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多芭联合普拉克索配合应用于帕金森患者治疗的效果临床分析

2021-05-21 14:55庄景聪蔡萍萍林艺能王蓉王显锏陈中杰陈丽文
中外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普拉克帕金森多巴胺

庄景聪,蔡萍萍,林艺能,王蓉,王显锏,陈中杰,陈丽文

1.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361004;2.厦门弘爱医院神经内科,福建厦门361009;3.漳州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福建漳州363000

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造成医疗资源紧张,尤其是退行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增加了医院运行压力。作为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综合征(PD)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有研究指出,诱发PD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老化,随着年龄增长,纹状体发生退行性改变,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造成人体氧化速度加快,造成PD发生率增加。普拉克索是一种抗组胺药物,美多芭是苄丝肼以及左旋多巴的复合制剂,两种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为研究二者联合治疗的疗效,该文于该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的帕金森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帕金森患者为样本,对照组35例,男/女=18/17;平均年龄(66.92±1.34)岁;平均病程(13.52±1.70)个月。观察组35例,男/女=19/16;平均年龄(66.75±1.38)岁;平均病程(13.46±1.5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PD患者,为原发性疾病;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允许,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①存在脑血管疾病、肢体障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②存在滥用酒精的患者;③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④资料不全,未全程参与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美多芭(国药准字H10930198)单药治疗,62.5 mg/次,2次/d,早晚口服。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根据治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250 mg,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普拉克索(批准文号H20140917)治疗,0.125 mg/次,3次/d。治疗1周后,增加用药剂量,0.25 mg/次,3次/d,持续给药8周。

1.4 观察指标

①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使用UPDRSⅢ(帕金森评分量表)评价患者情况,分数越低,患者症状越轻。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治疗3个月后,使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患者抑郁程度,分数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③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失眠。④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以及肌强直等症状,显著减少;有效:患者各项症状有所减少;无效:患者各项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有恶化趋势。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UPDRSⅢ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UPDRS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治疗3个月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UPDRSⅢ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UPDRSⅢ评分对比[(±s),分]

?

表2 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s),分]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头晕1例(2.9%),嗜睡1例(2.9%),未见恶心呕吐、失眠,合计2例(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3.1 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也称为震颤麻痹,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表现出静止性震颤、步态异常、运动迟缓等症状。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原因,分析其可能为:①年龄因素。帕金森在50岁以上人群高发,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发病率显著提高,年龄老化是造成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②环境因素。有研究指出,部分工业毒素和农业毒素,对帕金森发病有促进作用,如MPTP分子。③遗传因素。有研究指出,10%帕金森患者存在家族病史,目前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明,PARK1、PARK7等基因是常见致病基因。通过对帕金森患者的研究,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缺失或变性,造成多巴胺含量发生明显降低,患者出现乙酰胆碱功能亢进,运动力减弱,肌张力提高的症状。近年来发现患者脑神经系统中,多巴胺含量有明显减少,可能和患者行为异常、智力减退存在密切关联。

患者发病后,多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多从手指发病,频率为4~6 Hz,主要是粗大震颤,可逐渐扩展至四肢,口舌部最晚受到累及。患者静止时出现明显震颤,在紧张时加重,做动作后有减轻。随着病情进展,震颤症状会随时加重。其次多产生肌强直症状,患者屈肌和伸肌张力发生显著提高。患者进行肘关节、腕关节运动时,能够检查到阻力保持一致提高。若患者发生震颤,伸屈肢体能够感受到断续停顿阻力,称作齿轮样肌强直[1]。再者多数患者发病后表现出动作迟缓,随意运动减少,患者坐下时不能起立,在穿衣裤、翻身等活动中均出现困难。但受到手臂部肌肉强直的影响,造成患者上肢无法进行精细动作,如无法书写。部分患者出现姿态异常,由于颈部、四肢等部位肌肉强直,患者机体表现出特殊姿势,肘关节伸直、头前倾等姿态。患者转弯时无法保证身体平衡,走路或者转弯时,出现明显的平衡障碍,慌张步态也是帕金森患者的特征。也有患者出现口咽部运动障碍,讲话变慢,吐字不清等。同时存在较严重的精神症状,如抑郁症、思维迟钝等。

