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社团治理的困境及对策

2021-06-01 06:02周凯郭砚博古淳月
中国共青团 2021年8期
关键词:团支部高校学生共青团

周凯 郭砚博 古淳月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重要平台,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生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当下国际国内热点事件频发、高校学生社团不良舆情屡有曝光,如何为社团管理提正气、如何为社团发展提活力、如何为社团服务提能力,是一道关乎高校共青团改革成效的时代命题。制度,就是破题之匙,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由“管理”向“治理”转型,由“传统”向“现代”进军,是新时代高校管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多维度把握高校学生社团治理的时代意蕴

高校学生社团治理优化是新时代共青团改革的必然要求。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着为党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为党输送青年干部补充新鲜血液的双重使命,高校共青团更是不可代替的“桥头堡”。而高校学生社团相较于大学生个体以及传统的学生组织,其覆盖人数更多、辐射范围更大,必然要成为共青团影响青年的重要抓手。高校学生社团治理优化更能体现出共青团改革的群众性要求。

高校学生社团治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以文育人的生动实践,不仅需要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更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烙下鲜明的思想烙印。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高校学生社团作为传统的思政课堂的有力补充,更易受到青年学生的普遍认同,也更能发挥育人功能、激励功能、引领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治理是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环节。相较于课堂、书本、实验等传统育人载体,学生社团是全过程育人的重要体现,具有潜移默化性、多元开放性、易于接受性等特点。作为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通过活动对成员进行价值塑造,构成“参加活动-受到教育-提升活动水平-受到更好教育”的良性循环,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状况,更能引起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认同。

多角度审视高校学生社团治理的现实困境

学生社团运营管理监察不够。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松散,日常运营管理往往依靠学生自律自觉,缺乏对成员明显的约束能力,“民间性”“人治性”色彩明显,存在着成员流动性大、社团规范性差等隐患;指导单位、指导老师责任落实不够,未能压实其指导责任,签字不管理、挂名不指导的失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生社团干部普遍政治素养不高,存在着选拔不规范、培养不重视的问题;学生社团保障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考评体制,缺乏足够的场地支持、物资保障。

抵御社会消极因素能力不强。当下文化领域多元化发展,给90后、00后大学生思想认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互联网信息纷繁复杂,学生由于缺乏理性分析和把握,极易受到社会消极信息影响,盲目跟风,对于一些高校来说,信息安全问题频发。如何鼓励学生社团投身社会、关注民生的同时,筑起抵御不良风气的青春长城,也是学生社团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

部分学生社团组织的管理主体对育人功能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采用“通识通修”“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对于特色行业独特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发挥不够,既缺乏理论归纳,又缺乏实践验证。同时,现有的专题教育形式存在与学生联系不够紧密、主题教育生搬硬套的问题,往往起到“对牛弹琴”的反作用,学生社团的潜隐形育人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出来。

多层次推进高校学生社团治理的现实路径

引思想,树品德,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团支部思想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学生社团团支部建设,构建多种模式、多重覆盖的团建创新机制。一是明晰定位,社团团支部和班级团支部不是替代关系,而是递进关系;不是主次分明,而是唇齿相依;不是功能重叠,而是优势互补。二是明确职责,社团团支部建设不是有无的问题,是要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对于社团团支部的职责,不能直接搬来一座“飞来峰”,要根据社团流动性、自主性、活动性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试点、探索。三是明确使命,社团团支部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团的指导,做组织青年、引领青年的工作。四是明确保障,对社团团支部工作充分重视、给予充分保障,实施“活力提升”工程,落实“推优入党”制度。

定规矩,知方圆,全面落实高校学生社团治理优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治理并非是冷冰冰的教条规章,更具有人性的温度。一是供資源,学生社团建设首先要加强配套资源保障,同时可以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提高资源利用转化率;二是促不同,不能要求学生社团都是“紫罗兰”,应该鼓励百花齐放,在制度建设、考核评定中,要多几把“尺子”,多角度评判;三是提活力,落实对学生社团考评激励制度,完善社团干部的考评培训体系,树典型、立标杆;四是明责任,落实学生社团指导单位、指导老师对学生社团的管理责任,加强对指导老师的选聘管理,明确社团管理的“第一防线”“最后防线”。

补短板,抓落实,加快推进高校学生社团改革进程。推进高校团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关键环节是高校学生社团改革。一是改革慢不得、快不得,高校学生社团改革是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工作,不仅要保量更要保质,不仅要求快更要求稳;二是工作低不得、高不得,高校学生社团改革,需要登高望远,从时代、社会、学校的高度去把握,同时也应重视学生意见,以学生为根,让学生满意;三是原则守不得、动不得,改革要有创新精神,糟粕要毫不犹豫去掉,历史原因、遗留问题不是不作为的借口,但基本方针政策改不得、动不得,不然就是自毁长城。

塑文化,有特色,广泛开展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学生社团虽是以“兴趣”为基,但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依托行业特色,塑造学生社团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年、凝聚青年。一是学生社团文化育人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学生社团运营、活动、管理全过程,通过“行业特色+”的形式,打造、传承社团文化;二是宣扬先进行业榜样、社团人物,将行业精神、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中。

猜你喜欢
团支部高校学生共青团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共青团要成为“青年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