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初孕妇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2021-06-02 02:32黄忠琴李彩霞李爱惠康玉双纪妙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孕产孕产妇孕妇

黄忠琴 李彩霞 李爱惠 康玉双 纪妙音

近年来国家多次发布了有关于“互联网+健康大数据”的重磅政策,用以鼓励、引导各地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新模式为我国现代化医疗卫生管理水平、优化卫生健康资源配置和医疗创新服务模式上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提高了当前的医疗健康服务效率,降低医疗健康服务成本,充分满足了国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与生活模式[1]。

孕产期是女性生理的一个特殊时期,绝大多数的人都存在如生理、心理、营养、行为等各种的认识误区,继而影响其正常的妊娠、分娩和新生儿喂养过程。随着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越来越多的高龄产妇选择再次妊娠,在其怀孕过程中也相应增加了如高血压疾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率, 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互联网+医疗”模式下健康教育渠道可有效的提高孕产妇对于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和孕产期间的健康营养及运动知识掌握度。相关研究表明,开展孕产期相关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预防、控制孕产妇妊娠期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分娩结局事件的发生。

“互联网+医疗”新型服务模式是科技造福人类与社会进步的具体体现,将互联网平台与孕产妇的健康教育相结合形成新型健康宣教护理模式,有利于开展孕产妇相关健康教育服务,扩展母婴卫生保健服务的广度、深度,为提高母婴健康的管理与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大意义。有研究[2]显示通过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孕产妇因孕产期生理的变化,易引起其情绪变化,继而发生产后抑郁,有效及时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处于在“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初孕妇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后续为临床医务工作人员开展“互联网+”孕产妇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孕产妇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月医院产科门诊就诊133 名初孕妇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符合《妇产科学》早期妊娠的诊断标准[3];(2)年龄≥18 岁,本人具有正常沟通与交流能力者;(3)无严重的妊娠并发症者;(4)自愿配合本次研究调查者。排除标准:(1)现患有精神性疾病或心理认知障碍者;(2)合并其他如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者;(3)经产妇。本研究经厦门市第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批准号:XM201713)。

人口资料统计结果:本次研究中共纳入初孕妇133 名,年龄18 ~39 岁,平均年龄为(26.01±4.13)岁。学历:初中及以下2 名,占1.5%;高中/中专37 名,占27.8%;大专65 名,占48.9%;本科及以上29 名,占21.8%;职业:村居民11 名,占8.3%;职员59 名,44.4%;公职人员3 名,2.3%;自由职业,53 名,占39.8%;私营业主7 名,占5.3%;家庭平均月收入:<3000 元21 名,占15.8%;3000 ~5000 元 80 名,占60.2%;≥5000 元32 名,占24.1%。建卡时孕周为11 ~38周,平均孕周为(21.0±7.0)周。孕前是否体检:有体检者60 名,占45.1%;无体检者73 名,占54.9%;有无接受过网上健康教育:无112 名,占84.2%,有21 名,占15.8%;是否愿意接受网上健康教育:不愿意7 名,占5.3%;愿意126 名,占94.7%。影响产检及健康教育原因:工作繁忙/无时间67 名,占50.4%;经济困难30 名,占22.6%;路程远/交通不便21 名,占15.8%;其他原因15 名,11.3%。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问卷发放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和患者的知情同意,研究过程中始终遵循伦理学原则。由受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亲自发放问卷,当场发放、回收以及核对的方式进行收集。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独立作答,不给予任何暗示;不能独立完成者,调查员采用面对面问答的协助下进行填写问卷。回收过程中如发现问卷上有遗漏题目,当场询问被调查者并给予填补上。本次研究一共发放14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3 份,有效回收率为95%。

1.3 观察指标

孕妇人口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在回顾以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中包括了孕妇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孕周、孕前是否进行体检等。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由解亚宁编制,共20 个条目和2 个维度分别为积极和消极应对维度,由被试者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采用4 级评分标准,选项中以“不采取”到“经常采取”依次计分为0 ~3 分,总分范围为0 ~60 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4]。

健康调查简表(SF-36):该量表包括36 个问题和8 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 生命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MH),另外还有健康变化(health transition,HT),用于评价过去一年内健康状况的总体变化情况。每个维度的得分范围为0 ~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5]。

1.4 统计学方法

先应用Excel 表格进行数据的整理、录入及核对,再导入SPSS 20.0 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采用(n,%)描述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相关资料;采用(±s)描述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分数;采用Pearson 分析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结果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初孕妇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得分统计结果

初孕妇积极应对得分为(21.89±6.65)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1.32±3.85)分。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精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详见表1。

2.2 初孕妇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

初孕妇应对方式对与生活质量各维度进行了Pearson 分析,结果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中初孕妇的年龄为(26.01±4.13)岁,属于年轻群体,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学习与接受能力较强。在有无接受过网络健康教育调查中,无接受过者占了84.2%,有接受过者占15.8%;关于是否愿意接受网络健康教育中,愿意者占94.7%,不愿意者占5.3%。关于影响产检及健康教育原因中,工作繁忙/无时间占50.4%;经济困难占22.6%;路程远/交通不便占15.8%;其他原因11.3%。由此可知,初孕妇对于孕产期健康教育需求量较大,且对接受网络健康教育有较强的意愿,可通过大力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将最近、最新孕产妇健康保健相关的信息推送给孕产妇,让其能充分利用平时的闲散时间在任何地点有效地接受围产期健康教育,提升其对围产期相关知识的认知,以期更好地有效控制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产后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等,来保障了母婴安全与健康[6-9]。

表1 初孕妇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得分 (n=133)

表2 初孕妇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r 值,n=133)

3.1 初孕妇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现况讨论

应对是一种包含了多种策略的、复杂的、多维的态度与行为的过程。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及行为起到不同的影响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初孕妇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的水平得分均低于许敏等[10]和徐燕[11]的研究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调查群体的差异性,且与该应对方式调查于初孕妇首次来医院建卡注册初期,平均年龄较小,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孕期保健知识和育婴知识有关。有研究报道[12-13],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孕产妇的角色认知能力和积极应对方式。

孕产妇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从大到小依次为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心理健康、健康变化、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本研究中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姚强等[14]中国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初孕妇怀孕期间角色的转变以及早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改变如生理上的不适、精神上紧张、烦躁、多虑等,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

3.2 初孕妇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讨论

本研究显示,积极应对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命活力、心理健康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与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之间呈负相关(P<0.05)。与王春等[15]和杜世正等[1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了积极的应对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反之消极应对方式可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等, 影响并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应该引导孕产妇建立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来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初孕妇的应对方式与其自身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关系密切。临床医务工作者可积极探索,通过最新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来对孕产妇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为围产期孕产妇提供及时性、有效性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其建立并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去适应孕期生活、降低围产期并发症,促进产后的康复和新生儿的管理,以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孕产孕产妇孕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产问答
孕产问答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孕产·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