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孤立

2021-05-23 12:19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非议小凡羞耻感

罗康,95后心理教师,西南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01

我是高二学生小凡。最近我又开始做噩梦了,梦见初中时的自己……那时的我成绩一般,家境一般,什么都很一般。初中生活无聊,初中生也不太懂事,可能看我出丑就是他们枯燥生活的唯一乐趣。一开始是有个男孩嫌我胖,不愿意挨着我坐,被批评之后,他就起头孤立我。接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在背后说我坏话,说我是老师的间谍(基于此,我完全不敢再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再后来,我的东西总是出现在垃圾桶里,还有人说要打我,我真的特别害怕。虽然这种噩梦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但现在的我依然很害怕别人的眼光和非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有同学在班上开我的玩笑,让我又想起了往事。

/小凡

TO:小凡

谢谢你的来信。首先我要告诉你,你初中时被孤立的经历,其实是社交拒绝,会带给人非常大的伤害。因为寻求群体的接纳是人类最为原始的本能之一,在受到群体的排斥时,被拒绝的羞耻感可能会一直潜伏在被孤立者的内心,在未来遭遇某些拒绝时,再次反扑。

所以当你听到班上的同学在开你的玩笑时,你下意识地就会想起过往的经历。当你以为或者听到同学在议论自己,那种痛苦不安的感觉就会向你再度袭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在遭受群体孤立时被激活的大脑区域,与遭受生理疼痛所激活的大脑区域(背侧前扣带皮层、前脑岛)高度一致。这意味着,被群体拒绝的心痛,跟生理上的疼痛区别不大。

因此,如果你正在为遭受非议而痛苦,建议你在一开始就严肃认真地澄清,并要求他们不能再对你进行诋毁。这并非小题大作,而是对自己负责。

02

罗老师,这次鼓起勇气来咨询,是因为我觉得自己被孤立了,这种感觉真的好难受。每次我一到回宿舍,本来还在说说笑笑的室友就陷入尴尬的沉默。任何需要分组作业的课堂任务,都没人愿意跟我同组,发课本、收作业也会直接略过我。课间运动,我就只能一个人站在队伍末端。我觉得大家似乎都带着或同情或奚落的眼神看我,即使没有谩骂、暴力攻击,那些萦绕不散的怪异眼神也足以令我窒息。我真的很想问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对我,难道我是一个透明人吗?我觉得好累啊!

/贝贝

TO:贝贝

来向我咨询过孤立问题的同学,都有相似的疑惑,那就是“他们为什么要孤立我”,或者“为什么偏偏是我被孤立”。他们与你有相同的遭遇,也很想为自己遭受的这一切找到一个合理的原由,久而久之,甚至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于是他们会问我:“我是不是真的很糟糕?一无是处?”

关于这个问题,我必须告诉你,孤立的理由,可能并不存在。

群体是盲目的,人性又极其复杂,在实施孤立的人眼中,可能仅仅是因为“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看不顺眼”或者“别人都孤立他,我只是没说话罢了”这样的“原因”。

你并不是透明人,只是当你被群体孤立时,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变得低自尊。这种情况下,被孤立者往往会难以自救。所以如果你正在遭受孤立,请记住:你并没有什么错,你只是待在了一个不适合的群体中。这时你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寻求父母或老師的帮助,如果真的觉得身心俱疲,那么不妨试试换一个环境,也许会有所改善。

03

在交朋友这件事上,我总觉得力不从心,可能跟我以前被孤立过有关吧。曾经,我的朋友们忽然就对我爱答不理了,我真诚地问过她们原因,但她们每次都笑着说“没有啊,没什么事啊”。就连其他同学对我的态度也变了,不管大事小事,对我都极其敷衍。我尝试过给大家带零食和水果,在节日送出祝福卡片,但回给我的并不多,而且很随意……所以导致现在我和朋友们一产生摩擦矛盾,都是我先道歉或者打圆场,即使我知道那不是我的错。我想问,为什么我这么贴心地对待她们,却还是找不到真正理解我、陪伴我的好朋友呢?

/乐乐

TO:乐乐

你现在的状态或许可以称之为“应激反应”。被孤立过的人在社交中对他人释放的信号往往会比较敏感,比如,一看到对方皱眉头,就会想“是不是我做错什么了”。

就像你表现的那样,为了得到群体的接纳,被孤立过的人开始一次次地取悦他人、讨好他人,虽然因此收获了社交,但其实并不快乐。你有没有想过,你应该调整自己的认知,学会爱自己,因为你自己的需求同样也很重要。要知道,需要牺牲自己的感受来维持的人际关系,是不健康的。

除了“爱自己”之外,你还可以试着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可以是学习成绩、强健的身体、兴趣爱好,也可以是榜样和目标,等等。与其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维护关系”上,我更建议你寻找一个自己的“专属领域”,当你成为了真正的自己,自然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你并肩。

猜你喜欢
非议小凡羞耻感
人的羞耻感从哪儿来
“暴怒”的背后,原来是“羞耻”
去春游
照片
制服一个哈欠
冷静对待别人的非议
冷静对待别人的非议
你永远不可能通过羞耻去真正改变一个人
关于非议
陷入羞耻感泥潭的高二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