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科竞赛高质量发展的校院两级制度体系建设

2021-05-26 09:44邱剑勋
科教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制度体系组织管理学科竞赛

邱剑勋

摘 要 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以及相互学习能力具有显著作用,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学科竞赛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经费支持不足、竞赛组织运转不顺畅的现象依然存在。论文分析了学科竞赛制度体系的缺失,并提出从学校、学院两个层次进行制度体系建设,以促进学科竞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科竞赛 校院两级 组织管理 制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2.003

System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and School to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QIU Jianxu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5)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form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veloping college students' abilities of innovation, practice, entrepreneurship,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mutual learn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many problems have emerged, such as instructors with low enthusiasm for competitions, insufficient financial support and unsmooth organization of competition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lack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that the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from school authority and subordinated institutes,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with high quality.

Keywords discipline competition; two levels of university and school;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system

自《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教高[2007]1号)中提出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明确把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来,[1]各高校都认识到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开始组织和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要求引导学生理性参加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效果,2019年、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进一步巩固了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三大赛事为引领的一系列水平较高、规模较大、对学生培养质量促进较明显的学科竞赛的重要地位。

1 学科竞赛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高校常规的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课程,大学生坐在课桌前洗耳恭听。知识的传授主要依赖课堂学习质量。每学期特别是低年级学期需要完成将近十门课程的学习,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课堂学习课下复习”的培养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和高校毕业生座谈时提出的“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的讲话,深刻体现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教高司函(2017)6号)中提出对工程科技人才的新要求,需要中国高校加速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学科竞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4]

1.1 學科竞赛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科竞赛需要大学生运用课本知识与课堂所学进行作品设计和制作,锻炼了大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都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充分吸收课本知识后,用理论指导实践,完成实际的或实物的设计与制作,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

1.2 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大学生学科竞赛的主要目的之一,几乎所有竞赛项目都追求设计新颖、作品创意、思路创新。在逐级推荐和评选过程中,全面形成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竞争创新氛围。学生如想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必须要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努力钻研,敢于想象,勇于突破,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思维,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3 学科竞赛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学科竞赛是磨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不乏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机器人大赛之类以学生实际操作为内容的竞赛项目。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均设置了大学物理实验、四大化学实验、电工电子实验、专业实验和工程实践等课程,其中大部分实验也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但这些实验项目大多是为了验证课本中学到的一些知识点,操作步骤固定,实验现象唯一,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作用有限。实操类学科竞赛是对学生实验实践课程的高度提升,以追求作品的质量更高、效果更完美为目标。学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头脑思维、身体协调性和仪器设备操作高度统一和融合,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磨炼意志力的目的,为打造大国工匠的奋斗精神和精湛技艺奠定了基础。

1.4 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引领的各类大学生创业大赛呈现快速增长的大好局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实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工业设计大赛等也深入大学校园,与大学生深度对接。各类创业大赛的举办,使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就可以接触商业世界,学习创业技能,培养创业意识,训练创业思维,为日后创办自己的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创业大赛点燃了具有优秀创业底蕴学生的创业火花,各高校都涌现出在校期间或毕业后马上就创办了企业的优秀毕业生。在“互联网+”大赛的省赛和国赛上出现许多年营销额过亿的年轻企业,足以证明创业类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巨大作用。

1.5 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相互学习和交往能力

学科竞赛是一个大舞台。各类学科竞赛少则几十所、多则几百所高校同时参与,“互联网+”、挑战杯更是创造了上千所高校参赛的壮观数据。比赛过程中,来自天南海北诸多高校的大量优秀学生汇集在一起同场竞技。大家既是战友,又是对手,为了同一个目标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志同道合的各校学生汇集一堂,为大家促进了解和相互学习提供了机会,增强了学生交往和交流的能力。

2 学科竞赛组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5]

