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艺术中的优美与崇高

2021-05-28 13:40王子尖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崇高

王子尖

摘 要:优美与崇高作为评价美的一对审美范畴,在中外美术史的发展长河中一直被评论家、艺术家们激烈讨论着。文章以不同风格的版画作品为例,在评价与鉴赏的过程中探讨版画艺术中优美与崇高的表现。

关键词:优美;崇高;版画艺术

“优美”与“崇高”这两个词汇,都是人们评价或表达对客体的关于美的感受,在美学中,这两个词汇又被定义为两种不同的审美范畴,与喜剧、悲剧并构成审美意象。最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的审美评价中就已出现“优美”这一表述,也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美的和谐”;而“崇高”这一词汇被提出并首次集中论述是在古罗马时代的《论崇高》中。随着历史的发展,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人们的审美水平逐渐提高,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很多思想家、理论家与艺术家都提出了自己对这两个审美范畴的见解,并尝试着对这两个词汇进行阐释。

埃德蒙·柏克作为西方美学史上明确区分崇高与美的第一人,对崇高与美这对审美范畴做出了深刻的阐述。在他的《關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中,他认为,崇高是人们面对“痛苦和危险”时由于“自我保存 (self-preservation) ”本能的激发而产生的敬畏之情, 而美感则是人的群居本能引发的社会情感。我们可以理解为崇高的对象本身是存在矛盾的,是需要由主体去分析理解这种矛盾从而做到统一而产生的审美情感,而优美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公认的符合大众审美规律的美,是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能平静感受到的愉悦。

除了西方美学史,中国古代美学史中对这两个词汇也有记载研究。唐末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中国较早的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这部著作深入地阐释了不同艺术风格的形成,并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分为二十四类,我们在赏析这二十四则诗后可以看出其中对优美与崇高的划分:典雅、清奇、飘逸等属于优美;雄浑、劲健、豪放、旷达等属于崇高。不难看出,在中外美学发展史中,理论家与艺术家对优美与崇高的见解众说纷纭,而这些激烈讨论以及不同的研究结论为后人的审美评鉴做出了巨大贡献。

版画作为一类独具特色的画种,具有一千多年悠久的发展历史,古代版画最早出现在中国。印刷术和造纸术出现后,木刻版画应运而生,这种木刻版画最早用于传教,而后作为宣传画、年画等被广泛传播,也被用作商品包装上的插画。版画后又流传到日本乃至西方,经过广泛传播与运用,创作版画在西方诞生。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年代,经过鲁迅先生的引进,西方的创作版画传入中国。版画艺术发展至今,其创作手段与艺术风格越来越多样化,版画艺术的发展史正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纵观世界版画史,在版画语言、版画风格的不断演变中,我们是否也可以用优美与崇高这对审美范畴来剖析这独具魅力的版画艺术呢?在上文中已论述了很多关于这两个词汇的观点。总结起来,优美的特性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即小。首先,无论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还是艺术作品,被人认为优美的对象一定是让人认同的,和主体的矛盾是较小的,可以是潺潺溪流,是举止动作不夸张的优雅的人,是温柔的小动物,这些对象带给我们的愉悦是我们可以平静去接受和认同的。在版画艺术中,能给人带来优美的快感的作品不胜枚举。

无论基于哪个时代的眼光,郑爽的版画作品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在她所处的人们普遍关注社会重大历史题材的19世纪80年代中,她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关于风格的形成,郑爽自白道:“生活虽有苦难,但也有快乐。其实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去表现。我爱画花是因为爱花,是因为情不自禁。”郑爽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多为花卉植物、小猫等让人心生喜爱的题材。在她的作品中,水印技法的特色和画面内容完美结合,融合为自然的一体。她所表现的形象极为简单,但又造型严谨,简单而不平凡。作品色彩平静自然,没有夸张跳跃的颜色,给人极度的舒适感和亲近感,画面中匀称和谐的处理和静谧柔和的表现给观众和谐的视觉效果,能让人感受到清淡悠远的境界。她的作品中题材来源于自然,经过对自然的思考以及巧妙艺术处理后,在作品中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效果,让观者产生愉悦轻松的基本感受。用“优美”这个词汇来评价郑爽的作品再合适不过。

在那个还没有出现风格多样的艺术作品、人们的审美水平不算太高的时代,中国传统的木版年画被认为是优美的艺术作品,它最符合当时民众的审美取向。中国木版年画有许多发源地,如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等,尽管不同产地的年画创作手法、风格和特色大相径庭,但都蕴藏着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都是以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自然生活、文化水平、民风民俗为基础而创作的,符合普通大众的审美规律,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最容易被大众所欣赏和接受的。如果我们用“崇高”一词对木版年画进行审美评鉴似乎就不是那么恰当,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解释版画艺术中的崇高呢?

