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SWOT分析与未来审视

2021-05-24 02:36杨钰婷张积林叶丽诗
福建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承包商工程施工

杨钰婷 张积林 叶丽诗

(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1)

1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概要

1.1 工程总承包模式定义

工程总承包模式按不同组合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DB模式(设计-施工)、EP模式(设计-采购)、PC模式(采购-施工)以及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其中,较为典型的为DB模式和EPC模式,作为典型代表之一的EPC模式又被称为“交钥匙”模式(Turnkey),盛行于国外的实践之中,近几年我国也加大力度推行其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运用,成为较为典型的管理模式[1]。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工程总承包模式,具体是指业主方委托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按照合同条款实行全过程承包的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承包商对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组织协调全面负责,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如表1所示。而对于业主方来说,其只需提出发包人要求,仅与承包商签订单一合同,大大减少了组织协调所耗的时间与费用。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管理核心是发包人要求与限额设计。具体来说,发包人要求指构成合同文件组成部分的名为发包人要求的文件,包括招标项目的目的、范围、设计与其他技术标准和要求,以及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对其所作的修改或补充。限额设计是承包方按照投资或造价的限额进行满足技术要求的设计。发包人要求是限额设计的基础,限额设计是发包人要求得以实现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表1 传统建筑模式与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区别

1.2 我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历程

基于EPC模式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有关政策和法律规范性文件的颁布而不断向前推进,可以将我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分为3个发展历程[2]。

1.2.1 引进萌芽阶段(1984-2002年)

随着相关法律与政策的颁布,我国开启了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探索之路,学习经典案例,同时实践于化工行业建设项目中,要求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管理公司转型。1987年《关于批准第一批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试点企业有关问题的通知》总结了其工程建设中的管理经验;1997年,我国的《建筑法》明确提出倡导实行工程总承包模式。

1.2.2 推广发展阶段(2003-2013年)

在工程总承包推广发展阶段中,我国主要通过相关法规文件的颁布进一步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实践领域,加快其于国际工程项目承包模式以及管理方式接轨。2007年《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行铁路行业实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2012年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初步规范了我国工程总承包招标行为。

1.2.3 全面提升阶段(2014年-至今)

在工程总承包全面提升阶段中,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推行力度,加强工程总承包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规范总承包管理。2016年《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工程总承包企业要高度重视工程总承包的项目经理及从事项目控制、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2019年5月住建部和国家发改委又联合发布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并要求其从2020年3月1日开始执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政策频出之下呈现出火热的发展趋势。

2 我国EPC工总承包模式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S)

2.1.1 有利于实现工程建设的高度组织化

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实行的是碎片化管理,业主实行平行发包,分别与施工、设计、采购、勘察签订合同,工程难以高效组织。此模式下,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生产过程连续性差;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脱节,技术与管理不能统一,不利于资源整合。而EPC模式下,工程总承包实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发挥总承包方的统筹协调能力,使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实现高度融合与无缝衔接,有利于优化组织结构并形成规模经济,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建造模式与EPC总承包模式的五方主体关系区别

2.1.2 有利于实现成本最低化

一是在费用控制方面,EPC模式采用总价包干,对于业主来说,早期的投资成本可以得到保证,在限额设计下,强化总承包方的设计责任,可以将“投资无底洞”消灭于工程发包环节。对工程总承包而言,可以将各参建方目标统一到项目整体目标中,能以整体成本最低为目标。二是在合同方面,EPC模式下的项目采用一次招标,实行整体性发包,可以大幅度降低招标成本。

2.1.3 有利于实现工期最优化

相对与传统建筑模式下的按图施工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大量变更而言,EPC模式采用深化设计、统一管理,只要把关键路线控制好,做到深化设计、穿插作业,可以极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有利于实现工期最优化。此外,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通常采用总价合同,对于后期价格变动,承包商得到补偿性费用的可能性甚小,工程要求的工期与最终价格的确定性程度更大。

2.1.4 有利于实现整体效益最优化

EPC模式下,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实现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提升项目整体效益。对于总承包商而言,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业主方全权委托总承包商进行项目建设与管理,业主干预相对较少,有利于发挥总承包商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以使项目增值。而对于业主方而言,业主方仅仅与总承包商一方签订合同,相对于传统建筑管理模式的多方合同管理,大大降低了业主方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减少了其协调的时间与费用的投入。

2.2 劣势分析(W)

2.2.1 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较大

EPC模式下,项目的质量、效益取决于承包商的经验以及管理水平。EPC采用总价包干,对于承包商而言,在招标前各种资料以及整个工程的设计图纸还没完全整合,会阻碍下一步工作,如果在后续价格有所变动的情况下,也只有少部分工程可以得到费用补偿,这给承包商带来很大压力。

