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琴学入门》版本与内容考

2021-05-30 10:48彭雄
藏书报 2021年15期
关键词:工尺琴谱曲谱

彭雄

《琴学入门》最早刻本产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作者张鹤,字静芗,浙江瑞安人。张鹤是上海玉清观的道士,擅长诗、书、琴、画,曾师从柘浦祝凤喈先生学琴。祝凤喈,字桐君,19岁便从其胞兄祝凤鸣学琴,致力于琴学30余年,著有《与古斋琴谱》。张鹤把祝氏家传秘谱加上工尺谱,又整理了《与古斋琴谱》中关于古琴的论述,编辑成为这部《琴学入门》,甫一出版,便风靡一时。后来,同治十二年(1873)、光绪七年(1881)该书两度重刻再版,可以说,是清末最流行的人门琴书之一。

《琴学入门》分为上下两卷,上卷论琴,下卷记谱。一种版本为四卷本。上卷(卷一)摘录《与古斋琴谱》的内容。张鹤的古琴师傅祝凤喈先生多年搜集明、清两朝30多种古代琴谱,经过比较,认为苏琴山的《春草堂琴谱》最为优秀,后以此为基础,撰写了《与古斋琴谱》,并创立了浦城琴派。另外,上卷还收有《左右手指图说》,共有左右手指按弦手势32种,图文并茂,刻印精美。

下卷(卷二、三、四)为琴谱二集,张鹤按琴曲分为五调以别五音共收20首古琴名曲谱,其中《风云际会》《渔樵问答》《平沙落雁》《石上流泉》《阳关三叠》《古琴吟》6首曲目,为祝凤喈先生家传秘谱。所收琴谱中,有十曲在指法減字谱的旁边注有工尺谱字,其中又有五曲另备所谓音节谱,即在工尺字旁用贴拍的方法记写琴曲的节奏。以往古琴的减字谱只记音位、指法,不记音高、节奏,这种合参谱式对古琴发展以及古曲的传承颇为重要。

《琴学入门》出版后,好评如潮,影响甚大,初学者纷纷以之为入门必读。但是,个别行家里手仍然在书中发现些许谬误。祝凤喈先生也发现书中有不尽人意之处,本来想亲自重新校订,却不料因病忽然离世。而张鹤先生也因眼病无法亲自校对,只好委托玉清宫的道士取原稿再校一遍,结果发现《庄周》《风云》等5首曲子的原稿已失,故第二种版本的《琴学入门》卷三、卷四只收入15首曲谱。

第三个版本,上卷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下卷略有不同,其卷首页下刻“同治癸酉重校”牌记、题署“铁沙润李士重校”“柘浦祝桐君先生鉴定”“城野鹤道人张静芗辑、金阊子仙吴嗣昭参订”;另一个版本署名题写为“上海邑庙玉清宫道人张鹤静芗辑,徒陆琮少云校刊”。

下卷曲谱中,有十曲在指法减字谱的旁边注有工尺谱字,其中又有五曲另备音节谱,分“夹钟均(韵)、中吕均(韵)、夷则均(韵)、无射均(韵)”,其中,夹钟均下收《春山听杜鹃》《捣衣》两曲;中吕均下收《平沙落雁》《石上流泉》《渔樵问答》《高山》《圯桥进履》《鸥鹭忘机》《梧叶秋风》《归去来辞》《谈章》九曲;夷则均下收《挟仙》《樵歌》两曲;无射均下收《阳关三叠》《静观》两曲。

古人说:“高山流水觅知音。”古琴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曲谱中收集的《阳关三叠》渔樵问答》《高山》《流水》等名曲,至今仍流行于世,成为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传承千年。

猜你喜欢
工尺琴谱曲谱
古琴“黄钟调意”探微——以《神奇秘谱》《梧冈琴谱》为例
曲谱
赵倩作品赏析
上海將造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工尺App” 以数字化为抓手助力工程管理增效
《蔗湖琴谱》考①
夏日之恋
不一样的钢琴谱
浅析工尺谱
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国工尺谱集成》(第一辑10卷)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