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融合的市场主体监管平台建设与实践

2021-05-27 05:13刘洪波安丽超程宇翔
地理空间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市场监管市场主体监管

刘洪波,安丽超,程宇翔

(1.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重庆 10008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特别是在“放管服”背景下,市场准入门槛不断降低,简化了登记手续,激发了市场活力,市场主体数量激增,全社会信息量裂变式增长,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解决“放开”的同时“管好”市场主体、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市场监管,实现市场监管专业化、全程化和精细化,持续提升政府市场监管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作为重庆市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区和前沿阵地,两江新区于2014年率先对工商、食药、质监3个部门机构进行了整合,探索了市场监管新模式。机构改革后,两江新区市场主体数量激增,激发了市场活力,极大改善了营商环境,但也面临着种种挑战[2]:①对于激增的市场主体,监管力量有所不足;②对于整合后的监管业务,缺乏有效的综合监管体系;③对于开放的营商环境,缺乏大数据监管技术手段。鉴于此,本文针对市场主体监管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立足时空融合监管理念,按照“网格化+分类监管”的总体思路,设计并开发了两江新区市场综合监管平台,以提升两江新区综合监管与服务保障能力。

1 总体架构

围绕上述现状需求,两江新区立足时空融合监管理念,以经济户口数据为核心,以电子地图为基础,以空间定位为支撑,设计并开发了市场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了全地域空间可视监管、全任务集中协同执行和全过程风险预警防控,打造了“网格化+分类监管”的智慧监管新模式[3-5]。平台以监管人员为轴心,通过地理空间网格划分界定了各监管单元的空间范围,并根据网格绑定的监管干部和任务信息进行提示,以减少因管辖范围不清而造成的工作推诿;同时按照信用等级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监管,实行市场主体风险分类,将有限的监管力量分配给需要重点监管的对象,极大提升监管效率[6]。

1.1 总体架构设计

平台总体架构以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化安全体系为保障,主要由数据组织、数据汇聚、融合治理、大数据计算与展示、信用评价和业务应用6个部分组成,如图 1 所示。

图1 平台总体架构图

数据组织层主要为平台数据组织与存储方式。针对不同数据类型采用不同的存储方式,如结构化数据采用Postgres-XL进行存储,空间数据采用PostGIS进行存储,多媒体数据采用文件系统HDFS方式进行存储。数据汇聚层主要为多源市场主体信息采集与数据组织技术,包括互联网数据和政务数据采集,服务于市场监管大数据汇集。采集的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基于不同渠道采集的数据,按照市场主体基本信息、业务信息、经营信息和其他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实现对数据的汇聚管理,构建市场主体原始数据库。融合治理层负责根据数据汇聚层构建的原始数据库,开展数据修补、数据关联关系建立、数据空间化处理等系列工作,建成以市场主体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编码的数据管理体系,实现对市场主体数据的治理、融合、空间化,形成市场主体全景画像。大数据计算与展示层主要实现市场主体全景画像的大数据计算与空间展示,实现市场主体高性能实时计算、市场主体高维度属性联动展示以及室内地图模型建模与展示。信用评价层按照两个不同的指标维度,通过市场主体基本信息和业务运行信息,建立市场主体的分级分类指标系统,以实现主体分类化监管。市场主体按照不同的信用等级可分为A、B、C、D四类,将市场监管的重点放在B、C类,通过市场主体全景画像,建立监管指标数据体系;结合市场主体行为的时间维度信息,构建市场主体登记、运行、注吊销一系列管理闭环的自动化智能评定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时间粒度,并与市场主体基本信息进行对接,实现主体监管等级的自动化动态评定。业务应用层负责根据市场监管业务需要,开发数据共享汇聚系统、信用分类监管系统、企业全景画像系统、综合任务监管系统、智能分析展示系统和移动监督管理系统,以实现对市场主体的综合监管任务。

1.2 数据资源架构

平台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标准规范,围绕市场主体综合监管的主线,通过收集、抽取、整合与接口访问等多种信息采集方式,构建多源、多时态、多尺度的数据资源中心[7]。平台主要由基础地理信息库、市场主体基本信息库、市场监管业务应用数据库3个部分组成(图2),其中基础地理信息库作为基础地理信息支撑数据库,主要包括电子地图、地名地址、三维场景、监管网格等数据内容,利用电子地图支撑市场监管业务可视化;市场主体基本信息库作为市场监管的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市场监管业务的监管对象及其关联信息,即企业、个体、农专、学校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市场监管业务应用数据库主要为与市场主体相关的“五位一体”各类业务信息,包括证照许可、市场行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行政执法等各大业务运行所需要和生产的数据以及相关部门、互联网上的涉企信息。

