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宇宙,他们的名字灿若星辰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导读

2021-05-20 04:06文陈亚琴
初中生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天文学家小行星科普

文陈亚琴

名著信息库

亲爱的小伙伴们,小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山上寺院的楼宇可真高啊,人站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人甚至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寺之高,想象丰富,令人读来情趣盎然。这首诗很符合李白的浪漫主义气质。不过,危楼再高,想摘星辰也是枉然。因为在广袤的夜空中,星星离我们甚远。

仰望天空,银汉皎皎,群星熠熠,我们感慨夜空如此宁静而优美。星星离我们究竟有多远?为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历代天文学家创造了一把把“量天尺”——从近处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估量了我们与一个个天体的距离。人类的这一努力延续了几千年。打开卞毓麟的科普作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我们会发现,一代代天文学家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筑成了通向辽阔远方的阶梯。浩瀚宇宙里,哥白尼、威廉·赫歇尔、哈勃、郭守敬……这些古今中外的天文学家,他们的名字灿若星辰。

为了让小伙伴们更好地走进《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部天文科普作品,了解天文学家们是如何凭借智慧和毅力探索宇宙奥秘,一点点揭开璀璨星空的神秘面纱的,以及人类是如何在通向遥远恒星的阶梯上不断攀登,努力向太空挺进的,初初特意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记住东西,也方便我们整理阅读内容。通过下面这幅思维导图,小伙伴们可以轻松地把握天文学家们探索宇宙的大致历程。

通向遥远恒星的阶梯

阅读指南针

征服遥远的天体,量度它们的距离,这犹如一场规模宏大、历程漫长的接力赛。初初觉得,大家初次接触《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不妨也来一场天文学作品阅读的“接力跑”。当然,跑好是需要方法的。下面,初初就给大家支几招。

第一招:巧用接力妙招,接好“每一棒”

打开这本书,我们不禁被天文学家们的成就所折服。他们凭着智慧、热情与执着,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上开始了一场气贯长虹的“接力跑”。我们要想在阅读上继续这场“接力跑”,就要巧用接力妙招,接好“每一棒”。

时间接好“每一棒”“接妙力招”第一天《尺作寸者》的话》《序曲》《大地的①用简第二天《多明远月》何处有》《太阳离我们洁言每的概篇语括内第三天《《测间定奏近:关星于距两离大的宇艰宙难体历系程》》容

《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一级第四天《阶阶通梯梯向》》遥远恒星的第二级②圈出疑画记惑,录提第五天《《欲尾声穷》亿年目更上几层楼》③交除疑流讨惑,论消第六天《《元从代小杰行出星的到科矮学行家星郭》守敬》

第二招:剪辑精彩花絮,总结“接力”经验

结束阅读“接力跑”之后,小伙伴们可以重温作品,剪辑一些阅读过程中的精彩花絮,制作若干专题,总结“接力”经验。

工具精彩花絮“接力”经验专题1测量天体距离的各种方法专专专专题题题题2345望历与天远代星文镜天星学的文命家发学名研展家相究史创关出造的的的多定“个律量传、天公说尺式”、图示①②③关有前注效后人利勾物用连和文,梳事中理件图进的表程成助表果读格、意义专题6郭守敬在天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专题7天文学家进行探索研究的历程

第三招:巩固“接力”成果,分享“接力”心得

一场阅读“接力跑”完成后,初初相信大家都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初初建议,大家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书面或者口头形式表达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接力”心得!

经典赏析苑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帮助大家培养独立的思想和创意的品质。批注的位置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也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常用的批注符号有:(1)·生字、难字;(2) 总括句、重要句;(3) 佳妙句;(4)○段序(圈内写数字,放在句首);(5)△要注意处,发表感想处。下面,初初就以书中的经典段落为例,给大家提供一个批注的参考。

地球的小弟弟——小行星(节选)

①绝大多数小行星都远比“谷神星”小,直径几十千米或几千米的小行星远比100千米以上的小行星多得多。1949年发现的1566 号小行星“伊卡鲁斯”,直径仅1500米左右,只不过相当于一座小山而已。(△旁批:此处运用“仅”“只不过”两个副词,分别从范围和程度上对“伊卡鲁斯”的体积加以限制;同时,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极言小行星之小。)伊卡鲁斯原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便与父亲代达勒斯一起被囚于克里特岛的迷宫中。代达勒斯是旷世鲜有的巧匠。他用鹰羽、蜜蜡和麻线制成两对强有力的翅膀,大的那对给自己用,小的那对装在伊卡鲁斯的肩上。他们就这样远走高飞,逃出迷宫。代达勒斯叮嘱他的孩子切不可飞得太高,以免过分靠近太阳。可是,小伊卡鲁斯获得自由后非常高兴,他忽而低掠海面,忽而高翔空中。最后,他飞得太高了,灼热的太阳光烤熔了他双翼上的蜜蜡。失去翅膀的小伊卡鲁斯坠入大海,后来人们就把这块水域称作伊卡鲁斯海。(△旁批:此处插入古希腊神话中伊卡鲁斯的故事,使知识性较强的天文学科普作品显得并不枯燥乏味,增添了文学色彩。同时,神话故事形象地解释了1566 号小行星的特点,引出下文的命名原因。)

