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十年磨一剑,动力总成扛大梁

2021-05-27 10:45巩聪聪
山东国资 2021年3期
关键词:潍柴热效率商用车

□ 本刊记者 巩聪聪

“‘十年磨一剑’!刷新世界内燃机热效率历史记录,柴油机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每年发动机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5%。”3月5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在互动发言中分享了企业2020年取得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和经营业绩,揭示了潍柴引领“中国动力时代”的关键“秘诀”——对科技创新的持之以恒。

2020年9月16日,山东省副省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与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共同为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柴油机揭幕

超越引领,做好科技创新必修课

诞生于解放战争炮火中的潍柴,是一家拥有70多年光荣历史的老牌国企。战争年代,潍柴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潍柴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专业化生产柴油机,曾被国务院评为“七十个大庆式企业”之一。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提速,潍柴在竞争中越来越力不从心,直到1998年,因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而濒临破产。

1998年6月28日,谭旭光临危受命,履新潍柴。在剖析了企业存在的问题后,谭旭光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的企业机制,特别是针对科技创新工作做了重点布局,助力潍柴从濒临倒闭的地方柴油机厂跨越发展为市值超千亿元的跨国集团,成为国企改革的传奇。

2020年12月28日,潍柴在潍坊总部生产车间举行产品下线仪式,宣布2020年产销发动机数量突破1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柴油机产业集群。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的成绩单只是一个缩影。20多年来,潍柴销售收入增长520倍,复合增长率33%;利润增长1995倍,复合增长率41%。

梳理潍柴前进史不难发现,“潍柴奇迹”背后,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迸发出来的磅礴动力。2019年1月8日,潍柴“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为2018年度全国机械行业唯一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企业。该项目彻底扭转了中国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困局,支撑自主品牌重型商用车独占国内市场99%的份额并批量出口,形成了我国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在全球的竞争优势。2020年9月16日,潍柴在济南发布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解决了高效燃烧、低传热、高可靠性、低摩擦损耗、低污染物排放、智能控制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打破了世界内燃机发展历史记录。

“自主创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充分利用潍柴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兼收并蓄集大成,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世界最先进技术上下功夫。”谭旭光说。依托“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工作思路,潍柴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建立全球协同研发平台,在美国、德国和日本搭建科技创新中心,与全球知名科研院校建立起产学研平台,构建起开放共赢的联合创新体系。近年来,沿着“一带一路”版图,潍柴不断落地“中国制造”,输出“中国技术”,共享“中国服务”,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互惠互通的“超级朋友圈”。

科技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更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制胜之道。站在行业大变革的风口,潍柴审时度势积极推动传统发动机板块技术升级,布局新能源、智能驾驶、车联网、电控、软件开发等前沿领域。目前,在潍柴的科技版图里,除了传统的柴油发动机产品,高端大缸径发动机、燃料电池、控制策略、智能网联等新产品或新业态已“崭露头角”,并牢牢掌控相关核心技术,成功筑起了新科技的“新护城河”,为企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投入撬动大发展。多年来潍柴坚持研发大投入,近10年仅发动机板块研发投入就超过150亿元,发动机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持续保持在5%以上。

十年磨一剑,出鞘必惊人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潍柴多年来坚持聚焦核心技术,通过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十年磨一剑”精神。

其中,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便历经10余载创新沉淀。动力总成是由发动机、变速器和车桥组成的车辆驱动系统,决定了商用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和可靠性,是商用车技术的核心。长期以来,由于发动机、变速器和车桥企业在科研方面各自为战,缺乏对动力总成系统化、一体化的研究,导致我国商用车存在油耗高、动力性和可靠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商用车行业的发展。

据悉,2004年左右,潍柴开发出了国内首款电控国三柴油机,其性能比以前的机械泵柴油机有了大幅提升,油耗降低了许多。但装到整车上,发现整车油耗下降度并不理想。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潍柴发现这是因为发动机、变速器还有车桥没有匹配好,因而萌生了做动力总成的想法。2005年,潍柴首次提出商用车动力总成一体化思想,通过产业链资源整合,打造出全球第一家商用车动力总成制造商,率先开展动力总成系统化研究,并实现了工程化。2007年,潍柴推出全球首款商用车动力总成。而后经过10多年的努力,潍柴建成了全球唯一的动力总成专业化制造基地,开发了全系列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产品,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指标均优于国际知名产品。

