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强化思想引领的实践探索

2021-06-01 09:29韩瑾王茹
中国共青团 2021年8期
关键词:团课团支部思政

韩瑾 王茹

2017年团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从严治团”成为共青团工作重点。在此背景下,2018年共青团中央在全团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构建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督学的“六学”模式。其中,“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是“青年大学习”行动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团委作为基层从严治团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依托“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开展思想建团、强化理论武装、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出强化思想引领的实践之路。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的特点

从已发布的一百余期团课可看出,“青年大学习”顺应青年特点、满足青年需求、展现青春活力、不断改进创新,呈现出了三大鲜明特点。

系统性与局部性相统一。系统性体现在知识的系统构架上。“一季一个大主题、期期一个小概念”,从宏观上给受众搭起知识框架,形成全局概念后再进行具体讲解。局部性体现在对小概念的精准阐释上,每期聚焦一个概念或重点,对知识点进行拆解,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压力,让受众更加集中地理解学习,防止出现一次或几次“漫灌”造成的“消化不良”,慢慢促进理论学习常态化的形成。

理论性与趣味性相协调。理论性体现在对知识点的精准表述、背景补充和意义阐释。趣味性体现在“浸入式”学习体验和“翻转式”话语体系。通过设置题目让受眾选择,加入题目解析促进理解,使“学”和“习”紧密连接、相互促进。每期有一名青年作为主讲,还邀请青年演员关晓彤、网红辅导员“毕导”作为参演嘉宾,让青年给青年讲习,无形中增进了理论的亲和力和趣味性,潜移默化进行教育引导。

热点性与针对性相融合。热点性体现在紧跟党的理论创新和思政热点制作学习内容。2018年第一季紧扣十九大报告设计讲学主题,2019年紧扣改革开放4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十九届四中全会等进行理论学习,2020年紧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面脱贫攻坚等开展学习,到2021年第十一季青年大学习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体现了“青年大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青年思想引领的主线和主题。针对性则体现在能够直面青年意识形态中的敏感问题,例如第九季“制度自信”第二期“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直接探讨了民主话题,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制度自信。

开展“青年大学习”的方法举措

中石大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项举措,依托“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强化思想引领。

以身作则,团学干部导学。学院团委委员、辅导员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利用朋友圈等积极分享。在学院微信公众号上开辟“青年大讨论”专栏,每期一名思政工作者带头导读,每期播报多个团支部的学习方法和优秀个人学习心得,在思想碰撞和感想交流中,营造开展“青年大学习”浓郁的网络学习氛围。

联系实际,组织青年讲学。在学院层面上,学院积极利用“青马班”、院团校等组织青年上讲台,结合网上团课主题内容进行宣讲。鼓励引导各支部在支部内开展主题团课,将青年大学习学习内容在线下讲学中延伸拓展,形成线上线下共同学习的互动局面。

搭建平台,积极分子研学。将“青年大学习”融入日常积极分子和团员培养教育,将网上团课完成情况和效果作为日常理论学习的重要参考,为积极分子定期、经常的思想汇报提供理论学习素材。让党团支部有了思想和组织建设的抓手,发展入党、推优和发展入团有了过程性考核。

科学考核,支部内外比学。学院设计了科学的考核评比机制,计入年度星级团支部评定,评比月度“青年大学习”优秀支部和优秀学员,并集中在“青年大讨论”版块进行展示,通过选树典型激发各团支部和成员的比学热情。

知行合一,第二课堂践学。在寒暑假社会实践中,参考青年大学习设计实践主题。2021年寒假学院团委组织“喜迎建党一百周年,‘七个一百主题实践活动”,把党史教育、制度自信、脱贫攻坚等纳入其中,鼓励同学们把“青年大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知行合一中强化学习实效。

落实“青年大学习”的具体成效

学院团委对“青年大学习”效果进行调研。通过网络发放问卷,有效回收1237份,其中:本科生739份、硕士生400份、博士生98份;党员占比17.7%,团员占比73.3%,群众占比9.0%,有70%的同学学习过10期以,并从四个方面反映了“青年大学习”在高校团组织落实的情况和成效。

