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物流园与连云港港联动互济需求及发展路径

2021-05-31 02:56岳巧红张娇凤杨义林
水运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联动

岳巧红 张娇凤 杨义林

【摘 要】 为使上合物流园与连云港港高效联动发展,从上合物流园与连云港港联动要素和互济需求出发,结合国内外典型港园联动发展理论和实践,提出建平台、拓功能、强联动、聚要素等联动发展路径。

【关键词】 上合物流园;连云港港;联动;集疏运体系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上合物流园与连云港港共同承担上合组织各国货物进出口业务。依托连云港沿海临港产业基地,建立上合物流园,进一步畅通了欧亚陆海联运通道,提升连云港作为上合组织物流中转出海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连云港城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商贸、产业合作;推动连云港港向要素集聚港、产业支撑港和综合服务港转变,港口通过上合物流园与城市、产业实现了高效衔接,增强了港口经济对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上合物流园助推全市物流资源整合,提升了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凭借综合交通运输优势协助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上合物流园与连云港港高效联动发展,是充分发挥上合物流园经济、社会效应的关键,也是连云港港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

1 上合物流园与连云港港联动互济需求

由于连云港港主体港区被后云台山阻挡,港区后方陆域狭窄,仓储物流空间严重不足。上合物流园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思路,重点打造多式联运服务、国际商贸交易、保税物流、加工增值服务、物流支撑服务、商务生活服务等六大功能体系,与连云港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协同、联动发展。

1.1 空间布局联动

空间布局的联动配合是港园联动发展的重要依托。港口是各种要素向内地和海外流动的枢纽,上合物流园在公路港、内河港、保税物流中心运营方面与连云港港关系密切,二者联动需要空间布局上的契合。连云港港陆域纵深有限,云台山东西连岛与6.7 km长的拦海西大堤形成了半封闭的港口区域,后方发展空间受限,上合物流园丰富的土地资源可以为主体港区提供发展支撑;同时,连云港港和上合物流园的集聚效应和发散效应会在空间形态上形成以港口和物流园区为核心的产业带,吸引人口、物质、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汇聚。因此,在空间布局形态统一规划物流园区与港区,有利于充分发挥物流园区与港口的功能优势。

1.2 港口与物流经营资源联动

港口与物流经营资源联动是港园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港园联动的开展将逐步推进港口与国际物流接轨,进一步加快连云港港专业化、大型化的趋势。随着港口功能与上合物流园功能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围绕中转贸易、仓储物流等业务,为满足集约高效服务需求,需要推进港口与上合物流园在物流经营资源上的整合和集成,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合理调用现代化仓库、集装箱箱站、散货、集装箱堆场、物流信息平台等资源,促进物流资源高效衔接和共享,共同推进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组织模式,实现临港区域内资源的联动和优化利用。

1.3 产业功能联动

产业功能联动是港园联动发展的核心要素。连云港港近年来基本实现了码头装卸、现代物流、港口建设、临港工业、综合服务等多元化板块的协调发展,主要港区后方集聚了石油、钢铁、冶金、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临港产业。上合物流园重点打造多式联运服务、国际商贸交易、保税物流、加工增值服务、物流支撑服务、商务生活服务等产业体系,积极围绕港口拓展增值物流和支撑服务,不断拓展园区物流产业增值链。连云港港与上合物流园产业功能的联动,可以将上合物流园的物流运输、保税服务优势与港口的货物处理、临港产业发展优势相结合,强化产业间的整体联系,推动港园一体化运作,实现供应链中的全过程物流服务。

1.4 集疏运体系联动

集疏运体系联动是港园联动发展的主要纽带。上合物流园可同时实现公、铁、河、海等多种运输方式,是连云港市重点建设的大型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连云港港和上合物流园集疏运体系联动内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对内可以弥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完善港区内道路交通、航运、以港口为主的交通网布局;对外可以推动区域内水路、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资源实現合理利用,配合连云港港构建沿海大通道,加快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步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1.5 物流信息化联动