而今,作为动力总成的全球知名生产商,潍柴拥有功能齐备的现代化试验中心和世界一流的制造装备,可进行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及其他零部件的试验。此外,潍柴还拥有高素质的动力总成开发团队,在产品开发和工程化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2020年9月潍柴在济南发布的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技术攻关之路。热效率是衡量内燃机燃油利用效率的标准,热效率越高,燃油消耗越少,节能减排效果越显著。因此,世界柴油机的发展史实质上是热效率不断提升的一个进程。从世界柴油机热效率发展统计数据来看,50%以上热效率柴油机的面世,相当于人类短跑史上首次百米跑进10秒。在热效率提升专项攻关过程中,潍柴聚集优势资源,特别是2015年以来,组建了专业技术攻关团队,经过对上千种方案的探索分析,不断尝试与改进,以每个0.1%的累加艰难推进,最终获得了历史性突破。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潍柴发布的柴油机不仅在热效率方面超过了50%,而且轻松满足国六/欧Ⅵ排放要求,并率先具备了量产即商业化条件。2020年11月11日上市的陕汽重卡德龙X6000搭载了潍柴的WP13H-15H国六发动机,最大马力可达660匹。该款发动机正是潍柴热效率突破50%内燃机商业化的典型代表。实际测算数据显示,德龙X6000平原等速油耗仅为25.85L/100km,这一超低油耗是重卡经济性的重大突破。

揭榜挂帅,“万马奔腾”搞创新

从青藏高原,到吐鲁番火焰山,再到黑河岸边……16年来,潍柴“三高”试验队,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队伍,在高寒、高温、高原的极限环境下采集数据、捕捉问题、排除故障,寻找着动力总成的最佳平衡点,建立了独一无二的发动机数据库。

这是潍柴科技创新团队的典型代表。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样的团队?

2019年11月25日,谭旭光在潍柴第三届“博士开放日”活动现场的即兴发言给出了答案:“潍柴建有遍布全球的创新平台,行业最优的创新生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潍柴就是你们放飞梦想的最佳平台!”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潍柴拥有全球协同研发平台、全球前沿科技创新中心、行业唯一的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对科技人才来说,这些平台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科技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竞争,掌握了人才的主动权,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潍柴深谙此理,面向全球引才引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以业绩论英雄,重奖科技功臣,创新实施股权激励、破格晋升等政策,营造了“不争第一,就是在混”“一天当两天半用”的行业最优创新生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卡脖子”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潍柴创新推出了“揭榜挂帅”方式,即设置竞标激励项目,最高激励金额高达500万元。项目激励额事先确立,只要有能力,能拉起队伍,就能竞标。而一旦竞标成功,就意味着立下了“军令状”,必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潍柴研究院专门为竞标激励项目设立了“作战室”,调集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员、技术资源,加速产品开发进度。

“揭榜挂帅”只是潍柴科技创新管理的一个缩影。1998年改革以来,潍柴坚持市场化导向全球引才,通过实施前置激励、股权激励、科技创新重大激励、打通晋升通道等举措,加大正面激励、增量激励、及时激励,打造行业最具竞争力的薪酬水平,让创造价值的科技人才真正实现价值、名利双收。仅2019年,潍柴科技创新发展暨科技奖励大会上,潍柴总设计师张纪元就获得了1000万元奖金,同时还颁发了“500万级”“100万级”“50万级”等不同额度的奖励,累计金额高达1亿元,引起了全行业的轰动。

近年来,潍柴不断加强博士招聘力度,在部分院校实施“割韭菜”式招聘。近年来,潍柴累计引进1万多名优秀科技人才,重点支持发动机、新能源、电控、信息化、大数据、智能网联等业务发展。

引才容易,用才留才是关键。潍柴打出了一套“事业留人、制度留人、待遇留人、文化留人”的组合拳,为各类人才搭平台、配资源、给支持,让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最大化发挥优势。此外,潍柴不断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人才成长和加快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推进实施意见》《人才创新激励政策实施细则》《人才流失问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10余个,形成了系统的人才管理制度体系,在工资、住房、进修、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从制度上给予科技工作者倾斜和保障。

海纳百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潍柴打造的多维揽才生态下,潍柴的人才高地正迸发出“万马奔腾”的创新力量,向着技术创新的“珠穆朗玛峰”奋力挺进,为中国装备制造注入澎湃动力。

潍柴动力,可以深耕万亩良田;可以在5000米的高海拔地区畅行无阻;可以让巨石运送自如,甚至用5秒时间使大国重器焕发生机……无数个场景的叠加与累进,共同见证着潍柴如何通过涅槃重生的创新驱动之路,成为“中国动力时代”的领跑者。

猜你喜欢
潍柴热效率商用车
商用车联合制动系统分析
潍柴动力战略布局燃料电池空压机业务
基于ADVISOR的燃料电池商用车动力系统仿真
2019年1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商用车降幅更为明显
2019年11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商用车表现好于乘用车
潍柴:从领先到引领
丰田汽车公司的新型高热效率汽油机
潍柴 练好内功赢天下
丰田汽车公司推出热效率达38%的低燃油耗汽油机系列
英致品牌亮相 全面开启潍柴轻型车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