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三师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5-23 10:38冯博华王波林映山彭柳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共育科室医院

冯博华 王波 林映山 彭柳芬

摘  要 立足于产教融合,校医企协同育人,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医学临床、企业生产研发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融合工科专业、企业、医疗机构多方优势,多方共赢,开启校医企合作新模式。运用“三师共育”教学模式,优化专业课程群,力图在新工科背景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探讨适应时代发展的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 新工科;三师共育;医用X线机与CT成像设备;产教融合;校医企协同育人;实践基地;体验式教学;见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7-0010-03

0 前言

在新工科背景下,改革教学模式使之更加适用应用型大学的需求,从学生、教师、能力等方面入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提高验证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1-2]。充分利用并挖掘各种资源潜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完善自我的平台,是应用型工科院校提升学生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充分挖掘学校和社会资源潜力,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完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进一步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本研究团队立足于产教融合,校医企协同育人,以医用X线机与CT成像设备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突破口,以医学临床、企业生产研发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特色,强化基础,医工结合,运用“三师共育”教学模式,优化专业课程群,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产业生态,提升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时效与实效。

1 “三师共育”教学模式基本思想

教學模式改革需求  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基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改革的关键和抓手在于如何讲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以符合、对接实际医学影像设备技能需求。改革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主要包括:

1)医学影像设备在医疗器械中属于高值器械,在医院占一半以上资产值,就业产业前景好;

2)医学影像设备企业人才需求量大,要求学生具备相应实践技能;

3)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多措并举,克服传统课堂束缚,弥补实验室设备不足。

为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方向三个年级进行摸底调查,发现:仅27.2%的学生仔细阅读过专业培养方案,仅23.4%的学生事先了解所学课程;38.2%的学生主要通过上课听讲的单一方式学习课程内容,缺乏自主性、启发性、多样性的学习方式;46.5%的学生认为缺乏及时有效的实验验证,课程理论知识难掌握,说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技能的体验式学习有强烈的愿望。

构建“三师共育”培养框架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要求,为加强学生对医学影像设备的认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聘请校外实习基地(包括医院和合作企业)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课,同时联合企业工程师团队到校进行设备的现场操作演练和辅导,再以见习的形式在医院的相关科室内开展实践教学,实现校医企合作、共建共享、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清楚影像设备企业生产、维护等工作,以及医院实际使用需求,提升实践技能,做到知识系统化、操作正规化、技能熟练化的目的,达到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标准。

1)加强授课团队建设,构建课程教学实践基地管理体系。构建教学实践基地管理体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实践基地齐抓共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为提高课程实践教学质量,建立主管部门(如学校的教务处、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医院的科教科)、相关医技科室(CT、放射、介入等)、带教教师三级管理体制,明确制定各环节的任务和管理职责,使教学的组织领导、教学规范、教师职责、实习行为等有章可循,共同形成管理机构完整、职责明确、分工精细、责任到人、注重实效、保障完善的课程教学及实践基地管理体系[4-5]。

2)构建规范运行机制,编制统一教学与实践计划并严格实施。学校、医院、企业三方共同促进教学实践机制化,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规范要求和标准,以机制保障教学规范化运行,提高教学质量。三方共同制订教学与实践计划,结合行业的实际要求和本专业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一是内容与时间分配方面,合理计划学生轮岗或定岗实践;二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全程参与设备管理和维护,以及购置设备可行性论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

3)校医企共建三师团队,实现共育培养。医疗器械企业的工程师、医技科室技师和工程师对X线机和CT设备的全产业链及各关键分段包括研发、售后、操作、维修等比较熟悉,安排有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的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作为外聘教师,充实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并为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创造条件,提高成效。将外聘教师的实战经验引入教学,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给课堂带来更多活力。专业课程群负责人和专任教师主要致力于教学顶层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对课程体系、内容、模式等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教师、医技科室技师和工程师三方共同授课并指导实践,深入实施校医企协同的实习实训模式,形成互帮互学、互补共赢的学习氛围,吸取对方优秀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再用之于教学[4-5]。

4)优化考核方法。教学实践基于系、院的紧密协作,专家进课堂,学生下医院,此种模式对完善学生的考核体系提出新要求。对课堂教学的成绩考核,拟实行该课程教师团队分工合作,主讲教师(或专家)负责制。对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统筹在系,考核在医院,秉行实事求是的理念。将对学生的实践考核工作放在院方,根据实际表现由带教医生、工程师、专家作出相应等级评价,系方在这些评价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评价对学生作出考核结论。