物流信息化联动是港园联动发展的内在需求。连云港港口岸信息化建设处于全国前列,智慧港口信息化总体方案通过验收,启动港口设施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获批成为全国港口设施维护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试点项目,港口散杂货智能化调度系统上线运营。上合物流园加快建设智慧物流信息中心,为物流信息化、物流交易、商务配套等提供功能支撑。连云港港与上合物流园的信息联动可以将港口与区域城市、全国甚至是世界联系起来,促使港口通过网络技术在物流园区、贸易企业、海关及其他有关政府部门之间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有利于港园共同市场的形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区域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 港园联动发展模式与典型实践

2.1 港园联动发展模式

港园联动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港口与临港产业园联动、港口与保税区联动、港口与综合物流园区联动发展等3种。

(1)港口与临港产业园联动发展。临港产业是指港口及周边区域内,依托港口资源和转运优势催生发展的产业群。港口与临港产业园的联动发展,是充分利用港口的优势资源和产业园承载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2)港口与保税区联动发展。整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经海关批准,在保税区与港区之间开辟直通道,在严密监管的前提下进口货物入境运抵后,直接提离码头进入海关指定区域办理相关海关手续,或出口货物在海关指定区域办结相关手续后直接运抵码头出境。通过区域与港口之间“无缝对接”,使货物在“区”与“港”之间快速流动,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区港联动,是通过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政策与港口功能的联动,这种模式将物流仓储的服务环节移到口岸环节,拓展港区功能,实现口岸增值,增强国际中转、出口加工、配送、仓储、采购等现代物流功能,进而促进城市的发展,是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国际通行模式。

(3)港口与综合物流园区联动发展。港口物流园区是指以港口为依托,由多个物流组织设施和专业化物流企业构成,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组织和运作效率、改善企業服务为目的,具有装卸、仓储、运输、加工等基本功能,还包括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维修等综合服务功能的规模化、功能化、信息化物流组织和经济运行区域。

2.2 典型港园联动发展实践

分析宁波、深圳、广州、鹿特丹、汉堡、新加坡等地的典型港园联动发展做法,对连云港港与上合物流园联动发展的经验启示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营造港园联动发展良好氛围。从国内外港园联动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园区快速发展的首要前提。例如:浙江省政府给予宁波梅山保税区特殊的财政支持,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专门出台“20年财政体制实行封闭运作”政策;实施“市里领导、北仑统筹管理、保税港区管委会承担开发建设”的管理体制,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的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广州市在市级层面组建领导小组,成立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南山区合署办公;广州海关总署给予南沙保税港区先行先试零担拼柜货物出口、跨境电商等16条措施,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南沙保税港区15条金融创新政策。

(2)统筹园区和港口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发挥规划控制和引导的作用。从国内外港园联动发展来看,强化园区港区的统筹规划是物流园区发展的基础,港口物流园区规划要在定位和功能规划方面充分考虑港口发展。例如: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分为保税港区产业带、生活配套服务带、金融商贸核心三大功能区,各区域统筹规划发展;广州南沙保税港区整合相关功能区域形成港口区、物流区、出口加工区、公共查验区、江海联运作业区等功能区,各区域形成明确的功能定位;鹿特丹港三大物流园区分工明确,由管理局统一规划建设。

(3)创新模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园区开发建设模式。从国内外港口物流园区开发实践来看,强调政府在园区开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例如: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控股有限公司、宁波保税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宁波市工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国有企业共同投资成立的宁波梅山岛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是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投资建设主体,承担港区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实业投资、投资咨询服务等项目;广州南沙保税港区依托市属国有企业广州南沙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按照以资源运营撬动社会资本、创建资源集聚平台的工作思路来推动开发。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相关产业集聚,推动园区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是发展港口物流的载体,产业是园区发展的源动力,在发展方向与开发模式明确的基础上,应大力加快相关设施的建设和产业集聚。例如: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建立满足现代化物流运输的专业化服务和仓储设施,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建成现代化仓库8栋,建筑面积约48万m2,其中保税冷库约1.2万m2,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在全国保税港区中名列第一;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加快集装箱泊位建设,港区四期的建设正加快推进,建成后拥有专业化服务用地和仓储用地,物流区规划面积1.44 km2,区内堆场面积7.38万m2,仓库面积36.7万m2,具备高质量、高效益的物流服务水平,较为完善的保税加工配送中心成功吸引了29家世界500强企业48个项目落户。

