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心口如一感动中国

2021-06-01 14:30侯睿哲
做人与处世 2021年5期
关键词:敦煌石窟樊锦诗敦煌研究院

侯睿哲

“敦煌叫人着迷,我的心一直在敦煌,我几乎天天围着敦煌石窟转,不觉寂寞,不觉遗憾,因为值得。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能为敦煌做事,我无怨无悔!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莫高窟已经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居大漠57年,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樊锦诗,如是表露她择一事终一生的心迹。季羡林曾称赞她“功德无量”。2020年5月,樊锦诗当选“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无论何时何地,谈起敦煌来,樊锦诗总是情真意切。

精神高远,言语淡泊

有一次,北京记者远赴敦煌采访樊锦诗,一见面,樊锦诗就直言:“你们多写写敦煌,不要光盯着我,我老太婆没什么可写的。”随后谈到网络上对自己“不离不弃坚守敦煌”一系列铺天盖地的报道,樊锦诗说:“我不像很多报道中写到的那样厉害,我是服从国家分配来的敦煌,我就是个普通人,其实我也想走,几次想离开都没有离成。最后为什么留下来?因为我对它有感情了。有一年,我在武汉与家人团聚,想下决心离开敦煌。但是半夜失眠,起床翻书,不知不觉拿起的还是一本敦煌石窟研究的书。潜意识里始终挂念着敦煌,越是压抑自己不去想莫高窟,那些壁画就越是萦绕在眼前,挥之不去。与莫高窟朝朝暮暮相处,让我觉得自己像是长在敦煌大树上的枝条,离开敦煌,就像在精神上连根砍断。”

樊锦诗打破完美光环,如实表达自己。面对广泛赞誉,她不拔高放大自己,坦诚道出自己也想过离开,如此诠释自己与敦煌的情结,言语中始终流淌着静怡淡泊的心灵气息。

说话做事,绝不忽悠

樊锦诗被分配到敦煌时,考古学家宿白期望她出一本莫高窟的考古报告。但她迟迟没有交出答卷,直到半个世纪之后她领衔出版了《敦煌石窟考古全集》第一卷,被国学大师饶宗颐赞为“既真且确,精致绝伦,敦煌学又进一境”。谈到终于出炉的书,樊锦诗说:“我一直对宿白先生有愧,报告迟迟没有写出来,最核心的问题是我自己没有真正想明白报告该怎么做,而这份报告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仅能让考古学家点头,也要使美术家满意;不仅符合科学性,也要符合审美。好多事情就差一步,你迈不过去那一步,就到不了。我常常说,不要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儿,要把交给我的工作和事情当一回事。说话、做事不要忽悠,我做不出来就做不出来,绝对不能糊弄人,要下实功,要脚踏实地,不下虚功,每个人把该做的做好,每个单位把该做的做好,我想这个国家就好了。”

樊锦诗恪守严谨诚实,一语道破做事真谛。她带领研究团队走过莫高窟大大小小735座洞窟,数十年磨一剑,比现在许多学者出成果的速度都慢很多。然而这正反映了她认认真真做事的品格。

想尽办法,辨明是非

有一年,當地政府为了旅游收入考虑,提出要将莫高窟捆绑上市,但樊锦诗最挂念敦煌文物的安危,果断说不,硬是把压力顶了回去。谈到此事,她说:“有一位省领导找我,让我们加入旅游公司捆绑上市。我说那不行,不是我不想让位,你要是做不好,把这份文化遗产毁了怎么办?全世界再没有第二个莫高窟了。旅游公司会知道保护文物吗?他说我们也保护。我说那是空话,不可能。等到弄坏了,再救它就晚了。敦煌壁画这么漂亮,它是拿什么做的?泥巴、草、木材。你说脆弱不脆弱?再说那里的空间很狭小,我们做过一个实验,40个年轻人进去一个洞半个小时,二氧化碳就增加了5倍,相对湿度增加了10%,温度上升了4摄氏度。然后,我们又做了一个实验。我们制作了一个空间,做了模拟石块,持续增加相对湿度,几百天后,这个模拟石块就碎了。这么一座无与伦比的莫高窟世界文物遗产,在我们手里如果有什么闪失,我这个守护人不就成罪人了吗?所以怎么努力都是应该的,再难也咬住牙想办法去做,不能让它灭了。”

樊锦诗拎得清轻重,辨得明是非,言凿凿,意切切,她视责任如泰山,视使命如生命,所以才敢顶着压力,没有让莫高窟沦为商业工具。因此,她的每一个言行,都让千年敦煌艺术瑰宝永放光芒。

说心里话,坦言惭愧

2018年12月,樊锦诗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9月,获颁“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称号以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谈到这些殊荣,樊锦诗说:“我只是一个文物保护匠,这么重大的荣誉给我,合适吗?感觉受之有愧,自己做的事情微不足道,有些受不起这么大的奖。这些荣誉不仅是给我个人的,更是给几代莫高窟人和敦煌研究院全体职工的。敦煌莫高窟是有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我做了17年敦煌研究院院长,加上做副院长也不过三四十年,与敦煌莫高窟的上千年相比,根本不算什么。我的前辈们,从常书鸿先生(第一任院长)到段文杰先生(第二任院长),一直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我只是接过接力棒做了一点事,还只是那么一小段。苦都让老先生们吃了,可表彰全给了我,说实话,心里有些惭愧。”2020年在“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上,樊锦诗依旧说:“奖章奖状包括奖金,全部交给敦煌研究院。我就是一个代表去代表领回来……”

樊锦诗获奖无数,却一直心怀谦卑。不管做什么事情,问心无愧是君子操守。默默一生为敦煌作出重大贡献的樊锦诗收获国家级荣誉,她却没有心安理得地领受,内心惦记的是前辈们的付出和辛苦,乐于弘扬他人,赤诚感激前任溢于言表。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感动中国”给予樊锦诗的颁奖词,她当之无愧。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敦煌石窟樊锦诗敦煌研究院
敦煌石窟
心归处,是敦煌——关于樊锦诗的作文素材
樊锦诗: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
营造现实版的西天净土:敦煌石窟的性质
敦煌石窟艺术的特殊呈现——以曹氏三窟为中心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历史留恋与粉本传承——敦煌石窟西夏千佛图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