②把1566 号小行星命名为“伊卡鲁斯”的原因,就是由于在当时所知的所有小行星中,它可以跑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绝大部分小行星的公转轨道都在火星和木星之间,“伊卡鲁斯”有时却一直跑到水星轨道以内。它的轨道拉得很长,是个特别扁长的椭圆,所以它远离太阳时还是跑到了火星轨道以外。(△旁批:本段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伊卡鲁斯”小行星的命名原因。文中反复出现一个“跑”字,表明小行星运动不止的特点,同时也将其拟人化,令人读来兴致盎然。)

(尾批:选段完整介绍了众多小行星中的一颗——“伊卡鲁斯”的相关情况,突出了小行星形体“小”的特征。文章将神话传说与科学事实完美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行星“伊卡鲁斯”与太阳的关系,增强了科普作品的文学色彩。)

拓展资源包

名家点评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用陈述故事的方式,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放到科学原理的叙述中,既介绍了科学知识,又饶有兴趣地衬托出历史人物和背景。

——天文学家 王绶琯

天文学是一门奥妙无穷、令人神往的学科。它的研究目标绝大部分是遥远的天体,它们看得见,摸不着……天文学家面对着这些对象,要测量它们的距离,非得有特殊的手段和方法不可……读完这本书,会使你想到,天文学家凭着不懈的努力,借助天体送来的微弱光芒,征服了百亿光年的巨大空间,真是比在一根头发丝上雕刻出雄壮场面的画卷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他们毕竟胜利了,这是人类无穷智慧的象征。

——天文史家、科普作家 刘金沂

阅读心语

第一次读到这部天文科普作品时,我不禁被深深地震撼了。星河璀璨,日月运行,茫茫宇宙里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开启我们迈入天文学大门的兴趣之钥,是引领我们攀登神秘太空的前进之阶。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八(2)班 蒙奕彤

太阳系的行星是如何被发现的?九大行星何以变成八大行星?行星和小行星有什么区别?冥王星为什么成了“矮行星”?打开《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些问题都能一一得到解答。热爱这部天文科普著作吧!它将为我们揭开宇宙天体的神秘面纱。一个个天文学家的名字,宛若夜空中的璀璨星辰,是他们,让人类在认识宇宙的征程中越走越远!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八(6)班 柯明华

我向往万鼎苍穹,希望自己能像女航天员刘洋一样,搭乘伟大祖国的航天飞船,成为又一个探访太空的地球人。《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学习、练好本领的决心。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八(6)班 陈 爽

思维对对碰

趣绘导图

一直信奉“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著名格言的卞毓麟,认为一个科普作家、一部科普作品所追求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启迪人智,使人类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一理念被他完整地倾注在《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读完这部精彩纷呈的天文科普著作,小伙伴们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家人、朋友分享?那就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用最易懂、最直观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这部作品。

提示:思维导图可以是对单篇内容的分析,也可以是对多篇内容的介绍;可以是对某一个天文学家成长故事的介绍,也可以是对多个天文学家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以梳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发现过程,也可以飞出太阳系,推导太空深处的各种天体……

片段仿写

【仿写范本】

为了对它获得一些更直观的印象,我们不妨设想,把地球的直径缩小10 亿倍,于是地球就成了一颗直径只有1.3 厘米的小“葡萄”;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本来是1000 千米左右,这时却缩成1毫米;将1 光年按同样的比例缩小10 亿倍,却还有9000 多千米,相当于北京到巴黎的直线距离那么远。您看,光年是一把多么巨大的“尺子”啊!

【范本分析】

天文科普作品需要使用很多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定律,涉及的数字也十分庞大。像1光年这样的天文学单位,更是令读者难以产生直观的印象。因此,《星星离我们有多远》采用了许多设喻、类比的手法,化抽象为形象。范本文字为解释清楚光年这个天文学单位,引导读者设想熟悉的事物,并进行类比,从而形成对光年的具体认知。这样一来,科学知识就变得十分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仿写要求】

1.仿照范本,写一段话;

2.用设喻、类比的手法来描述某种感受或现象。

猜你喜欢
天文学家小行星科普
我国发现2022年首颗近地小行星
伟大的天文学家们
天文学家发现迄今最近黑洞
科普达人养成记
小行星撞击指南
天文学家叶叔华——星路漫漫 上下求索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小行星:往左走
B612小行星上的爱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