2.1 学生参赛积极性较高,指导教师的数量较少、指导愿望不强烈

在各类学科竞赛的大力宣传和广泛渲染下,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学科竞赛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学生自发参赛的积极性很高。相对比的,教师指导学生比赛的愿望并不强烈,经常会出现无人指导学生项目的困境。究其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教师认为指导学生竞赛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高校中依然存在,各高校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论文有较高的奖励,在职称、岗位评聘时科研工作也是主要的衡量和指标。指导学生竞赛,需占用较多时间与学生一起打磨高质量作品,而各高校对一般级别学生竞赛的获奖奖励较低;对于奖励较高的“互联网+”大赛,则需进行层层选拔,如能获得国奖,也可谓万里挑一。指导学生竞赛的获得感较低减小了教師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竞赛内容超出教师的专业范围,教师指导有难度。对于创业类比赛,最终获奖的一般是创新性、实用性和商业推广、运营计划完美结合的项目。对于理工科教师来说,能够指导专业领域内的产品与技术创新,对于商业推广和企业计划往往是盲区。对商业领域的陌生感也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

2.2 经费不足,学生的训练和作品质量无法保障

对于实操类学生竞赛,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完全取决于日常的训练程度。相关设备的购置、训练材料的消耗必然存在。对于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涉及产品创新和推广的,也需要实物作品进行反复设计、组装和制作,其中不乏昂贵的高科技产品。学科竞赛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各高校的经费支持情况不尽相同。少数高校能对学科竞赛全数支持;有的高校会对竞赛划分级别,只支持级别较高的竞赛;有的高校会从学院角度进行支持;也有的高校则完全没有经费支持,由指导教师协调解决。充足的支持经费是学科竞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前提,经费不足将影响学科竞赛的可持续发展。

2.3 学科竞赛组织不系统,运转不顺畅

学科竞赛是一套复杂工程,涉及前期宣传、学生招募、教师指导、创新设计、操作训练、作品升华、训练场地、经费保障、设备维护、耗材管理、校级预赛、学生安全、交通差旅等一系列琐碎的环节,与学校主管部门、二级学院、实验中心、专业教研室均有业务联系。目前,多数高校并没有围绕学科竞赛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转系统,一定程度上还在依赖竞赛发起人的个人协调组织,容易导致竞赛运转不流畅,增加了竞赛可持续发展的难度。

3 校院两级制度体系建设

学科竞赛在组织与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制度体系不健全。[6-11]在期刊数据库中,近十年针对学科竞赛进行研究的论文有四千余篇,其中对制度体系进行独立研究的论文不足二百篇。这从侧面也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学科竞赛背后,多数高校缺少对制度体系的建设。作者将结合烟台大学的一些有效做法提出校院两级学科竞赛制度体系的建议。

3.1 校级层面制度体系

在学科竞赛的组织和推进过程中,学校扮演着指挥、策划和后勤保障的角色。学校层面的制度体系可以包含如下三个方面。

3.1.1 教师激励政策

学科竞赛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比赛,但大学生毕竟还处于学习知识和消化吸收知识的成长阶段,教师的指导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大赛中已经设立了“师生共创组”。为了激励教师踊跃的组建队伍和指导作品,高校应制定明确的制度文件。烟台大学制定的《科研教研量化计分办法》中,对教师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给出了详细的赋分。对于“互联网+”、挑战杯等三大赛事,按校级、省级、国家级获奖给予不同奖励;对于其他竞赛,则按照省级、国家学会级、国家级获奖给予奖励。《科研教研量化计分办法》的推出,使大家看到指导学生竞赛也能像科研工作一样获得认同感,从而推动更多教师愿意用专业特长来指导学生,进而提高作品质量,促进竞赛水平上升。另外,在《职称评聘办法》中,将指导学生作为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加大职称评聘时向教学工作的倾向。学科竞赛作为指导学生的重要组成,必然会吸引更多优秀教师的参与,提高学科竞赛的整体水平。