(5)加强政策措施保障,提高园区建设发展速度。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发现,市级层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于加快园区企业落户、提高园区发展的积极性具有重要引导作用。例如: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积极落实园区财政封闭政策,除了要交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收外,20年内梅山保税港区不用交地税;深圳盐田综合保税区出台重点企业培育政策,对园区内总部企业、新设立或迁入的总部企业以及物流产业项目给予资金奖励和贷款支持;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对于符合园区发展方向的标杆性企业、能够带动港口及园区整体发展的重点企业等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3 上合物流园与连云港港联动发展路径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要求,紧扣“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总体目标,按照港园联动发展新思路,积极探索以港口为核心、以产业为纽带的港园联动机制和模式,以现代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为带动,全面推进建平台、拓功能、强联动、聚要素,实现连云港港与上合物流园联动一体化发展,努力将上合物流园建设成为沿海地区港园联动发展的创新示范区,成为连云港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3.1 建平台

围绕港口主要业务、加快建设配套物流服务功能平台的办法是:做优做强基础功能平台,积极优化提升公路港、内河港、保税物流中心、铁路装卸场站等现有平台服务功能,强化与港口码头公司的功能联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提升港园联动发展的平台支撑能力;加快建设特色物流功能平台,积极推进智慧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汽车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食品加工园、商贸物流展示中心等一系列特色物流功能平台,强化围绕港口主要业务的特色物流平台服务能力,加快形成功能配套全、支撑能力强的港园联动发展功能平台体系。

3.2 拓功能

围绕连云港港集装箱、大宗散货、特色货种等主要货类,借鉴广州南沙、深圳盐田、青岛前湾、宁波梅山等港区依托临港物流园区加快集聚现代化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先进经验,在上合物流园布局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综合物流,加快推进装卸、仓储等基础物流功能向上合物流园延伸,推动流通加工、商贸交易、保税物流、信息服务等增值物流、高端物流功能拓展的办法有:积极推进装卸、仓储、分拨、配送等基础物流设施、功能向园区延伸,提升港园空间、功能联动集约化布局;积极拓展多式联运、保税物流、加工增值、商贸交易等增值物流服务功能,打造完善的多式联运网络,提升支撑港口的增值物流服务能力;积极延伸跨境电商、离岸金融、物流信息等高端物流服务功能,提升港园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加快建成功能完善、衔接高效、成链发展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3.3 强联动

以统筹资源调配、促进一体化经营为导向,加快推进连云港港与上合物流园之间、园区各板块之间联动一体化发展的办法是:积极推进连云港港与上合物流园之间的联动一体化发展,推动连云港港主体港区、徐圩港区与园区物流经营资源的整合联动,引导港园货源、物流、场站、信息等资源的统筹调配和联通共享,推动港口码头公司与园区物流业务联动合作,提升一站式物流服务水平,推动港外场站资源集中布局和统筹调配,提升物流场站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推动港园信息一体化建设,提升物流信息资源的联通共享水平;积极推进园区各板块之间的联动一体化发展,推动园区内港口集团企业业务的整合联动,引导公路港、内河港、保税物流中心、铁路装卸场站之间货源、车辆、物流、信息等资源的联动协同,打造全流程的物流服务体系,从而进一步发挥系统内增长效应。

3.4 聚要素

以功能平台为依托,以保税物流、加工增值、商贸交易等增值物流为重点方向,积极推进现代物流要素集聚,加快招引一批重大物流合作项目,吸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的办法有:积极引进一批重大物流合作项目,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吸引日韩、中西亚国家、中西部地区企业共建产业合作基地,重点围绕冷链物流、产业物流、跨境贸易、智能仓储平台等方面开展物流贸易合作,推动落地一批物流合作项目;积极吸引现代物流企业,重点吸引一批总部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采购和配送等企业落户园区,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交流和合作,依托园区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项目,不断吸引配套企业入驻,推动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要素集聚发展,扩大港园物流规模效应。

猜你喜欢
联动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进程联动性研究
大策划意识的实用型广告人才培养方式探究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物流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
区域应急联动的超网络分析
新建本科院校学术事务与学生事务联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