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佛教石窟寺价值探析

2021-06-02 09:03陈君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5期
关键词:佛教

陈君兰

摘 要:西资寺石佛造像体魄高大,气势宏伟,形象逼真,雕工精致,充分显示古代泉州石雕艺人的精湛技艺,是研究泉州石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西资寺石佛造像也是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繁荣和佛教兴盛的重要标志,是福建省现存年代较早的大型宗教题刻造像,是研究晋江、泉州乃至福建佛教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关键词:西资寺;石佛造像;佛教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历史悠久,山川俊秀。唐、五代至宋以来,大量中原士族举家南迁,聚族而居,随之而来的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开始在泉州传播。因此,泉州自唐代就有“泉南佛国”的美誉;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对泉州有“此有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赞誉。①同时,随着古代刺桐港海上贸易的繁荣兴盛,世界各地的商贾旅人也云集泉州,随之而来的还有他们信仰的宗教,而造型优美、形态各异的石刻造像便是宗教信播的重要体现。在泉州境内,宗教摩崖石雕造像分布众多,既有本土的道教,也有佛教、基督教、摩尼教、印度教等外来宗教。经过历史的涤荡,中原文化、闽越文化、海洋文化不断交融,佛教早已取得主导性地位,而晋江市金井镇的西资寺石佛造像便是泉州佛教石刻造像中的典型代表。

1 文物描述

西资寺石佛造像(图1)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的卓望山,南面扼守南北洋交界的围头湾,草木葱茏,巨石巍峨。围头湾是古刺桐港“三湾十二港”的重要组成部分,另有泉州湾、深沪湾,每个湾下辖4个海港。围头湾位于泉州最南端,辖安平港、石井港、东石港、围头港4个港口。围头港正临大海,东南距金门岛约10.37千米,东面与台湾一水相隔,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良好,西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是沿海南来北往船只的必经之地。历史上的围头港主要作为军事要地而置寨筑城,自南洋海道入州界,围头与烈屿同起控扼作用,实为港口冲要。相传隋唐时,舟船入港,每见石壁异光璀璨,人遂依天然巨石摩崖雕琢石佛三尊,世称大石佛。清嘉庆年间(1796—1820),东石人蔡永蒹在《西山雜志》中的“西资岩”条载:“隋开皇九年(589)开发夷州,委工部尚书蔡祖德造卓望山马嘶塔,遂凿三世尊佛,造寺曰大石佛寺……西资岩之名称,即佛祖迦叶以资教益于中国也。”②西,即为西方;资,意为给予。“西资寺”,意思是这座寺庙自西而来,是西方佛祖迦叶的给予,代表佛教是自西传入中国。由此可见,“西资寺”即为“大石佛寺”改名而来。

西资寺石佛,系西方三圣高浮雕立像,体魄高大,气势宏伟,形象逼真,雕工精致。

居中为阿弥陀佛(图2),身高4.5米,宽1.62米,赤足立于莲座上;佛像略前倾,背连山石,头顶螺髻,面部丰满,额中有吉祥痣,唇厚颐丰,垂耳至肩,神情深厚而慈和;身着褶纹简练流畅的袒右宽袖袈裟,左手平胸托举一朵小巧的莲花,袒露的右手前垂做接引状;足下双仰莲座,高0.95米,雕刻工整而秀丽。

左边立观世音菩萨(图3),高4米,头顶高髻,容貌端庄慈祥,耳垂有花饰,右手下垂以拇指、无名指及小指夹宝瓶;左手当胸做弹指状,胸前挂璎珞宝串,衣袖连缀花边,雕镂精美。

右边立大势至菩萨(图4),高4米,姿态衣着与观世音略同,神情稳重严肃,左手拈诀下垂,右手上举施说法印。大势至与观音足下的莲台略低,只有0.76米。①三尊佛像后均刻有圆形头光及卷云纹,莲座下方刻有海潮纹(图5)。佛像前侧还雕有两尊高2.7米的披甲顶盔武将立像,左侧武将右手半垂握斧,左手于胸前握球;右侧武将双手于胸前握拳。两侧神像威风凛凛,气势非凡。

