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商业住宅地域性建筑设计创新与实践
——以莆田国湄领秀小区设计为例

2021-05-24 02:51崔育青
福建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莆田民居用地

崔育青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0 引言

如今在全球化浪潮中,强势文化的入侵,淡化了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引发了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的趋同,导致了建筑地域特色的沦失,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1]。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福建是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积淀深厚、保存相对完整的区域,近些年的建筑实践中可以看到众多建筑师执着走地域性设计道路的身影,他们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最大量的建造实践中,也就是高层商业住宅的建设中,地域性建筑设计经常变为一个宣传口号,所谓欧式、简欧、法式、新中式住宅小区遍布华夏大地,传承当地建筑文化的高层小区却风毛麟角,很难得到市场和大众的认可。2014年,我院中标承接了莆田国湄领秀住宅小区的设计任务,笔者有幸在中国民居建筑大师黄汉民先生的指导下共同主持了该项目的全过程设计,在新时代高层商业住宅小区设计创新实践中传承莆田地域建筑特色。

1 项目概况

莆田市国湄·领秀工程地块位于莆田秀屿区市政公园南侧,地块为长方形加一小方角,项目北面、西面、东面为城市主干道,南面为安置区,城市支路永祥街从用地中部穿过。基地处于莆田市秀屿区城市中心发展的重要位置,周边已经或即将开发众多具有一定品质的商业楼盘。随着城市用地的扩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该地块的区位优势得以日益显现。

莆田市国湄·领秀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91 381.89 m2,用地性质为商业、居住用地。计容总建筑面积244 473.9620 m2。由17栋住宅建筑、沿街商业、配套公建等内容组成。地块由四个小地块组成,地块一用地面积约22 442 m2,用地性质为零售商业、住宅及配套设施用地;地块二用地面积38 207 m2,用地性质为零售商业、住宅及配套设施用地;地块三用地面积约28 922 m2,用地性质为零售商业、住宅及配套设施用地;地块四用地面积为1806 m2,用地性质为零售商业用地;根据《莆规证〔2014〕37号》文规定:同意四个地块指标综合统筹使用,如图1所示。

2 项目设计定位

回归现代主义的理性空间,追寻现代化的轴线布局与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以兼备开放、优雅、和谐、舒适、兼容的莆田地域性风格,成为新莆田地域特色人文住区,使居住者对城市和住区产生情感归宿和认同,多层次围合空间使住户在住区中能消除工作的疲惫,忘却都市的喧闹。造型取莆田地域特色建筑的设计意向,在建筑色彩、建筑细部、材料、装饰等方面进行提炼、整合,并融入到当代建筑功能之中,融合现代建筑的材料与设计手法,创造融合现代功能需求的现代造型意向。

3 总平设计原则

由于基地坐北朝南形状方正,总平设计纵横两条轴线串联整个小区,总体结构清晰明了,15栋高层建筑有韵律地布置在两条轴线旁,中心花园设计折形回廊,营造出中国园林中的照壁、前庭后院、边庭的空间感,建筑布局方正均衡又营造出细腻的空间变化,超大间距使高层主体建筑有了完美的展示观赏面,如图2所示。

图1 规划总平面图

图2 规划结构分析图

4 建筑造型设计

莆田地方民居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的印记,是东西方文化兼容并蓄的结晶。红砖白石外立面布满装饰的莆仙民居明显可见华侨文化的影响。莆田民居特有的双曲屋面、中轴对称的三段屋脊,脊部高耸两端翘起、屋顶“重槽”做法(图3)以及墙面的红砖组砌和拼贴,尤其是砖石混砌的“丁石”墙面,具有浓厚的莆田地方特色,如图4所示。

图3 莆田民居典型屋顶型式

图4 莆田民居细部

莆田民居最显著的地域性表现在其独具特色的屋顶形式。屋顶或歇山或悬山,通常分三段处理,中段最高,两侧对称跌落。屋面呈双曲面翘起,端部升起明显。仿如弓形的屋脊勾画出曲线形天际轮廓,优雅醒目独具特色。瓦屋面在两端升起的最高处加贴红色地砖,形成与众不同的屋面形式[2]。

