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凤有“三宝”

2021-05-31 20:56向相辉刘佳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来凤藤茶来凤县

向相辉 刘佳

来凤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处湘、鄂、渝三省交界处,因凤凰飞临的传说得名“来凤”,是中国第一个土家族自治县。

来凤县处于北纬30度和东经110度交汇处,平均海拔680米,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日照1400小时,平均温度15.8℃,无霜期256天,是富硒之地。

来凤藤茶、油茶和黄精在武陵山区及至全国享有很高美誉度,被人称为“硒凤三宝”。

来凤藤茶走出山

中秋时节,来凤县三胡乡杨奎堂藤茶专业合作社,漫山遍野的藤茶绿浪起伏。

“莫看这些不起眼的藤茶,这可是全县农民致富的宝贝呢。”来凤县藤茶局负责人赵正茂介绍,全县藤茶种植面积达7.2万余亩,年产值近10亿元,是来凤第一大农业产业。

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俗名莓茶、藤婆茶,生长于海拔800?1500米武陵山脉深处岩坡上。这种土家族传统用于治疗慢性病的野生藤蔓植物,在民间一直享有“土家神茶”“长寿茶”美誉。

向班贵被称为“来凤藤茶第一人”。1996年,他在大河镇担任乡村医生时发现,用岩坡上生长的野生藤茶治疗眩晕病(高血压)效果较好,他采集回来,晒干后放在药袋里,为村民免费提供。

1999年,向班贵把藤茶送到中国药科大学检测,被认定为显齿蛇葡萄藤,内含丰富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咽炎等症状有缓解作用。“二氢杨梅素(黄酮)含量达42%,还富含十几种氨基酸和硒元素。”向班贵至今保留着那份检测报告。

经过上千次试验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学院等高校合作,来凤藤茶“野转家”栽培技获得成功。

来凤县委书记李伟介绍,随着“野转家”技术日臻成熟,来凤将藤茶作为农民脱贫产业向前推进。截至目前,全县8个乡镇、78个村、8000余农户从事藤茶种植,“野转家”藤茶种植基地达7.2万亩,全国最大。

让藤茶走出大山。来凤县不间断组织藤茶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中国国际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会,开展藤茶推介、产销对接,逐步扩大藤茶影响。

进入832消费平台并作为重点产品予以推介,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介,鼓励来凤县藤茶经销企业在抖音等平台上发布推介“来凤藤茶”,县领导出面为来凤藤茶代言,参加淘宝、京东、苏宁、抖音等直播平台销售活动……

如何解决一根藤上的苦乐不均?来凤县与县内藤茶加工企业携手,让普叶变身。

金祈藤茶生物有限公司以普叶为原料,开发出牙膏、含片等藤茶产品,形成年产90吨黄酮提取物、2000万支牙膏、300万瓶消毒液、5000万支抹茶粉、6000万袋袋泡茶以及高端固体饮料等生产能力,年产值可达3亿元,创税3000万元,常年解决100名脱贫户就业。

古老油茶绽新枝

来凤恒贸茶油有限公司罐装车间,工人们正在把一瓶瓶茶油装箱,准备发往北京、上海等地。

来凤野生油茶遍布8个乡镇,高峰时面积达5万亩以上,缺衣少食时代是农民主要的食用油来源。

茶油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降三高的保健功能,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来凤野生油茶大量毁坏,低谷时不足5000亩。2009年,来凤县民营业主彭大波成立恒贸茶油有限公司。他投资400多万元,开发山茶油,产品畅销广州、北京、长沙、重庆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

2015年10月,九三学社扶贫工作队进驻老茶村扶贫时,正为找不到扶贫产业发愁。队员们发现当地有种植油茶的历史,他们邀请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单位专家进村“拿脉问诊”,专家们根据土壤、气候特点,确定发展油茶产业。次年,老茶村种下3100亩油茶。

资金与加工往往是特色产业发展的痛点,如何打通其“任督二脉”?

九三学社出资100万元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种植大户投资900多万元成立三木林专业合作社,村民们以土地入股,共同组建三木林农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生产管理、销售,所得经营收益按比例给村集体、村民分红。

村民务工拿工资,油茶卖给合作社,又享受分红,几年下来,老茶村发展3100亩油茶,并带动周边6个村突破1万亩。

油茶种植面积增加,加工销售面临难题,九三学社筹资新建了油茶加工厂,并引进知名的油茶加工企业华贵食品集团。

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来凤已建设油茶基地10万余亩,带动130个村6000多名脱贫户增收。

一亩黄精万斤粮

金秋时节,阳光洒在大地上,来凤县翔凤镇香花村种植大户胡文祥举起锄头用力一刨,刚从土里出来的黄精,颜色比姜和土豆显白,块茎上密且长的根须粘着泥土。

“你看我们种的黄精,漂亮得很!”9月13日,拍了拍表面的泥土,胡文祥双手捧着黄精,笑得合不拢嘴。

52岁的胡文祥,曾是一名汽车运输公司司机,经常跑来凤至广州长途客运班线。胡文祥在广州清平中药材批发市场发现,来凤本地无人问津的黄精在广州却销售火爆。

1998年,他卖掉长途卧铺客车,买来黄精加工设备。他以每公斤1.4?1.6元的价格收购黄精,加工后以每公斤7?8元的价格销往广州。几年下来,达到年加工500吨,全县8个乡镇的野生黄精都卖给胡文祥。

随着黄精俏销,野生黄精资源逐年减少。胡文祥意识到危机,决定进行黄精“野转家”栽培试验。他仿照种植天麻、鱼腥草等技术培植野生黄精。2007年,50公斤野生黄精种产出500公斤鲜黄精。

“一亩黄精万斤粮。”2012年,胡文祥把黄精种植规模扩大到20亩,并试验黄精籽育苗。

几年下来,胡文祥黄精种植规模达600亩,每年采挖黄精20亩,出售黄精苗5亩,6名村民就近就业。

来凤县相关部门因势利导,成立黄精产业协会,对种植黄精的大户和贫困户给予补贴,并组织种植大户到通山、铜鼓、安化等地考察学习。

目前,来凤县黄精种植大户有50余户,种植面积6000亩,初加工产品每年产值5000萬元。

来凤县素有用白酒泡制野生黄精制作黄精酒的习俗,但因口感差一直未得到推广。

来凤县旧司镇东流坝村村民邓楚波成立湖北楚波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筹资1000余万元建成现代化黄精酒生产线。

他与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院校合作,联合攻关改进黄精酒和黄精干粉制作技艺,并一举斩获第三届中国有机农业大会“2017年度中国十佳有机农产品”称号和第四届国际现代绿色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校企合作让黄精赢得荣誉,也为黄精制品打开了市场。

目前,楚波公司已生产11个黄精酒系列和九蒸九晒黄精干粉,产品畅销北京、上海、 广州等地,年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带领4乡镇60余农户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来凤藤茶来凤县
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高温煮熟鱼肉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藤茶助力来凤县“脱贫摘帽”
来凤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凤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
藤茶不同繁殖方式有效成分测定及抗氧化酶活性分析
藤茶抑制N-亚硝胺的生成及诱导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作用
那条鱼,在来凤古驿的往事里游弋千年
携手创新探索纳税服务新路径——以来凤县国地税合作为例
万紫千红花满园---记奋进中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民族幼儿园
跨区域经济合作如何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思考——以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