2.2.2 工程总承包商能力不足,在实践中EPC模式“换汤不换药”,难以形成企业核心能力

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推行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运用,但在实践中,真正具备设计与施工深度融合能力的承包商企业甚少,工程总承包商能力不足,尤其是综合人才极度匮乏,是导致EPC模式在实践中难以全面开展的根本原因。在实践中,不少总承包商惯用传统建筑管理模式,对于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运行只是将设计与施工简单机械捆绑,不仅没发挥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优势,甚至加大了其运营成本。

2.3 机会分析(O)

2.3.1 政策环境的优化

国家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我国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近几年我国相继颁布相关政策与法律条文,加大工程总承包的推行力度,对工程总承包管理进一步规范,同时倡导建筑业朝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发展,注重提升工程的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有效拉动内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为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扶持,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2.3.2 EPC工程总承包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一是政府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工程总承包实现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管理,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二是承包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迫切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承包商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实现深化设计、集中采购、统一管理,以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如图2所示,2015~2019年EPC项目中标数量缓慢增长,增速持续放缓。2019年,全国EPC项目中标数量29 356个,比上年增加了6038个,增速为25.89%,比上年下降了30.01个百分点。EPC的市场需求大,前景比较乐观,处于加速推进但仍未全面铺开的阶段。

图2 近五年我国EPC趋势分析

2.4 威胁分析(T)

2.4.1 法律规范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近年来为了推进工程总承包的发展,相继颁布了不少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这对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些文件普遍存在“提倡性多,强制性少”,缺乏统一规范,甚至一些具体应用措施和我国现有法律之间存在交叉和冲突。此外,虽然目前工程总承包模式“炙手可热”,但不少企业在实践中也只是简单地机械捆绑,缺乏规范的操作。我国法律不够完善,还需进一步改进。

2.4.2 市场基础相对薄弱

我国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推行的,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政策推动,但目前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真正具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企业相当少,并且在项目交易中存在价格过高的现象。正因为配套不完善、交易成本过高、制度供给不足,EPC模式在市场的认可度不高。

图3 我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SWOT分析

由以上对我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SWOT分析以及比较分析,如图3所示,相对于传统建筑模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管理,有利于资源整合,具有管理效率高、整体效益大等优势,有助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但同时,其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企业规模以及市场整体规模相对较小等。我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尚处于整体提升阶段,远景较好,但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市场基础相对薄弱,需要政企双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3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未来审视

3.1 强化法律支撑,加强监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

当前,EPC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尚待完善,现有的EPC项目管理规范及相关文件在法律层级上“提倡性多,强制性少”,甚至一些具体应用措施和我国现有法律之间存在交叉和冲突,企业运行也多是把设计-施工简单相加、机械操作。当前,推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制定高效、统一、规范的法律体系势在必行。笔者认为,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涉及到各行各业不同的项目,在推行EPC模式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各行业EPC模式运行经验的总结,寻找EPC模式运行的共性,以制定出更高效、更规范、更统一的法律为支撑,为EPC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应当加强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加大违法成本,以提高EPC模式的管理质量、经济效益以及管理效率。

3.2 培育龙头企业,以点带面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当前具有EPC管理能力的企业相对较少,给EPC模式的进一步推行造成很大障碍。笔者认为,政府可以从大型企业入手,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协同发展的路径,培育一批具有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引领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提升工程总承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具体而言,“点”指在一些重点企业建立一支全新的专业化、协作化、产业化的工程总承包队伍,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面”则是通过建立这支专业化工程总承包队伍的探索和实践,来影响和带动全集团乃至全行业的发展。

3.3 重视能力建设,加强人才培育,提高市场基础

当前,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市场基础薄弱,社会认可度不高。笔者认为,归结其原因,是企业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不成熟。我国工程总承包的整体人才建设相对落后,既懂设计,又懂采购与施工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推行工程总承包的发展,关键在于加快EPC项目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人才队伍质量,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重点是培育企业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特别是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组织管理能力。

3.4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智能化、信息化、一体化、标准化水平,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以使工程项目取得质量更好、进度更快、成本更低的成果。具体而言,首先,EPC项目应当注重深化设计,树立全过程设计管理理念,以免后期大量的设计变更拖延工期,增加施工成本。其次,EPC项目可以建立供应链思维的资源库,通过信息化系统完善资料信息库,制定采购规则,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在限额设计的前提下,提升采购创效能力,将设计与采购相融合。最后,加强伙伴关系动态分类管理,适应企业发展战略需求,实现利益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项目设计-采购-施工高度融合,实现项目的增值目标。

4 结语

与传统的建筑模式相比,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但其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对于国家而言,政府应当注重各行业EPC模式运行经验的总结,寻找EPC模式运行的共性,以制定出更高效、更规范、更统一的法律为支撑,为EPC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对于承包商而言,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承包商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充分发挥EPC模式的优势,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降低工程项目成本,以提高产品品质,提高用户满意度。

猜你喜欢
承包商工程施工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运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基于CONS的项目各阶段承包商风险研究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国内外企业承包商管理与实践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子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