况。对于家长而言,如果发现小儿发热伴咳嗽超过3~5 d,应警惕是肺炎,及时去医院就诊。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也在增加。护理作为治疗的延伸,传统护理模式不再适用,必须进行改进和优化。针对性护理,是结合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质、个性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潜在性的问题并处理,促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等方面均达到最佳状态[9-10]。和传统护理模式相比,针对性护理的目标更明确,护理措施更精准,仅对单一病种和患者群体有效,而不适合所有疾病、所有患者,因此应用价值更高。

本次研究中,选取74例肺炎患儿作为对象,对照组、试验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结果显示:(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说明不同护理模式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不明显。(2)试验组患儿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症状的缓解时间更短,治疗后的FVC、FEV1指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刘丽琴[11]的研究一致。说明:针对性护理从小儿患者的特点出发,护理措施能满足患儿和生理、心理需求,因此恢复速度更快。而随着症状缓解,患儿的肺功能不断修复,因此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3)试验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服务质量,从环境、见于、心理、饮食四个方面入手,能获得患儿和家长的认可,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避免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推动护理工作和护理科室可持续发展[12]。

小儿肺炎临床治疗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改善肺功能。

猜你喜欢
针对性小儿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小儿涵之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