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创新范式研究演化路径与热点分析

2021-06-02 05:28韩文艳熊永兰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开放式范式协同

韩文艳,熊永兰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

随着创新全球化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能力,对于增强国际竞争力日益重要。“创新”的概念自20 世纪30 年代被熊彼特提出以来,创新范式不断演变,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范式经历了封闭式创新(创新范式1.0)向开放式创新(创新范式2.0)再到跨组织共生式创新(创新范式3.0)的转变[1]。创新范式1.0 表现为企业自主研发产品,具有投入产出线性、对企业研发能力要求高、强调企业自主创新、价值实现载体为产品、创新驱动模式为“需求+科研”双螺旋型等特点[2-3]。创新范式2.0 表现为产学研协同合作研发产品并提供服务,具有创新方式为协同创新、创新主体为产学研协同、价值实现载体为产品与服务、创新驱动模式为“需求+科研+竞争”等特点[2]。创新范式3.0 表现为强调政产学研用协同、集群研发产品并提供服务体验,具有创新方式以开放协同为主并呈现多样化、创新主体为产学研用共生、价值实现载体为产业与服务及体验,创新驱动模式为“需求+科研+竞争+共生”等特点[2,4]。

开放式创新是相对传统封闭式创新模式而言的一个新创新范式,由亨利·切萨布鲁夫教授于2003正式提出,该理论强调“有目的地让知识流入和流出以加快企业内部创新”,指出外部知识资源对于企业创新过程的重要性,目前开放式创新已经成为领先企业普遍采用的创新机制[5-7]。2013 年欧盟官方发布了《开放式创新 2.0》报告指出创新范式由基于创新系统的开放式创新1.0 转向基于“政府(公共机构)-企业(产业)-大学科研-用户(市民)”的开放式创新2.0;2018 年梳理总结了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新观点,强调创新度量和建模[8]。创新范式2.0 和3.0 均属于开放式创新的范畴,皆考虑了外部性的协同创新,故众多学者分别将其视作开放式创新1.0 和开放式创新2.0[3,9]。加强创新范式研究,对于增强不同空间尺度的创新竞争力乃至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受到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和地理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热点研究领域,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目前,在知识开放、创新全球化背景下,关于创新范式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国内与国际创新范式研究脉络比较研究较少。同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开放式创新所适用的范围和手法都发生显著变化,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在全球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下,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创新主流模式,自2003年“开放式创新”正式提出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广泛研究并提倡开放式创新,对于开放式创新范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内涵不断拓展,推动了知名企业创新发展,保证了科技强国的持续竞争活力。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运用相关计量方法与可视化工具,对开放式创新提出以来,即2003 年以来国内与国际创新范式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比较分析了国内与国际创新范式研究的热点主题、演化路径、前沿问题。研究结果以期为我国创新领域的研究以及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强国建设。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数据

为分析国内、国外创新范式,尤其是开放式创新提出以来的研究情况,本研究以 CNKI 中的“核心期刊”“CSSCI”和“CSCD”数据库、Web of Science 的核心集合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创新范式”为中文检索词,以“innovation paradigm”为英文检索词,对2003 年以来创新范式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检索,人工剔除通知、书评、征稿和新闻报道等非学术论文后,共检索得到中文文献555 篇,英文文献143 篇,具体检索方式如表1 所示。

表1 创新范式相关研究文献检索方式

1.2 研究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和文本挖掘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能够较好地展现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趋势、研究群体、主题分布和学科分布等研究结论进行可视化呈现。本文采用CiteSpace5.6.R5 软件包作为分析工具,利用对论文引文网络的定量分析来直观地揭示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结构和前沿[10],即通过挖掘关键词共现网络、时区网络、突发性探测等图谱信息,探究2003—2020 年国内、国际创新范式研究的演进路径,以及主要研究热点、发展趋势。