2 “三师共育”模式教学实践

医用X线机与CT成像设备课程教学采用体验式教学,将实践、实战嵌入教学全过程。具体分三步进行:前期为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内容展示;中期为应用知识了解及设备实验操练;后期到医院实地实践。授课团队采取的是“三师共育”的师资配置,即:教师+技师+工程师。其中,教师指专业教师团队,技师指附属医院及实习合作医院的医技部门专家团队,工程师指合作医疗器械企业的工程师团队。“三师共育”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

前期理论教学  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聚焦授课内容中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确定焦点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指引下,学生在校内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专业教师以授课形式进行,同时聘请附属医院和实习合作医院的医技科室专家主任以专题课的形式介绍。

专业教师团队由本专业经验丰富的教授带队,联合八名专任教师对X线机、CT的原理、机械结构、功能电路,PACS系统以及故障分析、医学应用等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讲授。

外聘讲师团来自医院影像科、放射科、介入科等医学设备应用部门,对设备的需求、使用经验丰富。外聘讲师为学生带来应用层面的认识和终端市场对设备的需求,使得学生可以从中建立理论与实际的关联。

中期实验操练  聘请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教师亲自指导实践工作。工程师团队由合作医疗器械企业派出有经验的工程师组成,带实际临床设备、配件和耗材进课堂,现场操作演练和辅导学生。工程师团队对X线机和CT等设备的全产业链及各关键分段包括研发、售后、操作、维修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熟悉设备安装、验收、保养、报废技术鉴定等流程,购置设备可行性论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等。专任教师和工程师团队根据学生在实验操练中的表现分别给出等级评定,并选拔优秀学生外派到企业实习,加入企业人才储备库。

后期医院见习  经医院、学校双方领导协助,专业课程群负责人与医院相关科室共同制订见习大纲和具体实施计划,根据学生意愿和综合考虑,进行分组并设立组长负责制,由课程专任教师统一带队,在放射科、介入科、影像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五个科室依次轮转,完成相应学时。各科室由医院医技部门专家主任带队,指定带教医生指导见习学生。结束后,学生撰写见习报告,医技科室医师给出见习成绩评定。

校外见习内容与学校附属医院和合作医院联合开展,故主要实践环节在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在实践教学环节后期,学生、教师和带教医生根据运作情况对“三师共育”模式的教学效果作出整体评价。实践教学结束后,课程专任教师根据学生各方面表现、实验操练等级评定及院方给出的见习成绩评定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

3 实施效果及分析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回归,“三师共育”模式得到认可  通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方向三个年级进行调查,发现:83.5%的学生认为“三师共育”教学模式“非常不错”或“比较好”;88.6%的学生认为“中期实验操练”和“后期医院见习”环节对学习“有极大帮助”或“有帮助”,87%的学生认为对专业学习的难题解决有帮助;29.1%的学生希望延长见习时间,其中在各个班级中最高比例达到44.8%。

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互相促进  通过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实践技能对课程成绩的影响程度显著,正向影响课程成绩,相关系数为0.649。相关系数超过0.6,说明学生学习的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和课程成绩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由此说明专业知识学习和实战操练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也反映了“三师共育”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在“三师共育”“请进来,走出去”的课程新模式指导下,教师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成为实操内容的设计者和指导者;企业工程师和医院医技科室人员同时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将优质企业的师资、技术、实验设备等资源引入学校,将学生带到医院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融学习与实践于一体,实现变课堂为职场、转知识为能力。通过理论课程提升基本技能,通過实操演练提升专业技能,通过医院见习提升实践技能、沟通技巧及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提升职业素养,实现教与学良性互动。

多方共赢,开启校医企合作新模式  此教学模式首先在医用X线机与CT成像设备课程中试行,已日趋成熟完善,进一步推广到本专业课程群中,如MRI与医学超声技术、核医学与放射治疗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原理、医学图像处理及PACS等专业课,形成一个完整的全覆盖闭合课程体系建设。同时,此教学模式改革已与学校附属医院、省市级医院、合作医疗器械企业等有关部门取得共识,并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领导下得以顺利实施。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锻炼,加深了理论知识理解,提升了实操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企业和医疗机构在“三师共育”中将其培养和吸纳人才的工作靠前部署,学生还未毕业即被企业预定,初步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明旭.“三师制”模式在高校研究生培养教育中的应用: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1):158-160.

[2]李雪丽,陈艳,张振国.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7):

262-264,273.

[3]孙康宁,于化东,梁延德.基于新工科的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化培养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19(3):93-96.

[4]窦少华,刘春莹,王钦富,等.生物工程专业社会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微生物学杂志,2019,39(2):126-128.

[5]曹之然.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结果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7):111-116.

[6]程和伟,李章勇,王伟,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模式探索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18):60-63.

猜你喜欢
共育科室医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