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沉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综述

2021-05-26 00:17张普伟王钰李睿
科教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堂沉默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张普伟 王钰 李睿

摘 要 课堂沉默作为中国课堂普遍存在的“独特”现象,学界对该主题的研究已经有较为丰硕的积累,从课堂沉默的成因和对策两个方面对该主题已有文献进行梳理,有助于研究者快速了解课堂沉默的成因及对策方面的研究现状,为高效开展进一步的理论拓展研究或实践应用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课堂沉默 成因分析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1.02.077

A Summary of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assroom Silence

ZHANG Puwei, WANG Yu, LI Rui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 Classroom silence as a "unique" phenomenon is common in China's classrooms.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accumulated a lot of research on this topic. Sorting out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lassroom silence from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topic will help researchers quick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help researchers to efficiently carry out further theoretical expansion research 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Keywords classroom silence; cause analysis; coping strategies

1 课堂沉默的成因

1.1 学生因素

首先表现在学生的性格差异和学习基础方面,[1]性格开朗的学生更愿意进行课堂交流与配合;基础好、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更愿意积极发言。[2]其次是学生的课堂沉默习惯和课堂发言顾虑,[3]习惯性的不发言、存在课堂发言没有意义的漠视心理。[4]再次是担心自己对问题的回答浅薄的顾虑心理。[5]最后是学习态度,经过紧张的高中阶段,上了大学后开始松懈。[6]

1.2 教师因素

首先,高校教师会产生比其他职业更高的“情绪耗竭”,造成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激情。[7]其次是教师采取灌輸式教学必然导致学生不会去主动探究从做中学,不会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过分依赖的心理,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保持沉默。[8]再次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现有水平相比难度过大、过于抽象。[9]最后是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反馈都是负面评价,使学生压力增加,打击甚至摧毁了学生的自信心。[10]

1.3 文化因素

首先,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直接地、自然地形塑了尊重教师权威、压抑学生质疑的教学信念。[11]其次是中国学生在发言时会顾及老师的面子、同学的面子和自己的面子。[12]再次,中国学生的“谨言慎行”文化也加剧了课堂沉默的发生。[13]最后,网络文化的快捷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课堂消极沉默行为。[14]

1.4 环境因素

首先,学生权利和教师权利的失衡,学生沉默是学生“低位置感”的外在表现。[15]其次,大班授课、讲授为主的课堂环境,输出只有笔试一种单一方式,长期造成的习惯。[16]最后,考试评价和政策环境,在一考定终生的考试评价环境下,学生平时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不高。[17]

2 课堂沉默的应对策略

2.1 学生层面

首先,通过学习小组协同学习,小范围内讨论和发表观点,逐渐克服课堂发言心理障碍,增强口语交流的自信和向他人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18]其次是争取在各种公众场合表达观点,提升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16]再次,学生个人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增强自己课堂发言的自信心。[16]最后,学生需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找准学习动力和目标。[6]

2.2 教师层面

首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公开表达积极情绪,控制并隐藏消极情绪,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19]减少教师的“情绪耗竭”。其次,改革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采用新型的教学工具,比如用“对分易”“慕课堂”等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20]再次,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维度提问、适当提高问题的开放度、合理设置问题的梯度,并注意问题表达的简洁明了。[21]最后,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将学生课堂互动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重加大、[22]积极反馈和表扬参与互动的学生,让其逐步增加自信。[4]

2.3 文化层面

首先,要突破传统文化的束缚,[23]比如“枪打出头鸟”“沉默是金”、怕丢“面子”等文化影响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引导、教师支持打破,让学生打消“顾忌”、敢于质疑;其次,要适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思而后行”“谨言慎行”等深层次学习和滞后性反应,提问后留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准备再开展课堂讨论,[24]探索“倾听+表达”的中国式优质课堂。[13]再次,依托“云课堂”“学习通”等平台,提高教育者的个人魅力和教学智慧,引导教育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变,吸引学生想说、爱说。[14]

