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作品中的地域性视觉*
——以鱼通地区画家的作品为例

2021-05-25 16:31刘爽刘童成
艺术品鉴 2021年12期
关键词:大渡河油画创作

刘爽 刘童成

丁亚平在《艺术文学化》一书中提出,艺术作品不是决定于人们内在的、心理上的种种力量和原因,而是要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艺术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受到地域环境、时代等影响。因此,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想体现其独特价值,就需要很好地融入地域文化、时代特色。

一、独特的地貌

鱼通地区自古是汉、藏、羌、彝等民族接触与碰撞的前沿地带,处在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区域内,茶马古道的途径之地。此处各民族之间互动频繁,彼此之间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各族文化随着人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块土地上传播、吸收、交融。经过数百年的交流融合,鱼通人塑造了兼容并包的气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艺术。

坡陡谷深是鱼通最典型的地貌特征。鱼通地区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地质运动活跃。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形成了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在横断山脉的中间地带切割出了深邃的沟壑峡谷,一条条气势磅礴的河流奔腾着呼啸而过。在此地貌下,有些村落临水而居,更多的村落是位于峡谷两旁的山峦上。整体上来看,村落的房屋主要是碉房结构,建筑带有藏式传统和汉地风格。此外,鱼通地区海拔较高,山顶与山脚、白昼温差大,植被层次分明。远眺可以看见皑皑雪山矗立于蓝天下,清新明亮。特殊的地貌形成了鱼通地区独特的景色,为画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同时也孕育出许多著名的画家。

二、鲜明的视角

地域不同会使画家在创作时产生地域特色的视觉差异。地域性往往通过地理风貌和文化风俗习惯对画家的创作产生影响,促使不同地域的画家在绘画创作方面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形成特定的表现风格。不同的地域环境在画家的绘画创作中可以表现出多种可能性的地域自然之美。鱼通地区一边是邛崃山脉,一边是大雪山山脉,大渡河深切河谷,在地域上非常有意思,当地人是基于这样一种地形地貌来生活。当代画家王小录、杨波、刘童成等都曾在鱼通地区写生创作,并结合自身的创作喜好、技巧从不同角度对该地区进行了展现。

(一)油彩写山村

图1 一片绿洲

图2 小镇街景

鱼通地处高山峡谷地带,河谷气候,冬暖夏凉,是个非常温润的地方。王小录先生长期生活在鱼通地区,擅长绘画,在油画创作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其创作于2004年的《大渡河畔之一》,就是以大渡河畔的鱼通风光为主题的油画作品,体现了鱼通地域山川的特色。这幅作品参加了由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画研究院、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油画风景-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并收录在由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作品集里。《大渡河畔之一》主要通过大面积的灰色调表现层层高山,山势从近处低缓的山坡慢慢向高远延伸出去,使用刮刀形成的笔触随着山体和蜿蜒的大渡河由实变虚,逐渐将视线推远。近景中描绘了山体滑坡留下的痕迹,用蓝灰色表现;不远处临水而居的村落呈现出一片绿色,河水用了蓝色,与山体的灰、沙滩的白灰色构成了峡谷地带宜居的画面。

油画作品《一片绿洲》(图1)是王小录先生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生动地描绘鱼通春天的地域视觉形象。这幅作品参加了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收录于由民族出版社2005年9月发行的作品集。作品采用对角线构图,山体、河流以及河滩都呈相向的对角线式倾斜。整幅画采用俯瞰的视角,以大渡河畔的姑咱镇背后的山脉为基点向山下眺望。两面的高山因光线的不同色彩有明显的变化,从近处视点出发山体由很暗的蓝灰色在光线转变下与向下山体截然分开,下面的山体灰色中带有黄褐色、红色等暖色。对面的高山色彩由高处的暗蓝灰到山地近水层面转为浅蓝灰。山下是川流不息的大渡河,蜿蜒流淌着,河水是相对纯净的蓝色。在大渡河的右边有一大片绿油油的庄稼地,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鱼通人习惯于依水傍山而居,方便进行农牧生产。作者在画面中通过画笔的裂痕和特殊的肌理效果,生动地描绘了鱼通地区山水交融的特征。

