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沿岸河口水域鳗苗张网兼捕渔获组成分析

2021-05-27 08:00刘志坚陈峰蒋日进李凯郭安托李德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鳗鲡江口渔获

刘志坚,陈峰,蒋日进,李凯,郭安托,李德伟

(1.温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浙江 温州 325000; 2.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 舟山 316021)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区,其海岸线绵长, 从北至南有瓯江、飞云江和鳌江3条河流入海,三者属于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流[1],是洄游性鱼类由海入江的主要通道,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3个河口均为山溪性强潮河口,潮差大,潮流作用强,其中瓯江口是国内第五大河口,被灵昆岛分为南口和北口,飞云江口为浙江省独流入海的一条河口,和鳌江口都是典型的喇叭形河口[1]。近年来随着温州市围垦、建闸修桥、采砂作业等用海项目的持续推进[2-3],加上捕捞过度、近岸水质污染加剧等原因,使温州沿岸河口水域渔业资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渔业资源结构呈现出巨大的变化[4-6]。

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隶属于鳗鲡目(Anguilliformes),鳗鲡科(Anguillidae),鳗鲡属(Anguilla),俗称河鳗、白鳝,为降河洄游性鱼类,是温州沿岸张网重要的捕捞种类之一。鳗鲡产业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占有重要的地位[7],受制于当前人工育苗技术还无法满足产业需求[8],鳗鲡养殖苗种仍需大量来自于河口采捕的天然鳗苗。每年12月至次年5月鳗苗集群溯河进入淡水,在我国沿海的江河入海口形成苗汛[9],在此期间,大量的鳗苗网设置在河口水域捕捞鳗苗,范围遍布整个沿岸河口水域。随着鳗苗捕捞转变为特许捕捞[10],捕捞强度依旧居高不下,导致鳗苗产量波动较大,根据1986—2016年浙江省渔业统计年鉴,近30 a来温州市鳗苗产量经过4次波动,特别是在2012—2016年,鳗苗产量一直处于低位,说明鳗苗资源呈现衰退的趋势。由于鳗苗张网网目尺寸较小,渔获物选择性差,在捕捞鳗苗的同时也兼捕了大量的经济种类仔、稚、幼鱼等,对河口及沿岸渔业资源及经济幼鱼造成了一定的损害[11]。

国内关于张网和鳗苗定置网对渔业资源影响的调查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2-22],但对经济鱼类的影响以及兼捕种类组成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为了了解温州河口水域鳗苗张网兼捕渔获的组成以及不同监测区域的渔获差异,本研究对温州河口鳗苗网中渔获种类和数量的时空分布进行初步分析,旨在探讨该水域鳗苗网对渔业资源的影响,为合理保护和利用温州河口水域重要经济种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时间和地点

2017年2—3月,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温州当地渔民日本鳗鲡苗的捕捞经验和地方渔政部门的信息反馈,在温州河口水域设置5个监测点,分别位于飞云江口、瓯江口、楠溪江上塘、鳌江和洞头水域,这5个区域是温州鳗苗的主要捕捞区域,也是鳗苗资源的重要分布区。调查网具均为单桩框架张网,网口宽4 m,高3 m,网身和网囊网目尺寸均为1 mm。每个潮水起1次网,每天起网2~3次。调查期间,每个监测点随机取样1~2网次,将渔获样品带回实验室鉴定分析。

1.2 鉴定分析

在实验室将采集到的渔获尽量鉴定到种水平,统计各种类的尾数,称量各种类重量。如实在无法鉴定到种水平,应尽量鉴定到科或属水平。

1.3 数据分析

分别统计各种类尾数和重量,并计算各种类尾数百分比和重量百分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渔获组成

2017年2—3月5个鳗苗张网点兼捕渔获物共鉴定种类50种,其中鱼类30种、虾类13种、蟹类4种、口足类1种、其他类2种,隶属于15目、32科、42属,其数量百分比分别为28.79%、23.32%、44.50%、0.42%和2.97%,重量百分比分别为47.77%、4.58%、45.95%、1.34%和0.36%(图1)。由此可见,温州沿岸河口水域鳗苗张网兼捕渔获以鱼类和蟹类为主,虾类次之,其他种类较少。

