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亩产论英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1-05-20 02:43袁麒麟
重庆与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桥开区高质量

袁麒麟

今年全国两会释放出的一个重要信号:高质量发展将成为贯穿今后较长时期的时代主题。

对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腹地的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双桥经开区)而言,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寻求跨越发展的内生需求。双桥经开区将自身发展置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的宏大格局之中系统谋划,抢抓战略机遇期,走出了一条以“亩产论英雄”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位推动:构建以“亩产论英雄”的新路径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让双桥经开区看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善于把握机遇的双桥经开区紧扣全市战略大局和大足“四区联动、四地协同、三个发展、三大愿景”的“4433”总体发展思路,摒弃过去依赖土地资源、消耗环境容量的传统路径,打造大足协同发展的排头兵、工业强区的引领者和工业经济的压舱石。

规划先行,将发展视野牢牢锁定在高质量的赛道上。编制完成了双桥经开区“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静脉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专用车发展规划”和“物流专项规划”等。这些环环相扣、融合共生的产业规划,清晰地描绘出了双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走向。

前瞻视野的规划,旨在把双桥经开区的发展潜能转化成为区域产业优势和民众的幸福指数。双桥经开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牢固树立区域“一盤棋”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自身在渝西片区的主引擎、主阵地、主心骨作用,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战略机遇期,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引导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贸易链。

高位推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旗开得胜的关键。双桥经开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以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谋划出了一大批强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重大项目,储备了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主要领导每周实地走访服务企业,分管领导每月调度,党工委每季度集体研究项目和产业发展,真心实意地为企业搞服务、与企业家交朋友,做到有交往没交换,有交集没交易。

双桥经开区上下深知,谁能打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谁就能在产业方面领先一步。基于这样的认知,双桥经开区及时对标对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重新整理编制32个审批事项服务流程,将32项事项办结时限从655工作日缩减到110个工作日,工业及信息领域、汽车及其他非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立即办。通过打造智能化、信息化、一体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切实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落实首接首问、全程代办等创新举措,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打通政企服务“直通车”,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

为发挥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双桥经开区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梳理和优化涉企政策,不断强化用地用工保障,坚决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要素瓶颈和隐性壁垒,推动“放管服”改革从点的突破迈向线的贯通,从条块驱动为主转向全局统筹的深度转变,真正做到为企业疏“堵”解“痛”。

高位推动,让双桥经开区在营商环境方面赢得了口碑、叫响了品牌。去年,其共指导企业完成投资备案项目163个,投资146.5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24.9亿元,同比增长12.8%,远超周边地区的增长速度。

创新驱动:释放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双桥经开区坚持于创新着力、向智能转型,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为壮大创新主体,双桥经开区大力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企业成长工程,加快融入成渝轴线智能制造创新联盟。通过做实汽车摩托车、智能制造、静脉产业等创新发展联盟,推动特色产业在川渝乃至全国范围内“品牌有名气、市场有份额、产量有规模”。

企业技改扩能和智能化改造,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去年,双桥经开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60家企业实施“机器换人”行动,建成智能产线30条、新增数字化车间5个。重汽专用车和君杰机械等企业通过技改扩能,释放出了新的发展能量;以盛泰光电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加快发展,填补了摄像模组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空白,以凯瑞特种车、重型汽车等为龙头的研发产业效益显著。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为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双桥经开区全面落实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全力推动工业企业“三上”“三降”“三新”。即推动企业上规、上市、“上云”;帮助企业降能源成本、物流成本和融资成本;促进企业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场景创新。对有潜力的规下工业企业给予各类支持和培育,推动盛泰光电等重点企业上市。依托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基地等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帮助更多企业“触网”“上云”。为破解企业融资瓶颈,双桥经开区不断拓展企业债、私募债、PPP、股权基金等融资渠道,并运用“小微担”“银政通”“实体企业信用贷”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难题,千方百计做好企业“降本减负”这篇大文章。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因素。双桥经开区通过完善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体制,严格落实高端人才奖励扶持政策,加大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为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创新资源,释放更多创新动能。

创新驱动的实施,让双桥经开区走上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去年,双桥经开区新增车桥、宇海、天合首创等高新技术企业17家,新增科技创新平台2个、新型研发机构1家。盛泰、宽哥、开山、凯瑞4家企业成功申报大足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开发高技术产品20余个。

提质增效:构筑以产业为核心的新高地

双桥经开区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集聚一批智能化项目、产业和企业,形成了以汽摩、静脉、电子信息为支柱,以现代物流、智能网联、医疗健康、职业教育为特色的产业体系。

作为双桥经开区的主导产业,汽摩产业已集聚汽车专用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200余家,一级配套企业达到30余家,整车产能达到2.7万辆,去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36.2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巨腾、盛泰等7家笔电配套企业产能稳步释放,年产笔记本机壳4805.7万套(片),盛泰光电摄像头产能达到3亿颗,位居全球CCM行业模组市场前列。静脉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2.7亿元,形成了以足航、春兴、中天等10余家企业为代表的静脉产业集群,成为全市门类最齐全、链条最完整的静脉产业基地。

為做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双桥经开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抢抓疫情后经济恢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创新方式、整合资源、主动出击,精准招商。通过抓关键、抓龙头、抓牵引,为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补链延链。由管委会班子成员挂帅组建专业招商小组,深化与中国汽研院、上汽红岩、盛泰光电、巨腾等单位合作,探索“大项目带小项目、整装带配套、下游带上游”的招商新模式,推动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引进大批投资大、技术新、效益好、带动强的产业项目。去年,双桥经开区签约项目和引资金额均创历史新高,引进项目50个,协议引资330亿元。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海螺集团和法国威立雅集团的成功入驻,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确保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双桥经开区积极探索重大项目“一站式”服务机制,提升要素保障水平,提高招商项目落地率,推动项目尽快建成达产。如今,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基地项目、正威大足新材料产业园、盛泰、佳禾、达汉等重大产业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后,将为双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释放全新的能量。

随着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渝西储配煤基地建设的快马加鞭,一个区域物流集散枢纽中心正在悄然成型。依托物流集散枢纽中心,双桥经开区已走出了一条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独特路径,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频频出彩。

在高位推动和创新驱动的双重引领下,双桥经开区400亿级汽摩、300亿级静脉、2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一路高歌猛进。截至去年底,规上工业企业达10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24.9亿元,不仅撑起了大足工业的半边天,也换来了企业的满意指数、市场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幸福指数。

图片/大足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猜你喜欢
双桥开区高质量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饶桂芳
京津携手推出国家级经开区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陶醉郑州四百年
“5G+”为湖南发展赋能
湘潭经开区三所学校开工建设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双桥酒: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