图2 数据资源架构图

1.3 综合监管流程

综合监管流程的制定是为了建立统一的任务指挥中心,实现对工商、质监、食药的业务整合,统一下发、统一处置、统一办结,节省监管的户均受力,整合监管流程,提升监管效能。其具体流程(图3)包括:①任务受理,用于接收上级交办的任务、热线电话任务和年度计划任务等,通过平台对接收后的各类任务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任务分发;②任务处置,业务员按流程分板块对分发后的任务进行处置,并将任务下发至移动端进行统一办理并办结;③结果处置,根据任务办理情况对处置结果进行回复或公示,并将处置结果纳入主体信用评价过程。

图3 综合监管业务流程图

2 关键技术

2.1 数据立方体技术

数据立方体是针对时空数据特点提出的数据结构,通常是按照空间、类别、时间来构建的。该结构对不同维度进行了分层,其中空间维度以四叉树的形式组织,类别维度以平顶树的形式组织,而时间维度则作为一个标记有时间戳的数组存储于每个结点上[8]。

市场主体数据的体量在百万级,传统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主体的全局空间分布、自定义区域分析对比、计算结果实时反馈等要求。数据立方体技术是专门针对海量时空数据设计的数据存储和索引技术,与平台应用场景十分契合。

2.2 政务数据共享技术

利用国家部委、市级部门、区县等政府部门共享的涉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政务信息资源,建立多源异构数据在线汇聚通道,提供数据库、服务接口以及文件等多源异构数据的共享汇聚模式,实现数据在线汇聚、自动解析入库、数据标准化处理等(图4)。

图4 数据共享集成流程图

2.3 地理编码引擎技术

地理编码引擎是实现非空间数据向空间数据转化的桥梁,基于市场主体注册的地址数据,首先通过基于空间语义约束的地名地址智能匹配技术,实现所有市场主体的自动空间化;然后对带有空间属性的市场主体进行审核,进一步提高空间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将带有空间属性的市场主体定位到电子地图中,形成市场主体空间数据库(图5)。

图5 地理编码匹配引擎

2.4 智能评定模型

为解决监管点多面广、监管人员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主体监管等级指标,将市场主体按照不同的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类,并将市场监管的重点放在B、C类(图6)。根据监管等级分级,制定了相应的等级评价体系;横向上抓取了工商、质监、食药各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纵向上获取了市场主体行为的实时信息,并结合市场主体行为的时间维度信息,构建了市场主体从登记、运行到注吊销一系列管理闭环的自动化智能评定模型;通过设置不同的时间粒度,并与市场主体基本信息进行对接,实现了主体监管等级的自动化动态评定。

图6 市场主体信用等级评定

3 应用实例

两江新区市场综合监管平台于2015年12月正式上线运行,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了市场主体的“网格化+分类监管”、投诉举报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综合案件执法、质量安全监督等功能;完成了行政许可一体化、市场监管一体化、消费维权一体化、行政执法一体化、质量监管一体化等5个一体化建设,创新了监管模式;通过信息化、网格化管理,形成了“点、线、面”立体监管格局,提高了监管效率,减少了对企业的重复打扰,改善了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快速增加,年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对于投诉举报咨询件的办理时效得到了全面提速,大大提高了消费维权的时效性。两江新区市场综合监管平台界面如图7所示。

图7 两江新区市场综合监管平台界面

4 结 语

本文针对监管体制改后市场主体综合监管与服务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通过网格划分,准确界定了监管范围,以减少基层因管辖范围不清而导致的工作推诿情况。通过市场主体分类,将有限的监管力量分配到需要重点监管的对象上,实现了精准监管。通过任务综合监管,对监管工作进行任务整合,以任务的方式下达基层,对任务数量、完成进度、监管质量、后续处置进行全程量化,既解决了监管工作层层部署的弊端,又达到了监管留痕的效果。

两江新区市场综合监管平台自建设运行以来,在信用监管、消费维权、执法办案等领域应用广泛,实现了市场监管空间可视化、信息集成化、网格分类化、任务精细化、风险预警化管理,提高了市场监管效率,降低了监管成本,为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开创了全新的监管模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保障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为国家机制体制改革和市场监管业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市场监管市场主体监管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河北市场监管周年回望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基于控制超调量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