90%的学生认为“青年大学习”的主题吸引人。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青年大学习”持有非常正向且积极的态度。分析原因可知,一方面“青年大学习”课程内容合理。在调查中,43.2%的同学认为网上团课的内容非常容易理解,50%的同学认为比较容易理解,只有1.5%的同学认为较难理解,这说明“青年大学习”的内容和阐释符合青年大学生的认知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青年大学习”学习频率适中。目前团课基本一周一期。82.2%的同学认为一周学习一次的频率“合理”,16.4%的同学感觉“密集”。通过对此16.4%的同学进行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大二阶段。原因可能与这阶段学生课业压力较大,平衡课业压力的能力不足有关。但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青年大学习的学习内容是持支持和认同的,这是开展青年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80%的同学认为学院和团支部开展“青年大学习”的方法科学合理。除了内容本身的吸引力外,科学的组织是学习成效的重要保证。通过调查,81.3%的同学认为学院组织得比较科学合理,2.8%的同学认为不太科学,15.8%的同学表示没有特别的感觉;在团支部层面,80.1%的同学认为所在团支部组织得较为科学合理,1.5%的认为不太合理,18.4%的表示没有特别的感觉。整体上看,学院“青年大学习”的方案得到了绝大多数在校生的支持,并且在团支部层面也得到了较好得落实。但研究也针对约3%认为不太科学合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这部分同学表示自身对理论学习就很排斥,甚至感觉思政教育用处不大。所以,通过青年大学习这个小视角来看,思政工作目前整体态势积极,但是依然要做到点面结合,注意方式方法,做既有深度又有柔性的思政工作。

整体对“青年大学习”的学习成效打分为8.15。这部分是学生对“青年大学习”学习成效的自测评分(满分为10分),测评结果说明整体上同学们认为学习成效较好,具体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入党意愿来看,86.1%的同学认为学习过“青年大学习”后入党意愿变强;从理论学习的兴趣来看,88.5%的同学理论学习的兴趣变强;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来看,90.4%的同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很有用;从团日活动的开展成效来看,87.6%的同学认为网上团课对日常团日活动帮助很大,主要体现在理论学习能够随时进行(占比67.5%)、理论学习内容科学专业(占比60.8%)、减轻了团日活动压力(占比45.7%)等。因此,总体来看“青年大学习”本身的特色优势加上学院的科学组织和团支部的认真落实,使得“青年大学习”在中石大化工学院落实得效果十分突出。

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在调研中,同学们中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有部分同学提出答题可采用积分制,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成就感;有同学反馈从第一季到第十一季,单集学习时间变长,心理上会出现一定的疲惫感,可继续精炼学习内容,有助于保持学习热情;还有同学反馈希望能第一时间收到“青年大学习”的微信通知,现因统计学习数据的需要,入口端过于复杂,有时退出界面后就需要重新观看,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深化“青年大学习”的经验启示

思想上深刻认识开展“青年大学习”的重要意义。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各级团委和团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开展“青年大学习”的重要意义。“青年大学习”不是摊派任务,而是加强思想引领的重要抓手,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情感上才能高度认同、行为上才能有效落实。“青年大学习”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是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的载体,是增强高校团委和团支部思想引领的抓手,最终又是提升共青团组织活力、增强团员意识的武器。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之一就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加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教育,加强党史教育是共青团的工作重点更是分内之事。各级各层团干部都要提高站位,做到思想上充分认识、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要做我”转变成“我要做”,把“我要做”变成“要做好”。

组织上,科学设计开展“青年大学习”的路径方法。共青团工作包括多条戰线,面向不同群体组织“青年大学习”时就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放在高校大思政格局下,开展思想引领就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特点,循序渐进开展工作。从组织动员到具体落实,从制度保障到奖评机制,考虑到本、硕、博不同学业阶段发展特点,兼顾毕业班和非毕业班同学实际需求,做到点面结合,制定有上升空间、有最低底线、有具体实效的工作方案。另一方面,要将“青年大学习”与基础团务、发展党员、第二课堂等有机融合,把基层团支部的具体情况纳入考虑范畴,既不能一味加压影响学业任务,又不能蜻蜓点水流于表面,要结合各个地区、高校、专业的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做到保质不增负!

实施上,着力搭建深化“青年大学习”的长效机制。“青年大学习”持续开展,离不开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包括共青团干部在内的专任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第二课堂等渠道营造出理论学习的浓郁氛围。其次,既要善用、又要“擅”用评比排名。奖惩本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善于利用奖励排名激发和保持学习热情。与此同时,也要“擅”用评比和排名,要做到有据可查、落实到人,不能急功近利或囫囵吞枣,为了排名而学习。最后,要经常进行调研、重视意见反馈。作为一个思政类的互联网产品,要主动适应互联网“原住民”的思想特性、行为特点和心里特征,通过调研、课题、座谈等方式,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实施方案和组织保障,久久为功地打造共青团的品牌工作和品牌工程。

猜你喜欢
团课团支部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江西:“微团课”引领团组织生活“新时尚”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辅导员依托团课培育大学新生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团校建设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