2 研究现状分析

2.1 文献年度分布

2003 年以来,国内、国际关于创新范式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展态势良好(见图1)。中文文献发文量要远高于英文文献,且英文发文量较为平稳,而中文发文量波动起伏较大,尤其是2010 年以后。从国际研究来看:2004—2009 年为稳定发展,2010—2014 年为较快发展,2015 年至今为稳步发展。从国内研究来看:2003—2010 年为稳步上升,2011 年以来为波动较大的快速发展。总之,2010 年前国内、国际创新范式研究为之后研究的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11 年以来,创新范式研究的团队、方法趋于成熟,研究内容更加多样化和视角更加多元化,开放包容多元的时代特征愈加明显。同时国内研究的发文量与国家层面出台较多创新政策密切相关,如2006 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012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创新型国家建设;2016 年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图1 2003—2020 年国内创新范式研究文献年度分布

2.2 研究力量分布

对某一研究领域论文的作者及其所在国家(地区)以及机构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力量的分布情况。中文文献由441 位作者完成,陈劲发文量最多(22 篇),并且形成了以其为首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创新生态系统、技术创新及合作创新,强调企业创新合作与内部研发;外文文献由304 位作者完成,学者研究较为分散,抱团发展特征不显著,米兰理工大学的Federico Frattini 教授发文量最多(4 篇)。从区域来看,创新范式研究的学者主要分布在中国、意大利、美国、瑞典、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国家,其中中国、意大利、美国在该领域的发文数量最多。从研究机构看,发文数量位居前列的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美国)、米兰理工大学(意大利)、博科尼大学(意大利)、于默奥大学(瑞典)、西北工业大学(美国)、柏林科技大学(德国)等。尽管中国的发文量位居前列,但其中心度要低于英国(0.15)、美国(0.12)、德国(0.07)、西班牙(0.07)、意大利(0.03),同样中国高被引论文的被引频次(12)也远低于美国(239)、意大利(178)、德国(163)、西班牙(85)、英国(41)。可见在创新范式研究领域,中国的发文量虽然靠前,但其影响力有限,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就国内来看,创新范式研究力量主要分布于东部,其次是中西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新范式相关研究与经济发展一样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特征。

3 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

3.1 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关键词共现的词频统计并结合中心性数据可以较科学地把握创新范式研究的热点。将CiteSpace 软件中节点类型设置为“keyword”,时间范围选择2003—2020 年,时间切片选择 1 年,每个时间切片内选择被引频次 TOP50 的节点数据,选择寻径算法(pathfinder),生成创新范式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2~3)。同时,根据软件运行结果统计高频关键词及其中心性数据,其中年轮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年轮越大表示出现频率越高,具有深色外圈的年轮是具有高中介中心性的节点[11]。

如图2 与表2 所示,2003 年以来,国际创新范式研究主要有9 个热点主题,依次为开放式创新、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范式、开放式创新范式下的区域创新与吸收能力、研究与开发活动、创新扩散模型与创新网络、企业技术创新管理范式、企业创新绩效、产业技术创新、不同创新主体或单元间的协同创新研究。以上主题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开放式创新的理论与案例研究,包括高科技以外企业如何在实践中实施开放式创新[12]。二是知识管理、知识扩散和知识吸收能力研究,开放式创新下的企业管理及吸收能力、用户知识整合研究[13]。三是不同尺度的创新能力、创新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如开放式创新下知识的流入与流出对创新能力的影响[14],制度环境与创新文化研究[15]。四是开放式创新下研发活动变化、创新扩散及创新网络研究,创新与城市和集群关联研究[16]。五是新范式下创新主体、创新型单元间的开放协同创新、共同创新研究[17]。六是开放式创新环境、网络联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包括开放式创新下的企业收购与开发策略研究[18],对外部知识的开放程度如何影响企业绩效[19],企业在采用大数据进行开放式创新战略时面临的主要趋势[20],开放式创新如何影响企业发展[21]。