2 建筑描述

西资寺(图6)始建年代有两种说法:据寺内乾隆乙酉年《重建西资岩纪德碑》载:“相传创始在隋唐间,今莫可考,而石壁所镌者,有宋绍兴戊辰年(1149)王圆、蔡婆养合出七十千文助架本殿。”清道光《晋江县志》载:“卓望大石佛寺,在十五都西资岩,初建年代莫考。宋绍兴十八年(1148)、明天顺三年(1459)修,后废。国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间,里人陈起鸣、起彬以父遗命重建。”

西资寺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华侨蔡本油在1935年重修,西资寺坐北朝南,为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的仿古建筑,由前殿、廊庑、天井、大殿组成,平面布局呈“回”字形,高大轩敞,气势雄伟,占地面积525平方米。前殿为五开间单檐硬山顶,三通门,中门题匾“西资古地”,是清光绪举人蔡谷仁的手笔,古朴大气;冠头楹联“西佛千年来福地,资生万物洒慈心”,是道光进士蔡德芳所题,道明了佛教的流源,也体现了佛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大门(图7)旁一对花岗岩石鼓,雕镂螭龙、花卉,活灵活现;大门两侧分别浮雕龙吟、虎啸图,栩栩如生;镜面墙堵石浮雕麟、凤、龟、鹤“四灵”,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喻义吉祥如意、福寿绵长。据考证,大门、石鼓两侧雕刻堵石为清道光年间重修时物件。殿内立一神龛,正面供弥勒佛,背面供韦陀菩萨,两侧供有四大天王。前殿与大殿之间,建有条石天井,中间建一座拜亭,两侧廊庑长10米,立有数块碑刻。西面庑廊竖立着三座2米多高的石碑,一座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督理浔美场官员蒋志铎撰书的《重修西资岩记》(图8),高191厘米,宽77厘米,碑首浮雕双龙护匾图,匾中竖刻楷书“共和”二字,额刻碑题,楷书横排,字径9厘米,碑文楷书竖排19行,字径4厘米,记载乾隆年间的一次修葺;一座是乾隆乙酉年(1765)由武英殿纂修、进士范学洙撰文,举人杨卓园篆额、进士黄燮书写的《重建西资岩功德碑》(图9),碑高196厘米,宽84厘米,碑沿饰浮雕缠枝花纹,碑首浮雕双龙护匾图,匾中竖刻篆书“共和”二字,额刻碑题,篆书横排,字径7~12厘米,碑文楷书竖排21行,字径3.5厘米,记载西资寺沿革,以及里人陈起鸣、陈起彬重修西资寺始末;还有一座是1984年锦东华侨事务委员会立的《重修西资岩大佛寺碑记》(图10),东庑墙面则嵌有道光年间里人蔡德芳所撰的《重修西资岩寺观记》等6方小型黑页岩碑石。大殿即为大雄宝殿,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殿顶高达11米,重檐之间装着3米高的百叶格扇,是东南亚建筑设计风格,使殿堂分外轩朗宽敞;大殿前立有一对瓜棱花岗龙柱(图11、图12),高约5米,柱上浮雕蟠龙戏珠,龙身颀长,各呈矫然游走姿势,左侧龙首呈仰望状,右侧龙首呈俯视状,扬须吐舌,粗壮的龙爪雄健有力。①

西资寺周边建有蔡公祠、白衣庵、真武庙等,共同组成以西资寺为中心的儒释道文化区。蔡公祠,位于西资寺西侧,是为纪念明代理学家蔡鼎所建。蔡鼎,字可挹,号无能,明末清初晋江县人,是以明代理学大家蔡清为首的清源学派的最后一人,著有《易蔡解集》《万远堂稿》等书。蔡公祠大门楹联:“帝称布衣,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书成易蔡,往圣由此继,来学由此开。”除了蔡公祠,卓望山上还保留蔡鼎研读《易经》、观察天气之所—观易亭,东侧摩崖上镌有蔡鼎所书“慧眼”二字。白衣庵,位于蔡公祠东侧,庵内就山石镌有一尊1米多高的坐鲤观音像。真武庙,位于西资寺西侧,里凿真武大帝及侍从雕刻石像,高2米余。真武像披发跣足,身着盔甲,手执宝剑,脚踏龟蛇,形态威武逼真;左边侍从手拜印符,右边侍从手执黑旗,造型生动,是泉南一带罕见的道教神像石雕。①