图1 2017年2—3月鳗苗张网兼捕渔获大类占比

数量占比3%以上的有8种,分别为狭颚绒螯蟹、红狼牙虾虎鱼、鲻鱼、糠虾、鲈鱼、安氏白虾、日本鼓虾和葛氏长臂虾,这8种占渔获样品数量的81.86%(表1)。分析发现,所有鱼类均为稚鱼和幼鱼,多数甲壳类为幼体,其中经济种类达27种。

表1 2017年2—3月温州鳗苗张网兼捕渔获组成

重量占比2.0%以上的有8种,分别为狭颚绒螯蟹、斑鰶、红狼牙虾虎鱼、鲈鱼、矛尾虾虎鱼、花鳗鲡、龙头鱼和三疣梭子蟹。这8种占渔获总重量的85.42%(表1)。

2.2 优势种

不同河口区域的鳗苗张网兼捕渔获种类和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2017年2—3月温州不同河口水域鳗苗张网兼捕渔获优势种如表2所示。

表2 2017年5个鳗苗张网监测点兼捕渔获优势种

鳌江口海域鳗苗网兼捕渔获以红狼牙虾虎鱼、鲈鱼、龙头鱼、矛尾虾虎鱼、口虾蛄和斑鰶为主,这6种渔获占鳌江口渔获量的85.58%;洞头海域鳗苗网兼捕渔获以矛尾虾虎鱼、鲜明鼓虾、口虾蛄和红狼牙虾虎鱼为主,该4种渔获占洞头渔获量的75.78%;飞云江口鳗苗网兼捕渔获物以狭颚绒螯蟹、红狼牙虾虎鱼和鲈鱼为主,该3种渔获占飞云江口渔获量的82.16%;楠溪江上塘水域鳗苗网兼捕种类较少,仅3种,分别为花鳗鲡、鲤形目鱼类和日本沼虾,其重量占比分别为97.42%、0.07%和2.51%;瓯江口鳗苗网兼捕渔获主要以斑鰶和狭颚绒螯蟹为主,两者占瓯江口兼捕渔获量的81.15%,而数量占比较高的为狭颚绒螯蟹(44.05%)、鲻鱼(15.56%)、糠虾(13.86%)和安氏白虾(8.76%)。

综上所述,不同区域鳗苗张网兼捕渔获种类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淡水区域(楠溪江)与河口咸淡水和海水区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河口和海水区域优势种也存在着一定的重叠,且多数个体为幼体。

3 讨论

3.1 渔获结构差异

对鳗苗定置网兼捕渔获物分析发现,出现种类50种,隶属于15目32科42属,以鱼类和蟹类为主,虾类次之,其他种类较少。从不同河口区域鳗苗张网兼捕渔获种类和优势种来看,鳌江口海域以红狼牙虾虎鱼、矛尾虾虎鱼、鲈鱼、口虾蛄、龙头鱼和斑鰶为主;洞头海域以红狼牙虾虎鱼、矛尾虾虎鱼、鲜明鼓虾、口虾蛄为主;飞云江口以狭颚绒螯蟹、红狼牙虾虎鱼和鲈鱼为主;瓯江口以斑鰶和狭颚绒螯蟹为主;楠溪江上塘有花鳗鲡、日本沼虾和鲤形目鱼类。可见不同河口区域的鳗苗张网兼捕种类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淡水区域(楠溪江)与河口咸淡水和海水区域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河口和海水区域优势种又存在着一定的重叠,这可能跟不同调查水域所处的环境差异有关,比如盐度、水温、潮汐、暖流等。国内学者也曾对温州地区不同环境因子影响鱼类多样性做了相关研究[4,23],由于本次监测时间较短,仅对pH值、盐度等基础环境因子做了记录,未能就环境因子差异与不同河口鱼类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从与过往调查数据的比较来看,鳌江口与飞云江口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与张玉荣等[5]的研究结果有重合之处;楠溪江上塘仅发现3种,远少于高少波等[24]对楠溪江下游楠溪河段调查的29种,却又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鳗鲡;瓯江口和洞头海域与徐兆礼[4]、李凯等[6]的调查差异较大,造成以上不同程度差异的原因可能跟调查网具、采样位置以及时间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3.2 幼体影响