3.1.2 经费支持政策

面对种类繁多的学科竞赛,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明确的经费支持文件。为了让学科竞赛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高校应尽量提高经费支持力度。烟台大学在《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中详细的规定了经费支持情况。对于国家级赛事,由承办学院核算比赛预算,学校和学院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比赛费用。对于国家学会级及以下级别的竞赛,承办学院承担比赛费用。明确的经费支持政策对二级学院参加和承办赛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各学院可以结合实际,精心挑选水平较高、影响较大、培养学生作用明显的赛事,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效果。

3.1.3 组织运行管理制度

学科竞赛的流畅运转,离不开成熟的组织管理文件。烟台大学在《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中对领导小组、主办机构、承办单位、组织运行方式、经费使用、指导教师选拔、参赛学生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约定了各方的职责。教务处作为学科竞赛的主办方,代表学校实施组织管理工作。二级学院作为各类赛事的承办方负责比赛具体工作。在《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大家各司其职,确保了各项赛事运转流畅,为争取更好的竞赛成绩奠定基础。近两年,烟台大学在学科竞赛中不断取得突破,在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的位次也逐年上升。

3.2 院级层面制度体系

二级学院作为学科竞赛的具体承办和执行方,为了担负校级管理办法中的职责,推动竞赛的顺利进行,应结合赛事特点,制定院级层面的指导文件。

3.2.1 实验场地使用制度

大多数创新类、实操类学科竞赛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设备支持。二级学院可以制定《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为竞赛提供硬件支持。该办法中应明确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实验员等人员的工作与职责,并对实验室安全、设备操作、水电管理、实验员权益等给予详细说明。[12]

3.2.2 指导教师训练制度

教师指导质量是获得奖励的基本保障。为了提高教师指导水平,特别是扩展教师的指导范围,使教师具备所学专业范围外的商业企划知识,二级学院可以制定《指导教师培训制度》,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培训,提高指导学生的专业化水平,甚至考取“创新创业导师”合格证。

3.2.3 院级竞赛管理制度

按照校级管理制度的指导,二级学院可以制定更细化、更具体的竞赛管理办法,明确院级竞赛领导小组、负责科室、赛事程序、经费使用等内容。二级学院可以结合实际,在管理办法中制定院级的竞赛奖励条款,在校级奖励的基础上扩大受獎面,以激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学科竞赛在组织和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在单位的一些有效做法,提出为了保障学科竞赛高质量发展,应从校院两个层面进行制度体系建设。校级层面的制度应包含组织管理、教师激励和经费支持,院级层面应制定运行实施、实验场地和教师培训方面的制度。

基金项目:烟台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yxm2020018)资助

参考文献

[1] 李苏北.基于学科竞赛的高校教学体系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2011(S1):174-177.

[2] 肖云刚.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5(3):73-77.

[3] 孙远韬,张氢,朱玉田,等.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20(21):29-32.

[4] 刘秋菊,罗清海,邹祝英,等.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分析[J].高教学刊,2020(19):34-37.

[5] 马莹,樊超波.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培养创新型人才[J].价值工程,2018(14):279-281.

[6] 李惠杰,侯婧.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19-20.

[7] 朱琦.高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以J大学S学院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8,30(1):135-138.

[8] 胡晓娟,郭涛,张琳.高校学科竞赛组织运行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02):106-108.

[9] 齐松,周勋,李帆,等.构建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组织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0-13,21.

[10] 李嘉龙,于莉.民办高校学科竞赛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3):171-173.

[11] 何颖.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的保障机制[J].江苏社会科学,2011(S1):123-126.

[12] 屈泳,王三华,阮小军.支持学科竞赛活动的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4):261-264,269.

猜你喜欢
制度体系组织管理学科竞赛
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探析
周口市人工影响天气组织与管理机制建设现状与经验
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体系及实施路径研究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基本特征和组织管理研究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
分组合作教学在数控铣床实训中的应用
浅析高校英语专业考试组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