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

2021-05-29 15:51申怡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方鸿渐钱锺书围城

申怡

《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和革命事业正在艰难而激烈地进行着,但钱锺书在创作《围城》时,却脱离了历史的宏大叙事,以冷静幽默的口吻讲述了俗世的“一地鸡毛”,同时巧妙地融入了那个年代社会的纷乱景象。《围城》围绕主人公方鸿渐的爱情与事业的发展而展开,用精妙的笔触塑造了一群性格不一、经历各异的人物,同时犀利而准确地刻画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群像。

阅读这本书,可以从四个层次来思考:

第一,对人物尖锐的讽刺。《围城》中没有一个伟大崇高的人物,有的是一群没有远大理想,又缺乏同传统势力和思想斗争的勇气的知识分子:玩世不恭且懦弱虚荣的方鸿渐、柔顺却工于心计的孙柔嘉、虚伪做作的伪大家闺秀苏文纨、庸俗贪财的学术骗子李梅婷、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顾尔谦……就连全书最美好的人物唐晓芙,也遭受了作者几分调侃。《围城》刻画了极真实的众生相,这里没有绝对的恶人,也没有单纯的好人,他们总受外界影响驱动着生活,在令人唏嘘的同时增加了一层缄默的自省。

第二,对病态社会的鞭挞。20世纪三四十年代,城市的人际往来,教育界的道貌岸然,官场的腐败无能,全部被钱锺书先生的笔触“波及”。这也是《围城》一条揭露现状的暗线。作者虽没有直接批判渲染,却非常真实地展现出当时社会在精神层面的腐朽和落后,为我们勾勒出黎明前的黑夜图景。

第三,书写“西风东渐”的年代里,知识分子遇到的文化迷惘。书中方鸿渐回国后与国内环境格格不入———他不懂得顾及乡人对鸦片、梅毒的忌讳,不懂得顺应父母和姑嫂对他孝顺守礼的要求。但他又没有被全盘西化,性情中仍留有旧式文人的保守和迂腐,这也使得他在情场与事业中屡屡失意。书中展现的主人公的遭遇和环境,可以引导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碰撞的反思,更准确地说,引导我们对当时半新不旧、不洋不土、又洋又土的转型交融时期文化的反思。

第四,哲学层面的反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书中这一点睛之句,虽直指婚姻,但也影射了人们普遍的生活困境。“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大家趋之若鹜的东西,如金钱、权势、名誉等,得到了反而令人食不甘味,想要逃离。《围城》的要旨其实就藏在它的书名之中。钱锺书虽然并没有给我们一个解开围城之困的答案,却让我们走出“庐山”,看到了人世的真面目,从而拒绝混沌和随波逐流地生活,为自己寻找一盏指路的明灯。

这部小说初读可能备觉琐碎,但如果细细品味,会发现钱锺书将语言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第一,娴熟精妙的比喻。钱锺书擅长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本体和喻体相结合,引导读者发现这二者之间微妙的关联。同时,他不仅以实喻实,还擅长以实喻虚,也就是将抽象的道理转化为生动的具象;也长于以虚喻实,即用理念或观点来比喻人或物,常常起到别致的效果。通过比喻,我们可以细致入微地探查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体会表面事物背后深刻的意蕴。

第二,不动声色却犀利至极的讽刺。钱锺书的高妙之处在于,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对现实和人性的丑恶一面进行了深刻剖析和尖锐嘲讽。阅读此书,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夸张的讽刺漫画,那些小人物的丑态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让人看罢,会心一笑的同时心下一惊,涌出一股世态炎凉的悲哀。因此,将这本书誉为“新儒林外史”再恰当不过了。

我一直很好奇,为何《围城》会被列为中学生的必读书,这里面对婚姻、爱情、事业等的感悟,非有经历者,实难以体会。我想,这是因为它是一部绝对经典的作品,在生活的围城外不谙世事的青少年,可以先体会书中的语言美、修辞妙,知道有个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将来等他们踏入社会,阅尽千帆,也许会明白原来自己就是其中一位,或者引以为戒,遇到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选择,不让自己留有同样的遗憾。如果将来有一天,你因为懂得,所以放下一些烦忧的话,你会感谢认真读过《围城》的自己。这,就该是经典的独特魅力吧!