图5 单体住宅设计效果图

图6 单体住宅实景

图7 小区实景鸟瞰

作为现代化的高层居住建筑,在表达莆田地域风格概念时,尝试先把莆田民居最有特色的形式进行提炼和简化,也就是先有个原态模仿,延续传统原味。所以屋顶的比例是重中之重,综合考虑了街区、城市、小区内建成视角,最终将坡顶和主体的比例确定为1/12左右,坡顶并不是纯粹模仿的形式,而是保留坡顶的意,由横向格栅重构衍生而成,也就是将传统的元素进行变异,达到一个新形态的衍生。从方案阶段的效果图(图5)和建成的效果图(图6)及城市远景效果(图7)看,屋顶比例和墙面色彩搭配比例达到了预期效果,如图8~图9所示。

图8 立面图

图9 屋顶大样图

图10 建筑局部实景1 图11 建筑局部实景2

莆田民居主色调以红砖色为主、红白相间,在高层建筑的色调比例分配上,我们将主体建筑的上端大约1/4建筑高度的部分设计为白色为主红色点缀,下部则以红色为主,白色线条点缀分色。建筑主体除屋顶外分为3个大段,每个段又按照其所处位置分为几个细层次,在建筑近人部分的低层段着重细节处理,我们按照莆田多层民居的处理手法将底部这段分成披檐、主体和勒脚段处理,增加了人视角度可见的小坡面,并且在横向的界面设计有韵律感的错落变化,使建筑在大分段和小分段上都有精巧的细节可以观摩。(图10~图11)莆田民居夯土墙外皮通常砌筑红砖护墙以防水,并规则的镶嵌小条石拉结,这种出砖入石、红白相间的外墙是莆田地区独特的做法,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在建筑低层的山墙处,将这种做法引入,形成了颇具标识度的山墙形象。

莆田民居外立面细部装饰丰富,常见有山花、墙面漏窗、砖雕透雕等。提取了部分意向元素,进行简化和叠拼,表达象征隐喻,以形表意,以神会意,体现莆田文化的神韵,如图12所示。

图12 建筑局部实景

图13 小区会所效果图

作为一个新建的商业住宅小区,在集中表达莆田地域文化的前提下,在小区的主入口、中心会所及景观构筑物的设计上(图13),将时代感注入,同样是红色为主白色点缀的调子,加入钢构、玻璃的元素,采用叠加、抽象的手法进行表达,红色的格栅和玻璃在深棕色金属明框的限定下,映衬蓝天,给小区增添了现代感。

5 景观设计

高层住区的近人尺度景观设计尤为重要,该项目的景观设计延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目标,彰显莆田海滨邹鲁、科举名邦的书香文化气息,以现代化的轴线布局加上体现传统文化的细节设计和具有艺术匠心的雕塑、水景、景墙营造精致灵动的社区氛围。在入口形象区设置为一重空间,以开放的形象展示出入口的仪式感和尊贵感(图14),在中心花园处设置为二重空间,以半围合的形态藏风纳气,形成四水归堂的布局,在宅间花园,形成私密的三重空间,也就是各个主题宅院。区内景观节点形成九院六境,主轴线连串流园、汇园、四宜园,再串起畅园、康园、谐趣、凝翠、涵芳、绿野四园,达到高华淡泊、心生大境的意境;项目区内圈底层附属建筑色调呼应景观意境,为暖灰色调。

图14 小区入口景观透视

该项目历时六年,现已基本建设完成,在莆田秀屿区成为一个显眼的标识性居住区,达到了设计师对莆田文化表达传承的目标,也给业主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 结语

传统与现代相辅相成,伴生存在。新时代地域特色建筑提供的传统与现代的冲击力比任何事物都来得切实与激烈,只因它实实在在包裹着曾经与当下的活态生活[3]。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对比带来的冲击力。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并非狭义地指民居建筑的直接抄袭,而是广义地指它的建筑创作价值,即对它的创作手法、创作思想的再利用[4]。建筑师是一个需要不停学习不断思考与反省的职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时、应地、应景、应人地去思考建筑[5],也是该项目设计过程中带给团队的深刻感受。从地区中寻找原型,发掘建筑地域性内涵和属性,用理性思维和艺术审美相结合,有效运用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尺度下探索与追求如何创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新建筑,对于生活在沉淀了浓厚历史文化的福建地区的建筑师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特别敬佩黄汉民大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对建筑形体比例和细节兢兢业业地进行探讨研究指导,无数次的自我否定和草图推敲,在民居细节设计如何写意和体现时代感并且如何在高层建筑比例上去表达的把控功力,令项目组成员受益匪浅。

猜你喜欢
莆田民居用地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莆田闹元宵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