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捻

2021-05-30 10:48侯妍妍
藏书报 2021年13期
关键词:蚂蝗蚂蟥装帧

古籍修复是一项传统技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师带徒的形式手口相传,修复师曾经被称为糨糊工,其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和价值被低估。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修复不仅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采用“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传承,从业者从不足百人到现在的近1000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推广活动的举办,社会公众对古籍修复技艺越来越关注,也对古籍修复里的各种门道产生好奇。本期起,本报特开辟专栏,邀请山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侯妍妍解读行业术语,讲述修复技艺传承故事。

一本包背装或线装形式的古籍呈现在你面前时,你是找不到纸捻的。纸捻是看不见的存在。

纸捻是比较口语化的称呼。在书里,它分两种,一种是纸钉;一种是纸锔,俗称蚂蟥绊。我还是喜欢叫纸捻,听上去又轻松又俏皮,显得它无足轻重一样。其实并不。

纸捻的作用很大。在装皮、缝线、贴签等装帧程序之前,小小的纸捻把所有的单张书叶按序集结起来变成书芯,起到了固定书芯、加固书籍整体结构的作用。用现在的话讲:纸捻是“团魂”。

在古籍装帧史的几大主流装帧形式中,蝴蝶装及蝴蝶装之前出现的装帧中没有纸捻,蝴蝶装是靠糨糊粘结来集结固定书叶的。直到南宋后期包背装装帧形式出现,纸捻才作为书籍结构主体之一应用而生。纸捻用有韧性的皮纸制作,也有的为了使纸捻结实,常在搓纸钉时埋进一根丝线,以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像钉子一样一头搓成尖尖的样子的纸捻名字叫纸钉,普通厚度和正常尺寸的古籍用两个纸钉固定就足够了。古人做书不讲究用太多的纸钉,够用就好,一来经济环保,二来“(书)眼多伤(书)脑”,不利于书籍保护。遇到厚的或者开本大的古籍以及金镶玉装帧形式的古籍等就需要用叫纸锔的纸捻来固定了。纸锔的叫法应该是源于“锔瓷”技术,就是把瓷器碎片儿用锔钉钉起来的古老瓷器修复技术,在《清明上河图》中也有锔匠“锔活儿”的场景。纸锔原是一个青瓷碗的代称。这个青瓷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残器之一。南宋时期,日本从中国得到了一个南宋龙泉青瓷碗,明朝时候龙泉碗破损被送回中国,当时大明朝已经无法原样仿制南宋时期的釉色,于是命工匠以锔的修复技术将龙泉碗修复,锔钉形似蚂蟥,因此此碗称为蚂蝗绊。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著名儒学家伊藤东涯在1727年写成《蚂蟥绊茶瓯记》来记述此事,蚂蝗绊茶碗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纸锔和瓷锔的不同在于,瓷锔外显,将伤痕变成艺术;纸锔内藏,默默成就一本书的风骨。

纸捻的搓法在各地都不一样,我的师父潘美娣教给我们的搓法是很讲究的一种。师父当年入行就是从搓纸捻开始学起,后来由于传业著述的需要,总结出了纸捻用纸的形状、尺寸:纸钉是大约7.5cm×5.5cm的直角梯形,纸锔是大约15.5cm×5.5cm的平行四边形。师父说这个只是一个大概的尺寸而已,具体还需要看书的厚度、开本等情况而定。师父搓的纸钉十分漂亮,空心而头尖挺有力。空心的纸钉顺应能力强,穿进书眼后会随着书眼的大小展开或收缩,不会给纸张造成额外伤害。

蚂蝗绊的搓法各地大同小异,是两头尖且是麻花状的,中间一小段是平的,这平的一小段宽窄长短是根据一对儿书眼之间的距离来定的。好看的蚂蝗绊是直直的,麻花儿也拧得均匀而有美好的线条。

搓纸捻的活儿养神。我喜欢一次多搓些纸捻,各种尺寸的都预备一些,搓好放在小盒子里。光是看着心里就觉得踏实。我的纸捻盒子里有白色和古色两种颜色的纸捻,什么颜色的古籍就用什么紙张颜色的捻儿,这是属于我自己的一种执念。纸钉穿进书眼后,剪去露在外面的小部分后捶平,一本书的雏形就出来了。纸张是肉,纸捻是骨,有了纸捻,书就像人有了骨头,立得住了。纸捻藏在书里看不到,然而往往看不到的地方才藏着灵魂。你怎么可以容忍灵魂不美好?!

猜你喜欢
蚂蝗蚂蟥装帧
蚂蟥“出狱”啦!
40份不同种质资源山蚂蝗有机肥品质评价
轻松一刻
蚂蝗七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温度对7种山蚂蝗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好恐怖,被蚂蟥咬了
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
纪念币装帧卡收藏价值日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