优秀片段

方鸿渐是北平的大学毕业生,擅长中国文学,却在欧洲学习社会学与哲学;他希望有所作为,却接受了岳父给予的银行工作;他希望在精神上影响民众,却失去了副教授的职位,成为报社里的编辑,然而这份工作最终也被他跟风辞掉了。他被“事业”这座围城禁锢住,最终倒在了现实的脚下。这便是现实的残酷。

然而,残害他最深的那座“城”还是他的自我。他寻求别人的认同,将自己的想法抛弃。这样的行为最终使他失去了自我,陷入堕落的深渊。如果方鸿渐坚持了初心,保持了秉性,坚定了理想,他就不会遭受四个女人的情感折磨,也不会在事业的起伏中垂头丧气,更不需要在失去自我中模糊了自己的模样。

每个人都走在“围城”的路上,在“人格”的怒涛中锻炼,有的被卷进了汪洋,有的则扬起了风帆。只有那些保持自我的人,才算是破开了城墙,冲出了围城。

———河北省沧州一中高一高上

阴历新年之际,有人给方鸿渐说媒,于是方鸿渐便与张小姐进行了第一次约会。饭后,方鸿渐参观张小姐的书架,只见上面有“一本小蓝书,背上金字标题道:《怎样去获得丈夫而且守住他》”。他随手一翻,只见一节道:“对男人该温柔甜蜜,才能在他心的深处留下好印象。”现在再看这样的句子,仍觉得不舒服。“女人应该怎样”“男人应该怎样”,本质上就是男女不平等的体现。再依次延展,“大人应该怎样”“小孩应该怎样”……诸如此类,以标签局限人,以框架节制人,以歪理束缚人,都应视作糟粕。

接受过西方教育、思想较新式的方鸿渐也有这样的觉悟:“丈夫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该牢牢捧住这饭碗。哼!我偏不愿意女人读了那本书当我是饭碗,我宁可她们瞧不起我,骂我饭桶。”女人不应该是男人的附属品,也许这个细节,正是钱老想告诉我们的。当今社会重视人权,倡导男女平等,女性出现在各行各业,并且能够做得很优秀。即便如此,还有人保持旧时代重男轻女的观念,所以钱老在第二章中便写到这一点,教育人们尊重女性,告诉人们“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属品”,这样简单的道理,在今日之中国,仍值得各位谨记。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高二张铭轩

矛盾是具有普遍性的。方鸿渐在学业上的失败、爱情中的挫折、工作里的纠纷,都是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掉的围城。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这对于方鸿渐来说,是个悲哀的事实,也是造成他种种不幸的根源。若在太平盛世,他大概还可以谋得一份寻常差事,无所事事却可勉强维持生计。但在日寇入侵的动乱年代,他既不愿随波逐流,又没有能力做民族的中流砥柱,自然只能在顛沛流离中试图冲破围城。

在乱世,国难当头之际,民族英雄固然闪耀,但绝大多数还是茫然不知所措的普通人。他们心中或许仍存家国大义,若是有人振臂一呼,他们便会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也可能被求生欲和私心主导,在危机时刻退缩不前。钱老描绘的社会丑态与人性阴暗,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且力图改变的。

围城不是真实的城墙,它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障碍,是我们被社会洪流裹挟而必有的局限。其实,围城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难题,它更是组成与推动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少有人喜欢工作,但家庭的重担与亲友们的注视让我们不得不努力工作。但也是因为工作,我们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社会才能稳定延续,让社会秩序保护自己。摆脱了围城的生活固然自由,但围城的存在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也不是完全负面的。

———人大附中通州校区高二唐子航

猜你喜欢
方鸿渐钱锺书围城
钱锺书的幽默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社交电商的“围城”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围城之外
打破无形的围城
方鸿渐与贾宝玉的围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