图2 2003—2020 年国际创新范式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

由图3 与表2 可知,2003 年以来,国内创新范式研究主要有7 个热点主题,依次为创新范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以上主题可分为六大类:一是创新范式转化、动因及相关理论内涵研究,包括朴素式创新、有意义的创新、整合式创新、节俭式创新、兼容性创新、开放式颠覆创新、协同创新、共生式创新、群智创新等。二是创新范式演变下的知识生产范式转型演化、创新管理、创新治理、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及影响因素研究。三是产业或企业创新范式研究,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中小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创新能力评价。四是开放式创新研究,包括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的理论比较与研究进展综述,开放式创新下的全球技术标准化趋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拓展与治理、吸收能力、知识管理、用户参与及知识共享行为研究,探讨了开放式创新对创新政策环境、企业创新绩效、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五是技术创新研究,主要有技术创新理论梳理及演化过程探析,技术创新范式演进及其创新阶段的知识产权、集群式创新、政策环境研究,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研究。六是政府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创新型国家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范式研究。

图3 2003—2020 年国内创新范式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

比较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可以发现国内与国际创新范式研究的热点主题具有以下异同,具体如表2 所示:

表2 国内与国际创新范式研究热点主题的异同

表3 国内与国际创新范式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

3.2 研究路径分析

基于国内、国际创新范式研究文献演化路径知识图谱,结合国内、国际创新范式研究领域膨胀强度排名前20 的关键词,如图4~5 所示,将国内、国际创新范式的研究路径归纳如下:

国际创新范式研究分为3 个阶段:2004—2007年为成长期。该阶段创新范式由封闭式创新演变至开放式创新,对开放式创新下的知识管理与吸收、企业创新绩效、产品开发进行了研究。2008—2012年为爆发期。该时期主要关注开放式创新下的企业管理、知识管理与扩散,企业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能力,创新绩效评价模型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与联盟,信息技术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2013 年至今为持续增长期。该阶段关注创新生态系统、社区开放创新、创新发展合作、高技术产业集群、开放创新环境对企业绩效影响、创新精神与创新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中介机构在创新资源整合和技术转移中的作用、创新意向、服务创新、对外开放创新。

国内创新范式研究分为3 个阶段:2003—2007年为成长期。该时期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范式的演变与转换、中国情境下的创新范式理论,关注中小企业创新、制度创新、创新教育、社会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集成创新、创新共生范式等主题。2008—2015 年为爆发期。该阶段围绕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开放式创新下的企业创新模式与管理、创新政策与体系、利益博弈与协同创新、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影响因素、大数据背景下的创新驱动战略进行研究。2016 年至今为持续增长期。该时期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新时代下的整合式创新、中国情景下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人工智能时代的群智创新、创新创业大学建设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主题。

国内与国际创新范式的研究路径都经历了成长期、爆发期、持续增长期,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一是国际开放式创新在成长期就成为热点,而国内开放式创新则在爆发期成为热点,这与国际创新范式研究领域已积累的比较深厚的研究基础相关,而国内理论则从国外引进。二是国际创新范式研究各阶段的研究热点主题有所差异,尤其是持续增长期。三是国内研究与政策密切相关,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创新相关政策,而近年来创新范式研究的热度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研究的热度与政策导向的关系。

图4 国际创新范式研究文献演化路径知识图谱

图5 国内创新范式研究文献演化路径知识图谱

3.3 研究前沿分析

基于创新范式研究领域膨胀强度排名前20 的关键词,分析2015 年开始出现频率呈现较快增长的关键词,以此说明创新范式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由表4 可知,膨胀区间覆盖 2015 年及以后的关键词,国际包括技术转让、融合、中介、产业、工具包、可持续性、经验、产品开发、意向、对外开放创新,国内包括创新驱动、创新范式、创新生态系统、现代学徒制、中国情景、人工智能、新时代。这些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主题共同构成了创新范式研究领域的前沿。

表4 国内与国际创新范式研究领域膨胀强度排名前20 的关键词

表4 (续)