3.2 治疗方案

目前帕金森的治疗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利用药物保证患者体内纹状体乙酰胆碱以及多巴胺的平衡,改善临床症状。给予患者抗胆碱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肌强直以及震颤药物,对年龄较小的患者,具有突出疗效。给予患者金刚烷胺药物治疗,通过促进多巴胺释放,减少摄取多巴胺,能够让帕金森疾病震颤以及肌强直得到显著改善,对于轻症患者可单独用药治疗,具有良好疗效[2]。给予患者多巴胺替代治疗,可补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明显不足,在临床治疗中常见。如左旋多巴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但临床治疗需要从小剂量给药,视患者需求和耐受程度给药。左旋多巴能够显著改善症状,但不能延缓病程,患者若长期用药,临床疗效会发生持续降低,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难以保证临床疗效[3]。选择药物治疗方案,还需要控制要用药周期,早期患者无需进行特殊治疗,需要鼓励患者运动,若疾病对患者工作能力和生活产生影响,可给予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此外给予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也具有一定优势,对于药物不耐受、疗效较低的患者,使用帕金森药物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患者术后还需要适度服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丘脑毁损术、苍白球毁损术等,不能作为首选方案[4]。临床治疗常见康复治疗,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通过训练患者走路、语言和生活能力,逐渐恢复患者面部肌肉、手部肌肉等,让患者呼吸机松弛,逐渐恢复步态平衡,达到康复的效果[5]。另外细胞移植以及基因治疗尚处于动物实验和研究阶段,不能在临床上应用。

3.3 美多芭

在帕金森临床治疗中,美多芭是临床最常见的药物,其使用频率最高,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显著提高患者各项能力[6]。有研究指出,长期服用美多芭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但无法控制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会加速程序化死亡,引发不良反应更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临床疗效有待提高[7]。美多芭主要成分为苄丝肼和左旋多巴,作为一种神经递质,中间产物为左旋多巴,能够在酶作用下合成多巴胺,从而发挥出药理作用,让帕金森患者得到改善[8]。患者用药后,可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作用于脑部神经,促进患者分泌介质多巴胺。但长期用药,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率增加,限制其临床应用。

3.4 普拉克索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够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修复受损神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普拉克索是最为常见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吸收力和安全性上,具有突出优势[9]。治疗期间,借助于多巴胺受体,能够控制疾病,让患者心理健康得到改善,以提高患者健康水平。患者口服普拉克索后可快速吸收,用药后3 h血药浓度可达到最高值,期间患者正常饮食,不会对药物浓度产生影响,但会延缓药物吸收速度。作为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结合多巴胺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较高内在活性,对D3受体亲和力强,可直接发挥作用,让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10]。普拉克索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该研究显示,对照组治疗1个月UPDRSⅢ评分(31.05±5.37)分,治疗2个月UPDRSⅢ评分(27.91±3.62)分,治疗3个月UPDRSⅢ评分(23.38±3.54)分。观察组治疗1个月UPDRSⅢ评分(26.84±3.52)分,治疗2个月UPDRSⅢ评分(22.07±2.67)分,治疗3个月UPDRSⅢ评分(19.13±2.59)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联合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具有突出优势,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3.5 联合治疗

有研究指出[11],对PD患者给予美多芭单药治疗,临床疗效只能达到58.3%,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5%。研究指出联合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单药治疗,同时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由于PD发病是由于中枢神经合成多巴胺减少,通过补充多巴胺达到治疗目的。美多芭能够补充多巴胺,但是并不能阻止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出现坏死,甚至促进神经元死亡,造成晨僵、开关现象的出现[12]。而在这一层面上,普拉克索作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够结合多巴胺受体提高受体活性,延缓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保护患者神经组织,避免损伤[13]。同时普拉克索具有较高生物利用度,患者用药后可快速吸收,快速提高血药浓度,未见异常不良反应,得到安全治疗。该研究证实,对照组头晕1例(2.9%),恶心呕吐1例(2.9%),嗜睡1例(2.9%),失眠1例(2.9%),合计4例(11.4%)。观察组头晕1例(2.9%),嗜睡1例(2.9%),未见恶心呕吐、失眠,合计2例(5.7%);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似(P>0.05)。表明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有所保障,可在临床推广,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在临床上应用普拉克索以及美多芭联合治疗,能够保护患者神经功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14]。该研究显示,对照组治疗1个月HAMD评分(17.34±3.36)分,治疗2个月HAMD评分(14.35±3.19)分,治疗3个月HAMD评分(10.84±2.83)分。观察组治疗1个月HAMD评分(15.17±3.35)分,治疗2个月HAMD评分(10.25±3.07)分,治疗3个月HAMD评分(6.81±2.47)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联合药物治疗优势明显,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提高临床疗效。帕金森作为一种进展缓慢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病程可长达20年,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若诊断治疗及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对帕金森病患者给予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具有良好疗效,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改善帕金森评分,改善其抑郁情绪,联合治疗未见增加不良反应,在临床推广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普拉克帕金森多巴胺
正确面对焦虑
贪婪的多巴胺
一对一心理护理对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多巴胺不敏感型帕金森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Can We Ever Stop Thinking? 我们能够停止思考吗?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2013~2015年广东同江医院门诊抗帕金森药应用分析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患帕金森综合症的日子——一位匿名神经学家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