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汤江云的山水画

2021-05-25 08:25张国君
公关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画院文脉美术家

汤江云 艺术简历

汤江云,字易之,昀儒,飞羽。1963年生,山东嘉祥人。1985年师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吴绍人先生。1992年受教于北京画院著名画家贾浩义先生,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画院国画院研究员,河北省美术创作中心创作员,河北省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河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长城书画院画家,首博书画院特聘研究员。

先后在日本、韓国、北京、武汉、绍兴、深圳、秦皇岛、廊坊、石家庄、张家口、广州、上海、山东、内蒙古等地举办个展及联展。2009年至2019年参加河北画院组织“走进太行”采风写生展览系列活动,作品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美术家个案研究—汤江云》。

中国山水画自宗炳提出“以形媚道”“卧游山水”的理论以来,产生了很多有价值的山水画理论。其中荆浩提出“图真”的理论,要求画家要把握“物象之源”,即物所得以生之性,也就是事物本身特有的特征和神态,为使达到图真的目的,则要把握绘画的六要法则,“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这些理论指导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的创造,对传统的理解和继承已经成为画家们最基本的追求。

汤江云的山水画作品有着传统的文脉,无论从作品的谋篇布局,立意构图都可以看到对山水画文脉的传承,笔墨生动,气韵灵动,尤其是在笔墨的运用上轻松地体现出画家的控制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画进入大艺术概念的语境中,画家们自觉地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从而打造自己的山水画个性语言。观汤江云的山水画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努力,力求使作品散发出个性气息。汤江云在多年的探索过程中,在不断地确立自己的艺术语言。其中在画面里使“精微”与“广大”并存就是他明显的个性追求。论语中有“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其中“尽精微”即达到精深微妙的境界。“尽广大”即含量广而大。用“尽精微,致广大”来形容汤江云的山水画作品是极为贴切的。所谓“尽精微”就是精到细致的细节处,他的作品无论是群山中摇曳多姿的树木,或是远处浩渺烟波中的一叶小舟,或是隐匿在苍翠群山中的亭台楼阁中的道人……作品的细微之处使画面有了可以玩味的细节,无形中给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如果只有细微,画面无疑会有繁琐之嫌,但对画面浩大空间的营造,与细微精致的局部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起到视觉上的平衡,即使他的作品是对全景式的大山大江的表现,但也不失对局部近景的描绘,就在这一张一弛,一远一近的策略中达到了作品和谐的审美把握。

近年来,汤江云多次参加重要展览和活动,多幅作品被收藏,成绩斐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出版了《汤江云山水画集》。所有这些成绩,都源于画家对艺术的执着和坚持,低调,朴实,厚道的为人。艺术作品的审美品位取决于艺术家的人格品质,古有“画品”如人品之说,谢赫把绘画作品“不备该形妙,颇得壮气的作品为上品,那些“乏于生气”的作品视为末流,在我看来汤江云的作品不乏上品之气韵。

PR

(作者简介:张国君,河北画院原院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史馆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猜你喜欢
画院文脉美术家
第三届广西青年美术家作品提名展作品选登
4 0位老朋友的寄语
《逆行者》油画
广西美术家抗击疫情美术作品选登
小榄美术家协会建会35周年作品展作品选登
丁酉年腊月十九黄州寿苏会
文脉
曹文轩说“文脉”
画院画家,真成了“印钞机”?
建国以来官办画院情状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