温州沿岸鳗苗网鳗苗捕捞季节兼捕了相当数量的经济种类幼鱼和虾蟹类幼体。温州沿岸河口水域是刀鲚、凤鲚等溯河洄游产卵的重要通道,也是其亲体产卵、仔稚幼鱼繁育、索饵的重要场所[25]。每年的2—3月刀鲚和凤鲚集群进入温州河口水域,上溯进入江河及通江湖泊。产卵后的亲鱼和早期幼鱼陆续降海洄游,分散到附近海域生长、育肥和越冬。在此期间,数量庞大、网目小(1 mm) 的鳗苗网对其的仔稚幼鱼将产生直接影响,阻拦了刀鲚和凤鲚的洄游,影响了该种群的补充量。同时,鲻鱼、鲈鱼和黄鲫等沿岸咸淡水种类常年在沿岸河口水域产卵、繁殖、育肥、索饵、洄游[6],每年的2—3月是其幼体育肥的重要阶段,鳗苗网的大量兼捕对其幼鱼、种群结构和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虾蟹类多数为一年生,幼体的发生量决定了来年的补充量和渔业产量。因此,河口区域鳗苗网兼捕了相当数量的虾蟹类幼体,不仅对其补充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给该海域生态群落结构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高营养级(鱼类)的饵料生物大量减少。因此,温州河口水域鳗苗网对经济鱼类和虾蟹类幼体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有必要加强沿岸鳗苗张网的管理。

3.3 鳗苗网的管理建议

有关海洋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研究[26-28]。本次调查通过同网次鳗苗与优势渔获物对比,兼捕渔获物远大于鳗苗,且多为经济种类幼体,反映出鳗苗定置网对温州沿岸河口水域其他渔业资源产生了相当程度的破坏,为了更好兼顾渔民的经济利益,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鳗苗网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

加强鳗苗网监管,严控幼鱼比例。鳗苗生产期间,地方渔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鳗苗网的监管,严控兼捕渔获种类及幼鱼比例。一旦发现经济幼鱼比例超过浙江省颁布实施的重要渔业资源可捕标准,应严格控制其网具数量或暂停捕捞,以减少对经济幼鱼的损害。

严控作业范围和时段,禁止非法捕捞。在温州河口水域,缩小作业区域,作业时段应限定在鱼类产卵期之前或之后,特别是在产卵期应严格限制鳗苗网的捕捞活动,建议在每年2—5月刀鲚和凤鲚的洄游高峰期限制鳗苗网作业,减少对刀鲚仔稚鱼和成鱼的损害,以使未捕捞的早期补充群体能在河口存活和肥育,有益于刀鲚和凤鲚资源的补充和恢复。建议监管部门严格控制鳗苗网的网目尺寸,加大管理和监察力度,对鳗苗网的数量可采取逐年压缩的方式逐步减少网具数量,鼓励转产转业。

开发高效、环保的友好型渔具。结合温州区域渔业资源特点,对作业渔具进行合理改造,择放非目标鱼种,提升渔具对主要渔获种类选择性,设计出适合鳗苗生产的高效选择性渔具。在进行渔具选择性研究的同时,筛选出既不影响渔民经济收益、又能切实有效地降低幼鱼兼捕率的合适网囊和网目尺寸,降低兼捕幼鱼的比例。另外,“环境友好型”渔具也是未来捕捞渔具发展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鳗鲡江口渔获
鹿寨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泥鳅鱼
“江口沉银”的时代价值探析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
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神秘的鳗鲡
花鳗鲡静水养殖实用技术
渔获
花鳗鲡静水养殖实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