3 文物价值

3.1 艺术价值

西资寺石佛造像造型精美,气韵生动,体魄高大,气势宏伟。阿弥陀佛造像面相丰满,神情庄重而不失慈祥;身材比例匀称,体态丰腴、饱满,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菩萨造像脸庞圆润,曲眉丰颈,上身袒露至腹,帔帛斜挂,下穿罗裙,腰部有束带。服饰华美,帔帛环绕,璎珞小巧精致,衣饰纹线流畅自然。西资寺石佛造像是古代工匠经年累月用天然的石壁雕琢,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豪迈的气魄与精湛的石雕技艺。同时,从佛像雕刻工艺也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在向东传播的过程中逐渐汉化的过程,并融入闽南海洋文化特色。此外,寺内历代名家墨客的题刻、匾额、楹联林立,书法艺术超凡脱俗,令人驻足流连。

3.2 历史价值

唐代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亦为佛教的兴盛时期,泉郡“风俗淳厚”,人“好佛法”而有“佛国”之称。宋代,伴随海外贸易的繁盛,泉州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崛起,为佛教在泉州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基础。僧人和善信兴起了大规模修寺、建塔、造桥工程,寺庙的兴建正是佛教兴盛的重要标志。《乾隆廿九年陈起彬修建岩寺碑记》(图13)载:“寺之创建不知至自何年,仅留有小碑,载有宋绍兴年间王圆、蔡婆养修理石头砌,由此以溯,则是寺之建,殆起自隋唐之世矣……”。记录了西资寺于宋绍兴年间的重修工程,也是宋代大兴佛寺的实物依据。

泉州古代商人、渔民、旅客为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在海上航行平安,方便祭祀,通常在渡口或港口建有寺庙神祇。如法石港建有真武庙、深沪湾建有妈祖庙、安海港建有龙山寺、东石港建有南天寺等。因此,我们认为西资寺石佛与东石南天寺石佛、安海龙山寺观音一样,都是百姓出洋的精神寄托,是重要的海上保护神。

3.3 文化价值

宋代以来,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对佛教采取“政治上利用”的政策。宋代主张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思想集儒、释、道思想体系之大成,成为官方的哲学思想体系;元代主张“以儒治国,以佛治心”;清代则提出“佛以治心、道以治身、儒以治世”的主張。西资寺周边建有蔡无能祠、白衣庵、真武庙等,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泉南胜迹,这也是佛教信仰在汉化过程中逐渐民俗化的体现。

3.4 社会价值

晋江是著名的侨乡,“十户人家九户侨”是晋江独特的人文景观。因“人稠山谷瘠”,自古以来晋江人就不断漂洋过海,开辟异域。眼界开阔的华侨回乡捐资修建寺庙建筑时,也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建筑用材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西资寺大殿宽敞明亮,整座建筑为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的仿古建筑,钢筋混凝土是20世纪30年代由华侨引进的建筑用材;大雄宝殿屋顶重檐之间设置的百叶格扇,增强了大殿的通风和照明效果,也是西式建筑的重要特征。此外,据《重修西资寺观记》《乙酉年僧证馨第三次再往吕宋提捐庆成芳名碑》碑记提名,可知自清光绪年起,就有蔡氏董事会参与西资寺管理工作,“董事会”这一舶来品的传入,是晋江沿海地区对西方先进管理文化的借鉴学习,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

4 结语

西资寺石佛造像气势雄伟,雕工精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体现,对研究我们古代石刻雕刻工艺、福建宗教文化史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同。2013年,西资寺石佛造像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佛教
佛教艺术
浅谈泰国佛教
专心致志(大家拍世界)
佛教造像
并蒂莲华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看中国·在浙江
美国佛教的传播经验
中国新疆早期佛教彩塑的形成与发展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