王小录先生以大渡河畔鱼通地区为蓝本创作的《深冬》 《深秋》 《山乡随笔》等分别入选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2011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作品展,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展现了鱼通地区的地域特征,表达了其对这块土地浓浓的热爱之情。王小录先生的油画风景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地域性风土人情及独特的本土精神。他以鱼通地区的生活为原型,求真的艺术精神,表达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文精神。将真实的大渡河畔鱼通人民的生活以个人的视角展现出来,不仅受到文艺界的认可,也被大众欣然接受。

(二)水彩展风情

运用不同的地域视角描绘异样的山村风情。大渡河畔藏、彝、汉等众多民族混合聚居在一起,形成了很多具有古风特色的民居,这些都成为画家笔下的重要题材。

鱼通地区是杨波先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他对当地的民族风情了解得甚为透彻,更是目睹了鱼通地区的变化。杨波先生多年来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经常在大渡河畔采风与写生。淳朴的民风,古老深沉的地域文化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创作的水彩画——《大渡河沿岸的鱼通小镇系列》,以严谨而朴素的方式描绘了原始生态民族的民居。小镇系列描绘的就是大渡河畔的鱼通地区,画中以大面积的白色为主,掺加少量的蓝灰等颜色,勾勒出鱼通小镇傍山而居,楼房林立、高低错落有序,道路蜿蜒,纵横交叉,由近及远。远处的高山层峦叠嶂、雪景若隐若现。他把对自然的直接感官与色彩的冷暖变化相互结合,以看似随意的取景,实则准确地把握住对象的特征,用简洁的语言把变换的光线与大地上景象生动记录在画面上。画面深沉、温馨、淳朴富有内涵的特点,作品中充满了艺术家对这片土地的浓厚情感。

《小镇街景》(图2)杨波先生绘制的另一幅佳作,描绘的是鱼通地区的姑咱镇。姑咱系藏语,汉语译为“江南”,故而姑咱镇有“康巴江南”之称。这里山水秀美,环境保护得很好,气候宜人,是一个适宜于人居住的好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此地的帮扶,以及当地人数年的努力,姑咱镇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楼房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已经呈现出了小都市的风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杨波先生将透明流动的色彩与沉着厚重的审美取向相结合,塑造了具有鲜明地域性的作品。

(三)套色刻春秋

刘童成先生作为版画界的新秀,他来到大渡河畔的姑咱镇工作以后,位于四川民族学院旁边的若吉村,是他天天都可以看见的小村子,小村子近年来变化很大,触发了他很多的绘画创作灵感。《山川一片蓝》是他创作的一组画,画面共由四幅小版画组成,创作灵感就是身边的小镇小村,吸收大渡河的灵气,把日常所见的村落小景化做一幅幅趣味十足的小画。《山川一片蓝》系列作品采用的是套色木刻创作而成,整组作品细密精致。颜色以黑色、白色、蓝色为主,辅以黄色。冷色构成的画面,凸显了天之蓝、雪的纯洁,呈现出一幅清亮的风景画。作品中布满了一组组相互穿插的绵密线条,经套版印制之后构成了复杂的线阵,每一层线条相互衬托,色线交叠;在流动的线条中有一些特殊的符号,那是艺术家赋予木刻版画的生命。宁静的天空与流淌的河水、曲折的道路,动静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观者深深地被画面所吸引。当下社会环境相对安宁,经济发展迅速,版画创作为武器和歌颂手段的历史使命隐退,把握住时代和地域特色进行创作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刘童成先生在进行版画创作时以自己的亲身感受为主题,选取身边的村落为题材,赋予了鱼通地区的村落新的生命力。

三、结语

鱼通地区经过历年的发展和变迁,拥有自己的文化和地域特色。艺术家在针对这一地区题材上的选择越来越个性化和世俗化,表达形式上也更为自由,更接地气。绘画创作,即便是面对同一题材,不同的艺术家对于事物的感悟与见解是不同的。因此,艺术家的绘画表达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以鱼通地区为视角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的画风带有大渡河畔山水的气势,雄厚、奔放、质朴,但也同样蕴含着画家细腻、含蓄的情感。艺术家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不拘泥于既有成分,大胆创新,将画作与时代浪潮相结合。

猜你喜欢
大渡河油画创作
万类霜天(油画)
大渡河流域降水时空变化及环流特征分析
大渡河流域乡村产业融合优化途径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岁月长又长》(油画)
岷江同大渡河相会乐山
创作随笔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