2.4 环境层面

首先,打破制约学生发言的制度环境,实现师生间的权利均衡;改变原有的对学生“成功者”的角色期待,建立对课堂自主表达的认同,把在课堂上的自主表达看作理所当然的境界。[25]其次,改善课堂环境,教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学,确定适宜的班级规模,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16]最后,完善对课程的评价政策环境,加大过程参与在课程评价中的比重,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17]

3 结论和讨论

本文梳理了课堂沉默成因及对策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提炼出影响课堂沉默现象的学生、教师、文化和环境四个因素,以及对应四个层面的应对策略。可以为关注该主题的从业人员快速把握当前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从而高效开展进一步的理论拓展和实践应用研究。但需要指出的是,将课堂沉默的成因和相应对策划分成学生、教师、文化和环境四个方面并非严格意义的区分,四个方面的因素也可能是关联交错的,比如师生关系可能与“尊师重教”“权威”等文化相关、也可能与教师因素相关、还可能与规制的环境因素相关。

资助项目: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教改课题(JXSDJG1949);江西师范大学2020年度大学生学术课题:“本科学生课堂沉默成因差异及应对策略——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参考文献

[1] 骆晓玲,张艳琼.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成因及解决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0(S2):171-3.

[2] 李婉芹,汪雅霜.大学生课堂沉默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8,6(03):54-66.

[3] 雷洪德,于晴,阳纯仁.课堂发言的障碍——对本科生课堂沉默现象的访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81-9.

[4] 张林,温涛,张玲.大学生课堂沉默的阻力与动力机制研究——基于560份调查问卷的实证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03):156-62.

[5] 张东海.大学生课堂动机性沉默的影响因素及其效应[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01):40-6.

[6] 何叔飞.大学生课堂“沉默症”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独立学院学生和教师的调查数据[J].教育教学论坛,2020(18):132-4.

[7] CHANG M-L.Toward a theoretical model to understand teacher emotions and teacher burnout in the context of student misbehavior: Appraisal, regulation and coping [J].Motivation and Emotion, 2013, 37(4):799-817.

[8] NEWBERRY M, DAVIS H A.The role of elementary teachers' conceptions of closeness to students on their differential behaviour in the classroom [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8,24(8):1965-85.

[9] 李云霞.漢语二语课堂话语沉默现象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7(06):273-7.

[10] 兰良平,韩刚.教师身份构建——课堂提问遭遇沉默的会话分析[J].外语界,2013,(02):59-68.

[11] 张华峰,史静寰.中国大学生课堂积极表达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03):86-93.

[12] 祝振兵,陈丽丽,金志刚.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隐理论的视角[J].大学教育科学,2017,(06):50-6,122.

[13] 吕林海.中国大学生课堂“沉默”背后的“谨言慎行”倾向——“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概念诠释与实证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8(01):85-97.

[14] 付迪.文化视角下大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反思[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3):87-9.

[15] 时广军.课堂场下的学生沉默:诱因与对策[J].北京社会科学,2020,(07):110-8.

[16] 高庆飞,张坤,李钧.大学生课堂沉默成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133-4.

[17] 唐世刚,钟万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沉默与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2):144-5.

[18] HITTLEMAN,DANIEL R. Silenct Participants: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Non-oral Students [J].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 1989,5(4):353-62.

[19] 胡媛艳,李奇奇.大学生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其与课堂沉默的关系[J].重庆高教研究,2014,2(04):54-8.

[20] 高利芬.大学生课堂沉默的形成机制及对策分析[J].国际公关,2019,(07):63,5.

[21] 叶立军,彭金萍.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17):44-6.

[22] 袁满,魏丽坤.翻转课堂教学中商科学生课堂沉默的成因及其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150-4.

[23] 时广军.国内学生沉默研究的元分析——基于2002-2016年的文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03):98-105.

[24]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05):5-10.

[25] 张莉.学生课堂沉默的新制度主义分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2):38-42.

猜你喜欢
课堂沉默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从文化角度探究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初中英语课堂沉默成因的调查研究:基于学生视角
杜绝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