国际创新范式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发展趋势:一是开放式创新拓展研究,开放式创新下的技术转让、联合知识创造、中介的作用范围以及产业融合发展与创新[22-23]。二是创新范式理论研究,如用户或消费者参与到新产品或新服务设计创新中的用户创新范式[24],整体创新范式与服务创新[25],基于生态可持续、社会正义等价值的创新范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创新方法、工具包[26]。三是企业创新研究,包括企业中虚拟创意社区[27],企业开放式创新利益与成本[28],企业知识共享、合作创新意向。此外,还有人文社会科学高校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作用[29],外部知识资源获取策略对不同领域创新的影响。

国内创新范式研究的前沿问题及发展趋势:一是创新驱动背景下的创新范式理论研究,如有意义的创新范式研究[30],开放式创新面临的挑战、拓展方向及治理路径探究[31]。二是中国情景下的创新范式,包括以低成本、对低收入群体提供“适用技术”为核心理念的朴素式创新[32],基于不确定性竞争环境的微创新[33],集战略、协同、全面、开放创新为一体的整合式创新[34]。三是创新生态系统研究,主要有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发展演变与研究综述[2,35],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优化[4],基于研究联合体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研究[36],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运作机制、子系统间协同机制研究。四是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创新研究,包括群智创新范式、责任式创新范式下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治理、产业与企业智能化创新及科技创新风险[37-38]。此外,还有融合创新范式下的产业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的来看,国内与国际创新范式都在不断拓展开放式创新,并探究新的创新理论,其中国际主要围绕企业、用户、服务、知识创新展开,而国内则注重结合中国情景并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如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2003 年以来国内与国际有关创新范式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总结和梳理了目前国内与国际创新研究领域的热点、路径及前沿,并得出一些结论。国内、国际创新范式研究的热点主题在主题类型、分析对象、关注程度、分析方法方面存在异同,热点主题都涵盖了创新范式的理论与实践案例、知识管理与吸收能力、制度创新、创新绩效与创新能力、协同创新研究。国内与国际创新范式的研究路径都经历了成长期、爆发期、持续增长期,但各阶段的研究热点主题有所差异,尤其是持续增长期。前沿研究方面,国内与国际都在不断拓展开放式创新,并探究新的创新范式理论,其中国际主要围绕企业、用户、服务、知识创新展开,而国内则注重结合中国情景。

国内创新范式从理论引进到实证检验再到结合中国情境的案例研究,研究尺度从国家到区域再到企业、社区,研究产业从高技术到传统行业,研究层次逐步加深、研究范围逐步扩展,学科交叉的态势逐步显现。创新范式从以企业等创新主体内向、投入产出线性为特征的封闭式创新,到以创新主体或创新单元外向合作为特征的开放式创新,再到以产学研用协同共生为特征的创新生态系统,并不断拓展。具体来看,国内创新范式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国的发文量虽然靠前,但其影响力有限,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研究力量主要分布于东部,与经济发展一样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阶梯特征。三是国内研究分析方法偏于文献挖掘与内容分析,企业、社区等中微观层面的定量研究较少。四是国内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与时代特征,如创新驱动战略、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等。基于这些结论,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创新范式研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加强创新范式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特别是符合中国情境的开放式创新理论框架尚未形成,基础理论范畴还存在争鸣,理论逻辑还需要进一步梳理[39]。通过构建适宜的理论基础和成熟的研究方法,为国内创新范式研究注入新动能,增强国际学术影响力。

二是中国的创新范式处于创新系统、创新体系向创新生态系统转型升级阶段,应以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契机,推动建设中国情境下的动态、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甚至多层次创新共同体。

三是互联网、知识开放是创新范式演进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当下的互联网经济、人工智能时代,制度环境、竞合关系对创新范式的影响不断增大,未来各创新主体、各层次创新生态系统间的互动将加强,强调开放式自主创新、开放式协同创新,构建涵盖“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政产学研用金服等多要素协同融合乃至共生的创新共同体。

猜你喜欢
开放式范式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