与优美相对应,崇高的特性我们可以用“大”来概括。这种大可以是自然界中巍峨雄壮的景象,是让人无法快速接受的夸张行为,是尺寸巨大、鸿篇巨制的艺术作品,是难以消化的道德情感等,这些大会让人或是赞叹、震撼,或是惊叹、恐慌,或是望而生畏,抑或是压抑不安,造成情绪的爆炸。总之,崇高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经过矛盾冲突之后而达到的一种间接的愉悦。罗克韦尔·肯特是美国著名的版画家、探险家、艺术家,在他的版画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对人的英雄主义情感的歌颂和对生命光辉的礼赞,观众在欣赏他的作品后,对人与自然的敬畏感会油然而生。他的很多作品人物在画面中会给人以顶天立地的感觉,人物与山峦、船只反常的悬殊比例、夸张的处理手法更加显现了人的崇高感。背景细密的刀法组织衬托出了主体线条的流畅与粗犷,强壮健硕的人体刻画表现出了人类勇于探索自然、敢于攀登、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品《白鲸》更让人对自然界的力量望而生畏,肯特作为探险家,对自然中的强大力量一定有更深的了解与体会,这也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白鲸与船只的比例与动势展现出了白鲸的力量,海洋与黑色天空中的白色星点也带给观众一种神秘的力量。肯特的版画作品中构图为题材服务,巧妙地处理黑白灰,色彩层次丰富,刀法组织疏密有致,他的作品是艺术家崇高心灵的直接展示。

在德国著名版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作品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崇高感。她的作品题材大部分来源于战争年代的现实生活,战争、疾病、分别、饥饿、流离、死亡、挣扎、奋起……这些词汇仿佛都可以用来描述她的作品。作品《女人和死去的孩子》中,简单直观的构图、颇为生硬的线条、坚实笨重的体量,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传递出压抑不安的情感,让观者在消化了难以接受的消极情感后心生怜悯之情。作品《农民战争》中不均匀甚至看起来混亂无序的构图、粗糙的肌理质感再加上狰狞的人物表情,直接形成了爆炸性的不安宁的直观视觉效果。珂勒惠支的作品无一不牵动着人们的情感,带给人无尽的联想,在欣赏作品后,人们得到的是一种经历了心灵震撼和精神升华的惊喜和快慰。

总结起来,从内容与形式方面来说,看起来优美的作品构图均衡、比例匀称、造型明确、色调和谐,侧重点在于形式,能够让大家直接接受,引起人们单纯的情感。而崇高的作品往往突破形式美,在内容与形式之间更侧重于作品内容,所表现内容超越一般尺度和通常限度的量和质,能够直击观者内心,引起观者痛与快交替转换的动态情感。优美与崇高体现的是人与外在世界相互联系发展同一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不同的阶段和态势。崇高主要呈现的是产生矛盾对立冲突后抗争的阶段和态势,是人征服世界的能力和信心的考验和确证;优美主要呈现的是冲突斗争之后所实现的和谐、协调、统一的阶段和态势,是人掌握客观规律、征服外在世界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之后的满足和暂时的安宁。

优美与崇高看似泾渭分明,很容易区别,但有时某些作品也会处于某种中间地带。比如在某些艺术作品中优美与崇高可以同时出现,不能被很容易地判断清楚,那么这个艺术作品既矛盾,但又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和谐,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例如,在北大荒版画开创者晁楣的作品中,我们无法单独用优美或崇高其中一个词语进行评价,因为他的作品中既不缺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感和优美感,也有描绘我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象,或是展现劳动人民不畏劳苦、奋进向前的精神的内容,这些内容都会使我们产生崇高感。在他的作品《北方九月》中,描绘了丰收季节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这愉悦的氛围给观众带来轻松的愉悦感,同时整幅作品中用版画特有的语言表现了近实远虚的农田的辽阔感,画面中所运用的红黑色调,以及人物和农作物的比例处理,都体现了作家想要表现的崇高感。

优美与崇高始终是一对审美范畴,范畴是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和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我们不能片面、孤立地评价一个作品,无论优美还是崇高,在版画中,能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内容,并且找到最合适的技法进行实践,达到形式、内容、表现技法的和谐统一,都将是不同凡响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杜松儒,黑崎彰,张珂.世界版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崇高
材料作文“美与崇高”导写
定做崇高中华人
走进崇高 风光无限
走进崇高 锻铸崇高大国
被迫崇高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
The Four Crafts of Kites
The “Crane and Celestial Boy” K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